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九十章:經驗教訓
  劉緯的第一次北伐戰爭,以失敗告終,沒能一舉實現克復中原,中興漢室的宏偉理想,尤其是所有努力,功虧一簣的結果,著實令人遺憾而唏噓不已!

  劉緯作為這場戰爭的主導者和蜀軍最高統帥,自然要在事后,匯集諸路情報,進行一番細致分析和總結!人嘛,不能總在一個地方跌倒,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將來,那么這場仗也就沒白打!

  第一次北伐戰爭的背景,是建安十六年初,曹操屠殺伏皇后一族,并僭越稱公的種種惡行,引來天下側目,輿論一片嘩然!劉緯正是借著這個大好機會,發動北伐,以圖人心所向,出師有名!

  為此,他甚至沒來得及,聯合劉備孫權一同出兵,而是獨立發動了戰爭,可事后劉緯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還是有些過于簡單了!

  此番北伐,之所以令人遺憾之至,甚至有捶胸頓足之感,主要是因為兩點:

  其一,氣候異常,河流暴漲,導致渭水可通,曹操才有機會走水道,奇襲了劉緯的后路,導致功虧一簣;

  其二,事有湊巧,劉緯進攻關中時,正趕上北胡鮮卑作亂,曹操事先已經完成了戰爭準備,便能很快趕往關中馳援!

  這場北伐戰爭,對蜀軍來說,一開始時可謂一帆風順,突然襲擊之下,各種先進武備大發神威,打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夏侯淵所部關中軍,幾無招架之力,最終連長安,甚至潼關都被攻克了!

  試想一下,若是沒有這兩點關鍵要素作祟,說不定劉緯現在已經雄踞整個關中地區,并將治所,遷移到舊漢故都長安,為今后橫掃天下,統一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這兩點事先誰也沒有料到的疏漏,究竟是人為的過失,還是運氣不佳呢?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仿佛冥冥之中,上天就不希望劉緯成功似的,總是跳出來給他添亂!

  對此,劉緯的認識是十分清醒的!雖說歷史有其多面性,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成功也多少需要些許運氣,可是戰爭的特質和魅力,便在于無法事前預料到所有的可能性,局勢復雜多變,總有各種意外情況出現,令你無所適從,防不勝防!

  因此,總結經驗教訓,絕不能把失敗的理由歸結為運氣不好,而是應該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整場戰爭中,給劉緯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中百姓,居然幾乎沒有人愿意支持蜀軍,卻整齊地站到了曹軍一邊!他們把蜀軍當成了侵略者,而曹軍才是保家衛境的英雄!

  比如太白縣百姓,竟不顧生死,幫助郝昭守城;陳倉民眾,也是大力助援韓浩!

  長安人民,更是與曹軍如同鐵板一塊,無論士子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給蜀軍克城,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城破之時,長安百姓也沒把蜀軍當成解放自己的正義之師,反而四散奔逃,使蜀軍得到的長安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由此,劉緯看出,事實上人心并不在自己這邊,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蜀軍即便攻占了關中地區,也僅是軍事上的勝利,很難站穩腳跟,若想實現長治久安,恐怕需要較長時間的經營和悉心施政治理,才能慢慢贏得民心!

  其實,劉緯事先對此已經算是有所準備,通過一些措施的實行,還見到了一定的效果!

  比如,開戰之前,劉緯便下令此役切勿濫開殺戮之端,制定了少殺多抓的作戰方針,就是怕出身關中的這些曹軍士卒,亡命于蜀軍之手,會令其家眷親友,也就是普通百姓們,對蜀軍恨之入骨,而大失人心!

  所以,這場戰爭中,蜀軍一直嚴格遵守此令,秉承這一原則,殲滅的敵軍較少,而抓獲的俘虜居多!到最后,這些俘兵,也全被蜀軍釋放,得以安然回歸故里,劉緯仁德之名,勢必得以傳播!

  另外,劉緯在戰前,就已經選拔調集了一批優秀的蜀中官吏,準備隨時接任關中各新歸附郡縣的地方行政官員職務,雖然時間很緊,劉緯還是拿出兩天時間,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和培訓,核心思想就一條:施仁政,服人心!

  因此,當蜀軍攻克關中各郡縣后,這些官員一上任,便按照劉緯的叮囑和命令,開倉放糧,賑濟民眾,并張榜公布新政條款,免除賦稅徭役,廢棄苛政惡法,大施仁政,安撫民眾,籠絡人心!

  這么做,其實還是有一定成效的!扶風、郿縣、陳倉、太白等地百姓,在蜀軍克城后,一開始連家門都不敢出,躲蜀軍就好像在躲瘟疫一般,但后來他們發現蜀軍紀律嚴明,與民秋毫無犯,還有那各種仁政和惠民措施的實行,漸漸地有些人也轉變了立場!

  尤其是蜀軍急于撤退時,因為要放棄糧草輜重,便把大量物資,分發給了關中百姓!這更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試想一下,誰會在臨走時,還把自己珍貴的戰略資源,留給敵人的百姓呢?即便帶不走,寧可一把火燒掉,也不能為敵人所利用啊!

  因為以上種種,實際上此番北伐的過程,既是軍事斗爭,也是政治角逐!劉緯可謂已經考慮得十分周全了,可惜的是,這些都是事后之策,卻絕非戰前之計!

  說得明確一些,就是劉緯的這些措施,必須以軍事勝利為前提,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可若軍事上不能勝利,人心一開始卻并不在他這一邊!

  究其原因,劉緯也是思慮再三,考慮多方情報和多種可能,得出了自己的判斷,那就是自己以為師出有名,以為仁德之名遍布天下,可實際上并非如此!

  這可就怪了,劉緯領導的益州,如今政通人和,富庶繁華,百姓擁護,人民安樂,怎么會不得人心呢?其實問題就出在,古代地域之間,交通不便,太過閉塞!

  盡管如今蜀中商賈,已行銷天下,與各地的交流日漸頻繁,漢王劉緯的各種仁德之名,關中百姓也有所耳聞,可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再加上閉塞的緣故,許多人即便知道,也壓根未見得當真!

  因此,除非親眼所見,否則這些百姓輕易是不會接受劉緯的,他們只關注眼前看得到的實際利益,哪會對一個遠在天邊,與自己無關的益州領袖,有什么仰慕之情?

  這些年,曹操委任能臣鐘繇治理關中,雖算不得什么仁德之政,卻也是廣獲人心,得到了民眾的支持與認可,因此蜀軍所至之處,等待他們的不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熱烈場面,反而是一副同仇敵愾,奮勇抗敵的決心和勇氣!

  百姓們如此也就算了,就連那些文人士子,居然也站到了劉緯的對立面上,協同曹軍守城,他們可謂是沖在前列的急先鋒!這就奇怪了,曹操種種篡逆惡行,難道他們就一點也不在意?怎么反而還幫起曹操來了?

  這就是曹操早年故意加封劉緯為王惡果的延續!在這些北方士人眼中,曹操是很可惡,可是劉緯更邪惡!曹操就算多行不法,跋扈朝堂,可他畢竟名義上還是漢臣,劉緯卻已經裂土稱王,如同當年稱帝的袁術一樣,成了眾矢之的!

  因此,即便劉緯如今在益州獲得了廣泛認可,可是跨出蜀地一步,那里的士子百姓,就幾乎沒有人支持他了,根本沒有民心的基礎!正所謂得民心者才得天下,沒有人心,貿然發動戰爭,即便是正義的,也會被人看作是窮兵黷武的侵略者,而終將不會成功!

  試想一下,深知人心之重的劉緯,總結了經驗教訓,又豈能不考慮名聲和影響?魏延對天子的種種無禮表現,他又怎能不嚴加懲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