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二章:爭議報告
  孫劉兩家,驟然起了沖突,天子劉協兩次下詔,令劉緯出兵助戰,他都找借口推掉了!

  可是,兩次抗旨不遵,又什么表示都沒有,也確實說不過去,劉緯不想影響自己的名聲,便派人給劉備送去了不少軍糧,作為另外一種援助!

  不過,為了不落偏袒之名,劉緯也不能只是支援劉備,于是便也同時給了孫權點甜頭,他秘派廖立為使,去往建業(興鼎元年時,孫權已遷治所到秣陵,改名建業,今南京),表示可以免除孫權欠下的所有債務,以為資助!

  還記得么,當初周瑜和魯肅私下里答應了劉緯一筆巨額軍費,分十年償清,實際上到了興鼎二年,這筆債還沒還清呢!

  可能您會有所疑問,孫權死心眼啊?劉緯也沒幫他什么,這筆巨債干脆不還了,又能怎樣?學學人家龐統,亂世之中,何必非得講究信義,就算說話不算數,又能有什么損失?

  其實,孫權何嘗不是這樣想,這筆巨債,無疑是沉重的負擔,他豈能甘愿就這么白白給劉緯呢?可是,早年間,他需要劉緯的助力,以便抗衡曹操,制約劉備,就不能賴賬!

  后來,隨著雙方通商的廣泛深入,東吳對蜀中所產的一些商品,依賴性越來越高,如果不還債,劉緯把通商一停,東吳還真有點承受不起那個損失,對經濟的沖擊太大!

  更何況,孫權一直把劉緯當成目標和競爭對手,他也著實是豁不出去那個臉面,丟不起那個人!

  因此,這筆巨債,其實孫權一直在還,已經好幾年了,雖然總是滯后拖欠,卻也給了劉緯好幾筆巨額償付!直到孫權向曹操稱臣以后,他才徹底停止了還債,準備賴賬!

  實際上,這筆債務,對劉緯來說,幾乎毫無成本可言,早年孫權所償付的錢糧物資,已經夠本了,接下來也就是收點利息罷了!

  劉緯也知道孫權不愿還錢,因此早年間以孫權免除蜀中商人稅賦的交換代價,已經抵消了一部分債務,到現在,孫權就是不還余下的數目,對劉緯來說,也無所謂!

  因此,徹底免除所有剩余債務,孫權很高興,劉緯也沒什么損失,還能促進兩家關系的恢復與和睦,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早就說過,孫權向曹操稱臣,不過是為了自保的權宜之計,眼下荊州軍逼進邊境,局勢吃緊,曹操給不了他任何助援,倒是劉緯忽然遞來了橄欖枝,孫權自然欣然接受,除此之外,廖立此行,居然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至于這個意外的收獲是什么,我們暫且賣個關子,日后再說!

  劉備的情報工作,雖然不比劉緯,但他也是在東吳有暗探和眼線的!因此劉緯與孫權的暗中串通,劉備和諸葛亮隨后得報,也盡數皆知,不禁喜出望外!因此這意味著,劉緯已經不自覺地,中計了!

  劉緯與孫權暗通,這就說明他不想與其反目成仇,還是想拉攏孫權;劉備掌握著天子,劉緯更不敢輕易翻臉!要想兩邊都不得罪,相信不久,劉緯便會提出居中調和雙方矛盾的動議!

  果不其然,當孫權的積極態度,被廖立派人送信,告知了劉緯時,他還真就動了這個心思!

  劉緯此人,一向能總攬天下大局,目光深遠!他十分清楚后來歷史發展的方向,深知南方幾家勢力,若不能勠力同心,北拒曹操,到最后,大家恐怕都難逃覆滅之運!

  當然,劉備和孫權,肯定會先玩完,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劉緯也不希望他們過早下桌,gameover,若只剩自己獨立對抗曹操,憑西南一隅之力,恐怕將難有機會,沖出蜀地!

  因此,就算劉緯沒有必要大發善心,為了自己考慮,為了實現統一大業,他也不能坐視劉備孫權覆滅而置若罔聞,更不能眼見兩家狗咬狗,自相殘殺,削弱了實力,便宜了曹操!

  基于此,再加上孫權的積極回應,劉緯果如諸葛亮所料,向雙方派出使節,表示愿意居中調停雙方矛盾和沖突,并重啟三方會談,共商同盟抗曹之大計!

  接到了劉緯送來的消息,已是興鼎二年十月,劉備聽聞西涼馬騰韓遂,已被曹操擊敗,行將覆滅,也是著了急,認為此計不能再拖,便打出了最后一張底牌,以天子名義,昭告封后大禮之儀,將于十一月十五日,在襄陽隆重舉行!

  其實,劉備心里著急,本來想把日子定得更早些,以便能擒拿劉緯,開啟自己真正的蜀中攻略意圖!可是,古人婚喪嫁娶,都要選個良辰吉日,天子封后續妻大禮,那就更需要如此了!

  算來算去,最近的大吉之日,也只能是十一月十五日,劉備也是怕劉緯會看出破綻,而不來襄陽,真是在細節上做足了準備!除了日期定得甚為講究外,整個襄陽城,也是一派喜慶祥和,張燈結彩的節日盛景,熱鬧非凡!

  劉備和諸葛亮都知道,劉緯的間諜網絡,遍布天下,若是戲做得不像,必然穿幫!因此,他們是拿出了全部的熱情和精力,為天子籌備這場婚事盛典,所有一切,完全都是真的,一點破綻都沒有!

  也正是為此,即便情報網絡發達,劉緯也還是沒能察覺其中有詐,并且覺得天子此時舉行封后大禮,是劉備故意促成,這是個談和的由頭和契機!

  劉緯分析,劉備一開始,應該是有要吞并東吳之意,可是仗打起來才發現,自己想得過于天真了,根本沒法一口吃成個胖子,吞不下東吳,為了收拾殘局,見好就收,才故意安排了天子封后大禮,邀請各路重頭人物去往襄陽,響應劉緯號召,開啟三方會談!

  因此,接到天子詔旨后,劉緯也沒多想,便備好了豐厚的禮品,準備親赴襄陽,不過出發前一天,卻遇到了點小小的意外,他突然接到參謀本部報告的一份戰情分析,心中留下了一個疑影!

  我們曾經數次強調過,劉緯的參謀本部,發揚軍事民主,人人都有提出自己意見的權力,是團隊智慧的集中表現,不同于以往個人獨裁的模式!

  可是,民主到最后,終歸是要集中的,否則爭來吵去,沒有結果,不是什么事都耽擱了?這份戰情分析,之所以引起了劉緯的注意,是因為,自從參謀本部組建以來,這是第一次沒能達成共識,有爭議的一份報告!

  這份戰情分析,起源于一份來自于荊州的情報,潛伏于武陵的暗線報告說,蠻王沙摩柯,率領一萬五千蠻兵,在武陵以西暗中集結,動向不明,似有要西進之跡象!

  就是這份不起眼的情報,卻在參謀本部里掀起軒然大波,有一半的參軍(作戰參謀)認為,這個動向,意味著荊州方面,可能會有來犯秭歸之意,建議上峰,早做防范!

  不過,因為只有一半人這么認為,另一半則堅決反對,最后的表決,沒能超過多半數,參謀次長蔡瑁,不敢大意,索性把這兩種意見,全都上報給了劉緯!

  可是,劉緯看過戰情分析后,一開始卻并沒放在心上!因為作戰參謀們,都是單純就軍事論事,不考慮政治因素,所以他們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沙摩柯蠻兵的異動,未必就意味著一定會有西躥之意!

  劉緯不相信劉備敢對自己不利,與益州徹底翻臉,因此他更傾向認定,蠻兵調動,也許只是日常調防之類,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還是執意要親赴荊州!

  不過,這份戰情分析,也不是一點作用沒有,劉緯因此,多少也留了點心眼,并命令中都護李宇,事先做了一番準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