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241章 王安石:身邊都是坑貨
  【宋神宗從熙寧元年四月面見王安石到第二年的二月才真正開始有所動作,兩人又不是什么毛頭小子和馬大膽,就是皇帝也不能說變就變,中間的十個月兩人沒有閑下來,而是為變法的開始做足準備。

  很奇妙的是,關于王安石變法的大宗旨記載卻是找不到,一開始作為秘密不能被人知曉還能理解,但后來變法失敗了,就跟王安石和宋神宗談話內容一樣離奇的沒有記載,刪除的夠徹底啊。】

  這……手段有點不干凈了啊。

  雖然政治圈子不能講究真善美,但變法這么大的時期,你又不可能完全刪干凈,留下那么多空白的地方,做事不利索和體面啊。

  要是能把王安石的痕跡抹除的干干凈凈也就罷了,但你偏偏沒這個能耐,還把變法最重要的東西刪除,就有些自欺欺人啊。

  不過,這誰刪的啊?

  大家都在猜測,宋神宗也在想,應該不是他后面發癲吧?

  【實際操作就是叫王安石躲在幕后,當然,這個幕后誰都知道他才是那個主腦。

  比如說為了改革變法弄出來的制置三司條例司部門,拜富弼為相,利用他的威望來鎮撫局勢,同樣為了保險起見,名義上的副相是陳升之。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干活了,這里衍生出來一個爭議千年的問題,那就是王安石的手下。

  他是沒有親信而言的,可政策下達總歸要有自己的班底,一個人要做成改革那是天方夜譚,但偏偏就是手底下的人出問題,還不是一個兩個。

  比如說呂惠卿,名聲用遺臭萬年都不為過,直接把他身上的過錯移交到王安石身上,因為親信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王安石這個領袖服務,那么他承擔后果完全沒有問題。

  但呂惠卿這個人是誰推薦給王安石的呢?

  是君子中的君子歐陽修,歐陽修是誰啊,咱們稍微讀過幾年書的都知道《醉翁亭記》,歐陽修在當時那也是響當當的名號啊。

  很多人都把這里面的淵源給忽視掉,歐陽修曾經的奏折上還夸贊過呂惠卿,私下和王安石也推薦過他。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叫有些人把罪過又推到歐陽修身上,呂惠卿的行事雖說不能全部怪到王安石身上,但手下還是親信在改革變法中的錯,王安石跑不掉一個識人不明。】

  很好,又排除掉一個大麻煩。

  只有呂惠卿本人此刻臉色蒼白,讀書人在意什么?名聲啊。

  遺臭萬年?他都不敢想到底做了些什么。

  王安石同樣不解,起碼現階段他的印象中,呂惠卿的名聲和能力都不差,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評價?

  【除了呂惠卿之外,王安石比較重要的助手分別是蘇轍、程顥、章惇、薛向、呂嘉問。

  蘇浙不用多介紹,兩兄弟跟著王安石的變法沉浮,哪怕沒在一個陣營里。

  程顥呢更是了不得,他后來直接反對王安石并且否定熙寧變法的根基;

  章惇這個人又太有爭議,攀絕壁,退猛虎,是一個很豪氣的爺們,但脾氣顯然沖動,可以為朋友在生死間奔波,但若是惹惱了他,也會恨不得將人打碎。

  ……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安石本身性格奇特,身邊的人多多少少都很有說頭,但顯然,并不是變法改革長久的好伙伴。】

  一說起來,還真是。

  蘇軾都忍不住同情王安石,這是什么運氣和眼光啊?

  也就走運點欣賞到他弟弟。

  王安石沉默下來,他現在腦子里一片混亂,被天幕透露天機后,反而越發難以下手,處處都是坑。

  【變法的序幕已經拉開,首要的問題是要從哪里入手呢?

  總不能隨隨便便找一個問題,畢竟北宋的問題還真不少,要找到最容易見效的突破點還是很考驗人。

  因為王安石變法的大宗旨沒有記載,只能說各自的猜測,王安石他自己變法是從均輸法著手,考慮到了國情和官場。

  其實一直都說官場,說王安石沒有得用的人,說他被所有人反對,但較真來說,他的官場支持率并不低,還能和司馬光較真甚至是淺勝。

  從前面天下財物運作的對答來看,司馬光張口就是節儉,拋出掉一些灰色收入,你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節儉,誰樂意啊?

  王安石的那句不加賦而國用足,意味著官場和百姓都不需要勒緊褲腰帶,全部期待著他變戲法,不支持并不代表就是反對啊。】

  “咳咳”

  此起彼伏的咳嗽聲,說歸說,別拿灰色收入開玩笑。

  不過,宋朝官員的補貼還真不少,比其他朝代已經好許多,但要是想要富貴不愁錢,沒有家誰都不敢造。

  【王安石變法的第一項政令就是在這種大家都觀望的氛圍下出臺的。

  總結來說,它完全滿足了官場需求,沒有大刀闊斧的從他們身上砍利益,同時真的讓國家的稅收成十倍的增長,可還是有人站出來激烈的反對,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呢?

  你倒是快點說啊!

  好不容易到點子上,一個個急得只想叫天幕把知道的東西全部抖落出來。

  但心里也在悄悄的思考,聽著是個好事啊,國庫增加了,也沒從他們身上動手,為什么要反對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