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一章:序幕拉開
  諸葛亮所謀劃的這出連環計,由興鼎二年元月,劉緯接到天子詔令始,終于拉開了序幕!那么劉緯究竟有沒有中計呢?

  從后來趙愷告知馬超,劉緯被困襄陽,身陷險境一事看來,他應該還是中計了!

  劉緯來到這個時代十數載,已近三十而立,多年歷練之下,他日漸成熟,已經成長為一代梟雄,杰出領袖,又身居漢王尊位多年,一言九鼎,百戰百勝,也是慢慢地有些自信心爆棚了!

  因此,過于自信的劉緯,終于出現了致命失誤,果然如同諸葛亮所料,竟一步步,走進了圈套!

  雖然劉緯的屬下,沒有諸葛亮龐統那樣的頂尖大才,卻也有法正徐庶這樣的一等一人才,即便劉緯對局勢出現了誤判,錯看了劉備,難道連他們也看不穿這出連環計嗎?

  諸葛亮這出連環計,絲絲入扣,環環相套,與下棋類似,真正的目的,潛藏在許多佯動和虛招之后,很難撥開迷霧,透過表面,看穿核心!

  就連參加過襄陽軍機會議,知道未來戰略方向的關羽張飛等人,之后很長時間內,都有些不明所以,稀里糊涂,法正和徐庶等人,身處漢中,又不在荊州,豈能輕易看穿?

  前面,我們曾批評過諸葛亮壟斷專權,導致蜀中人才得不到鍛煉的問題,其實這個毛病,在劉緯的身上也有!他早已習慣言出必行,令行禁止,獨攬大權,手下臣將們,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慢慢地變得不怎么積極思考了!

  都說人可以改變環境,其實環境也能改變人!這些蜀中臣將,早已習慣了聽命行事,覺得憑王上英明睿智,便萬事可濟,自己還操那份閑心作甚?

  由此,即便是聰明絕頂,時代人杰的法正、徐庶等人,也慢慢地演化成了精于執行力,卻短于判斷力的那種人才,而且他們自己也好,劉緯也罷,居然對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根本沒有察覺!

  要不然,怎么諸葛亮和龐統,就是不愿意為劉緯效力呢,大概他們早就預料到今后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不甘心只是做個惟命是從的臣子,也想憑自己之力,影響整個天下吧!

  當然,一個人的改變,不可能在短期內,那么徹底,法正和徐庶,都是一等一的智者,若說對劉備集團的種種動作,一點都不懷疑,那也不現實,可是他們最終卻沒能幫劉緯拆穿詭計,也是有著諸多的客觀制約因素!

  法正自從被劉緯拔擢為國相之后,可謂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志得意滿的他,深感王上厚恩,不忍辜負,便在任上越發勤勉執政,盡心竭力,為劉緯分擔了不少的工作,卻把自己累垮了!

  還記得嗎?早年間劉緯被困成都,法正主政江陽,為了保住主公基業,操心過甚,整日煩憂,患上了心口痛的毛病!

  后來,在劉緯的多方照顧和名醫診治下,病狀稍有緩解,他也就一直都沒怎么當回事,把自己當成了鐵人,為國相期間,吃的睡的,不及常人一半,他那身板,豈能承受!

  尤其是從興鼎元年開始,劉緯大力推行各類改革,所有新政之令,幾乎全部需要法正這位國相去執行和貫徹,政務一下子繁忙起來,法正那心口痛的毛病,又開始頻繁發作,甚至越發嚴重,還伴有吐血的癥狀!

  一開始,法正千方百計地隱瞞了病情,生怕劉緯知道了,會強令他停職休養!倒不是法正貪戀權位,主要是如今益州發展形勢之盛,政務之多,也真的是離不開他!若是自己停職養病,那么多紛繁政務,可怎么辦?

  可是,到后來,法正也實在是挺不住了,更是無法繼續隱瞞!有一次,就在劉緯面前,他一陣劇烈心口疼發作,豆粒大的汗珠,滿頭都是,隨即就昏厥了過去!

  由此,劉緯才驚聞了真相,立刻命令醫政李凡,不惜一切代價,為法正療病,并強令法正,暫時停職休養,國相職權,暫時由徐庶代為監理!

  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場病來得不善,法正即便想勉強自己,也已經是有那個心,而沒那個力了,只好關起門來養病,雖然他對于外界所發生的一切,還是非常關注,可畢竟人不在其位,謀其政也顯得力不從心!

  這便是法正沒有看出諸葛亮連環之計的客觀原因所在,相信如果他身體健康,仍在其位,至少也能看出些端倪,給劉緯提個醒!

  相應的,因為徐庶監理了國相之職,又掛著參謀本部的工作,他身上的擔子,立馬重如泰山,忙得不可開交,連吃飯睡覺都沒有時間,更是長期不能回家,體力和精力都嚴重透支!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要求徐庶能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看出諸葛亮的詭計,似乎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總之,出于種種原因,機緣巧合之下,劉緯還是中計了!

  興鼎二年元月,天子詔令劉緯,率兵助力討伐孫權,劉緯借口曹操用兵西北,漢中北境不安,為警惕叛軍乘虛而入,無法調動兵力為由,拒絕出兵;

  興鼎二年三月,劉備舉大軍五萬,以張飛為主將,傅彤、馮習為副將,龐統任參軍,突然進攻烏林,正式挑起了與孫權之間的爭端!

  可能是張飛立功心切,用力過猛,烏林這座堅固堡壘,居然月余即破,吳軍敗退,渡江而走,退到陸口。張飛覺得不過癮,竟然率船隊渡江,又一舉攻陷了陸口,把吳軍逼回了柴桑!

  荊州軍兵臨城下,柴桑太守魯肅向孫權告急,孫權急令江夏太守呂蒙,出兵馳援,與張飛一場交戰后,才勉強穩定住了戰線,雙方對峙于柴桑—九江一線,劍拔弩張,沖突隨時有可能更加白熱化!

  對于荊州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劉緯早已通過情報處暗線,了如指掌,可是他依然沒看出這是一出詭計,以為孫劉兩家,是真的發生了沖突!

  也就是說,劉緯到了此刻,依然斷定,劉備是不會與自己翻臉的,他是想趁曹操攻略西涼之際,出兵東征,吞并孫權,擴大地盤和實力,增加戰略縱深,擺脫困居荊州的尷尬局面罷了!

  興鼎二年七月,天子再度給劉緯下達詔令,要求他出兵助戰!劉緯依然還是不想派兵,不僅自己不想去,就連派個大將領兵前往,都不愿意!

  如同諸葛亮所料,此時的劉緯,是將孫權視為潛在的盟友,而非你死我活的敵人,他還想著未來有機會,能爭取孫權,重新加入同一戰線,又怎能與孫權直接開戰,結下仇怨?

  可是天子的詔令既下,他又沒法公然抗旨,便只能借口回復說,曹操在西涼戰局中,突然實現了逆轉,西涼馬騰韓遂,覆滅在即,如果此時東征,恐怕曹操會突然調轉兵鋒南下,因此不宜出兵!

  可是,劉緯都已經拒絕過天子一次了,也怕再來一遭,會被天下人非議他無禮抗上,悖逆不法,于是便調集了大量糧草,運往襄陽,充作東征之資,聊以彌補!

  不過,劉緯此時還是留了個心眼,孫劉之爭,他如果只偏袒和援助劉備,恐怕無形中還是得罪了孫權,不劃算!于是,便暗中派遣使者,奔赴東吳,也秘密地給了他們一份厚重的援助,兩頭都不得罪!

  不會吧?劉緯的蜀地,與東吳之間,隔著劉備的地盤,千山萬水,劉緯怎么把援助送過去呢?呵呵,不用送,劉緯只是把孫權欠他的債,給免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