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240章 宋神宗:找到共鳴了
  【宋神宗采取兩個方式,第一是詢問朝中的大臣,第二是直接和王安石面談。

  只不過,在詢問朝中大臣的時候,韓琦、孫固、吳奎、唐介等人都說王安石才學過人但氣量狹窄,只能成為具體問題的負責人,無法成為掌舵人。

  別說啊,王安石這人緣混的啊,一個個居然都大同小異。】

  被提到的幾個人:?

  雖然不覺得實話實說有錯,但瞧著王安石那張冷臉,莫名有點心虛。

  明明沒有偷偷摸摸的詆毀,但總有種被人當眾抓包講小話的沒底氣。

  【宋神宗然后和王安石面談,王安石直接把高度拔到堯舜禹那一代去了。

  宋神宗有點傻眼啊,要說不想干點成就那是假話,但冷不丁的也沒想要和這些人比肩啊。

  宋神宗實在是沒這么大的雄心,趕緊跳過前面的客套話,接下來便是熙寧變法前最重要的一段辯論。】

  宋神宗現在都還能切實回憶起心里那種無奈,只能說王安石的預期直接把他嚇到了,說出來都會叫人認為他狂妄自大。

  【這次辯論來源于一次大水災,北宋真的很神奇,執著于黃河改道,哪怕已經失敗好幾次,把河北等地都給淹沒了。

  話說回來,針對這次水災朝廷自然得頒布救災的銀子,當時曾公亮提議現在財政緊張,就把一些典禮的賞賜省掉。

  傳到翰林院,王安石和司馬光又對上了,兩個人持不同的看法。

  司馬光贊同,但王安石覺得省這點錢就是杯水車薪,慣會做表面文章。

  還把當年唐朝宰相節省工作午餐被人取笑拿來做例子,說辭飯不如辭位,國用不足才是真正的問題。】

  李世民沒想到還聽到唐朝,只不過這個反面例子有點不太爭臉啊。

  他有點贊同王安石的話,省點飯錢來湊銀子的話,那還真不如辭職算了。

  明顯現在都知道國用不足,可還是粉飾太平,做表面文章。

  【宋神宗聽到王安石的話卻是有點心癢癢了啊,說到底,缺錢最為難的是他啊,大臣節省點還能混個好名聲,但他要解決的問題已經不是節儉就足夠的,必須得找到善于理財的人。

  誰也扛不住每年財政兩倍的赤字。

  王安石很平靜的說道:“我可以不加賦稅,就讓國家的收入增加。”

  宋神宗激動了啊,司馬光卻是憤怒,覺得這是在胡說八道。

  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來王安石要如何反駁?

  很可惜,史書的記載就到這里了。】

  ???

  剛剛說到心坎的地方,就這么結束呢?

  一群人不可置信,然后生出怒氣來,恨不得把王安石揪出來給他們好好說說后面的話,那才是重點啊!!!

  同時也對天幕充滿怨懟,這是故意吊他們胃口呢。

  宋神宗時期,不少人眼神都瞟向知情的三個人,他們也好奇啊。

  不過想來想去,都不知道該問誰才能解一解好奇心啊。

  【但后來有一版本的《神宗實錄》中有寫道宋神宗的結論,中間王安石的回答還是沒有。

  宋神宗當時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稀泥啊,直接說他觀點接近司馬光,但最后兩府的賞賜削減還是由王安石決定。

  嗯…別管人家說了什么,要看別人做了什么。】

  宋神宗抬頭望天,不然呢?總不好全盤否定司馬光吧,他懂得安撫安撫,顧及一下他的臉面嘛。

  【宋代的話,普遍認為王安石不加賦而國用足觀點是變戲法,完全就是用噱頭引誘年輕的神宗。

  單純講經濟的話,有些道德就得先拋開。

  司馬光的觀點很普遍,簡單來說就是零和,收入和支出相等,不在官就在民。

  王安石的理論叫做增值,用朝廷的威信來作為商號,中間的手段不計進行調控。

  打個簡單的比方,小商小販只要貨走得快,本錢不變的情況下,照樣是賺錢的。

  而王安石的理論,用朝廷的威信和調控來刺激市場,叫市場流轉也就是走貨速度更快,那么同理,利率不變也會叫稅更加多。】

  單純地說宏觀調控不太能理解,可是變換到小商販走貨的話,大家就能理解。

  本錢確實沒有改變,但出貨的速度快,賺的錢實打實的多,換算到朝廷的層面,好像是有道理的啊。

  本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同僚全部嚴肅著臉,他們對于王安石某些見解是覺得可笑的,可天幕說的居然無可挑剔,那么按照他的理論來,并不是無稽之談。

  同時,許多人也意識到一個問題,聊到經濟,他們很多人都沒法轉過這個彎,或者說沒有這個意識。

  【按照理論來說,王安石是超出那個時代的經濟理解,既然超出自然會被絕大多數人誤解,但宋神宗卻是被這種‘戲法’所吸引。

  要主持變法,王安石需要封相,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基本上都是名臣貴戚。

  宋神宗某方面耐心十足,一個個問過去。

  旁人對王安石的評價都是好學拘泥于古法,一旦當上宰相,一定會變更現在的法律叫天下都不安寧。

  宋神宗轉身就和王安石說,“別人都說你只知道經術,你什么想法啊?”

  王安石沒有要改變迎合,反而很是自信驕傲,“經術就是治理社會的良方,后人愚笨不懂真意才說他無用。”

  宋神宗又問,“你要是真當上宰相了,治國國家的話首先做什么啊?”

  王安石知道差不多穩了,斬釘截鐵道:“變風俗,立法度。”

  簡單六個字卻是叫宋神宗直接忽視掉所有人的反對。】

  為什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這六個字是有什么魔力嗎?

  還真有,在漢朝建立以前,這種思想才是主流。

  獲勝的是秦國,但其他國家基本上都經歷過變法,只不過是或失敗或不徹底而已。

  而且,神宗在王安石這個儒家教育下臣子身上,找到了關于法家的共鳴。

  外儒內法,是每一個有為皇帝的走向終端,完全的依靠儒家那就是做夢,宋神宗在王安石身上找到這份不可言說的共鳴。

  王安石是個很妙的人,開口閉口都是堯舜禹、儒家經典,但他就是標準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內里走的其實是法家的路子。

  這是他們君臣的合拍,也是后來王安石被反對他、初期支持他共同針對的內核所在。

  法家儒家不可調停。】

  宋神宗這邊安靜如雞,一個個都瞪大眼睛。

  想要說的話全部卡在喉間,他們萬萬沒想到,王安石不單單是反骨仔的問題,完全就不是一條道啊。

  可,又沒有底氣站出來指摘,他是失敗了,可北宋也同樣敗得慘烈恥辱。

  宋神宗很是擔心,他是皇帝,被針對也就那么一回事,可介甫不一樣啊。

  王安石沒有害怕,或者說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走的路子和其他人不一樣。

  現在被挑明還有種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難怪他們都看我不順眼,如果是儒家和法家的對立就能理解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