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262章 摳門的張居正
  【張居正很務實,他明白不能用公文政治去對抗公文政治,想要整頓,他選擇的不是想出來一個新的辦法,發布新的公文,而是表達一個態度——清清白白的交代。

  你們如何倒騰他不管,但送到內閣的冊子,上面列出來的公文是不是踏踏實實完成呢?

  他也做到了以身作則,內閣里同樣有賬簿,想要查隨時查。

  張居正便是如此,用六科控制六部,再用內閣控制六科,來形成他的政治體系。】

  王安石聽得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張居正還真和他完全不是一類的人。

  若是換做他來做,肯定是發布新的法令來規范減少公文浪費無效的問題,這里面要動的東西太多了,光是扯皮都扯不完。

  可張居正不同,他追求極度的務實。

  也不說別的,只表明他的要求,查的時候誰犯到他手上肯定沒好果子吃。

  賬簿記載,各項事件完成需要主負責人簽字落實,到時候若是查出來弄虛作假,想要推脫推出個替死鬼都不頂用。

  雖然各個朝代情況不同,但這個簽字落實的情況,確實可以學一學。

  【明朝的六科算是他們的獨特吧,這里面都是小官,六部尚書為二品,按照官位來說,相提并論的資格都沒有。

  但明朝的大官可以管小官,小官也不是不能遏制大官,那么顯然六科就是個監察機關。

  張居正用六科來控制六部是明朝的一種傳統,但用內閣來控制六科就是他自己的想法。

  內閣官員本身不具備行政責任,但考成法實施以后下,顯然內閣的權力在擴大。

  雖然以往內閣的權力也不低,但好歹還有個皇帝能壓住,現在的神宗還是個小孩,所以才會叫張居正手里的權力不斷集中擴大。

  后面他被攻擊這一點是沒錯的,人家言官沒胡說八道。】

  當然沒胡說八道,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嘛。

  【考成法實施下來,影響最大的一個點,其實是賦稅。

  理財這個問題是變法無法回避的點,也是重中之重,但咱們不知道是哪一套說法,對于政治家談財很是避諱。

  這時候孟子他們就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人家的言論是一點都不深入解讀。

  富國不外乎是開源節流,隆慶二三年國家就是一個赤字狀態,收入二三百萬,支出四百多萬。

  當時其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說皇帝和國防入手。

  呃,一聽就很不靠譜,皇帝苦點就苦點吧,他苦也苦不到哪里去,但如果節流需要從國防入手,那真是大聰明。】

  皇帝:什么叫做我們苦點就苦點吧?

  沒人在乎他們的碎碎念,其他人也覺得這個節流有點荒謬。

  國防是什么?

  是一國的命脈啊,省錢省到這上面去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那就是省小錢費大錢。

  像是有些觀念沒改變過來的老年人夏天省電不吹空調,最后得病花費大價錢一般。

  只不過換在國防上,更加嚴重而已。

  【張居正沒大方到不需要節流的地步,他可以說是錙銖必較。

  別管是皇帝還是六部,想要錢,除非是必須的事務,否則全部得推后。

  那會兒的張居正是真的摳啊,神宗也是真的乖。

  修撰《穆宗實錄》按例需要賜宴,張居正居然連這點錢都給省了。

  給皇帝日講為了省下宴席的錢,他建議早點開講,不用設宴,還能避免元夕的燈火。

  神宗都沒意見,還說宮內早就吩咐下去了,他娘也是各處都減例了。】

  不少人眼神都不對了,張居正你還是不是人啊,這點錢你都省?

  他們現在更加擔心的是,本來在戶部就摳不出來錢,現在更加厲害了,摳錢難度不亞于光膀子上陣打一場啊。

  朱元璋聽著臉都黑了,這是怎么回事?節儉是好事,但這也太節儉了吧?

  他不是對張居正有意見,而是對國庫空空有意見。

  但凡國庫里面裝著金銀,哪里還輪得到張居正這個首輔節儉小錢啊。

  他又不是守財奴轉世。

  【節儉這方面張居正那是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啊,就連神宗這邊的歲宴都被計劃,更別說其它方面了。

  可節流始終沒辦法創造出財富,更何況,要說前面幾個皇帝有多揮霍,好像又沒那么出名,雖然他們也不是多么勤儉。

  皇帝可以勤儉,但沒必要過分勤儉,對自己好一點吧。】

  主要是你勤儉那點沒啥用啊。

  你這邊節約下來,就有人拿著錢瀟灑,更加氣人。

  【考成法的實施,相當于給開源找了一個最合法的依靠,它就是一根鞭子,督促一切政務,尤其賦稅。

  張居正說“不加賦而上用足”,桑弘羊這位劉徹的錢袋子,有名的經濟學家也說過“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聽著很神秘,但解釋起來很簡單。

  桑弘羊的武器是平推法,打倒當時的富商,把一切囤積居奇的財產收歸國有,這里面需要一個像漢武帝這般強硬暗黑厚臉皮的皇帝支持;

  張居正的武器是考成法,要把糧稅實實在在的收到手,別誤會,這個壓迫不是落到百姓身上,而是大地主身上。】

  桑弘羊老老實實站在那不和任何人有對視的機會,劉徹則是不負天幕的評價,半分羞愧都無,甚至臣子對上眼神有些躍躍欲試。

  一群人分明看到“你家的錢可以到我的國庫里來嗎”這些大字。

  心里憤憤不平然后默默低頭,如果真的要有人犧牲,還是那些富商吧。

  死道友不死貧道。

  無論是明朝還是漢朝的富商大地主都一臉苦相,怎么什么事情都拿我們開刀啊?

  我們都是祖祖輩輩積累的產業啊,都是辛苦錢啊,怎么能仇富呢?

  “……”

  百姓一聽沒落到他們身上,輕松許多。

  哪個朝代的賦稅都不低,有些時候所說的減免賦稅,可官府又能立出很多其它名目的賦稅。

  百姓交稅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交個幾成糧稅、布稅就可以的,如果真那樣,日子都不會那般難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