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生嫁給前夫他兄長,讓他火葬場 > 第171章 因果輪回
  他在之前才說是有公務向譽王匯報,緊接著又說是譽王在提點他。

  無論是誰一聽,都會覺察到有問題。

  承恩侯臉色蒼白,張嘴解釋:“皇上……”

  靖安帝抬手,打斷他的話:“幾十艘船沉進河底,究竟沉在哪個位置,想必還是有人知情的人。船上運的是糧食,還是沙包,等洪水消退了,只需派人潛入河底打撈幾只麻袋上來,便真相大白了。”

  承恩侯驚恐地看向靖安帝,嘴皮子抖動了幾下,想要說什么,卻什么都說不出口,只有一顆心不斷地往下墜。

  靖安帝收回了視線,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關州的災民已經被安置好,有官員冒頭要將青州的陳糧運往關州。

  青州接連幾年旱災,顆粒無收,全靠賣官換糧。

  去年整個大周全都陷入天災,青州受到的災情更加嚴重,全國上下糧食緊缺。

  這時青州卻說有糧食結余,不管怎么想都覺得古怪。

  如今鬧出沉船的事情,糧食全都沒了,便已經露出了端倪。

  之后青州監察御史上報,運往關州的不是糧食,而是沙包,整個事件的脈絡徹底分明了。

  這些貪官污吏,妄想用偷梁換柱的奸計,私吞下青州的糧食。

  承恩侯負責運糧食,又豈會不知船里運的是什么?

  只不過,憑著承恩侯的一己之力,辦不成這樣的大事。

  靖安帝斂去思緒,吩咐曹公公:“去傳譽王入宮。”

  曹公公領命而去。

  承恩侯慢慢的鎮定下來,心底生出一線希望。

  只要譽王來了,便能保住他了。

  靖安帝并未回避承恩侯,安排太監去請內閣幾位大臣,商議徹查青州沉船一事。

  在此期間,承恩侯的心情愈發的沉重。

  直到靖安帝與內閣大臣商議出派出去查案的大臣,并且著大學士擬旨。

  譽王方才進宮。

  靖安帝看向承恩侯。

  承恩侯緊張地吞咽口水。

  “你去內殿待著。”靖安帝指使道。

  承恩侯一怔,手忙腳亂地爬起來,去往了御書房的內殿。

  靖安帝目送承恩侯離開,方才示意曹公公將譽王請進來。

  譽王向靖安帝行禮時,不著痕跡地環顧一圈大殿。

  進宮的時候,他聽到靖安帝將承恩侯收監,并且下旨派人去青州查案。

  譽王詢問道:“父皇,您召見兒臣入宮,所為何事?”

  靖安帝溫聲道:“你近來在兵部還順心嗎?”

  “兒臣一切都好。”譽王言簡意賅道。

  “你向來便讓朕省心。”靖安帝目光和藹地看向譽王,似乎沒有君臣之別,只是父子之間的談話:“璟兒,青州運糧到關州,幾十艘大船全都沉了。青州的監察御史說,船上全都是沙包,沒有一粒糧食。”

  話說到這里,靖安帝將那一封密信,遞給了譽王。

  他繼續說道:“船上是糧食,承恩侯沒有監管到位,犯了失察的罪責。船上不是糧食,他更是貪贓枉法,需要砍了他的腦袋。無論如何,他都難逃其咎,朕已經將他關進大牢。”

  譽王看向手里的信,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因為這一封密信,正是他命人呈遞給靖安帝,刻意揭發承恩侯的罪行。

  因為他從凌忠實嘴里得知,他搶走顧氏船行的訂單,運送官糧去關州。

  僅憑這一句話,便能夠斷定出,青州的“糧食”上了鴻運船行的大船。

  如果不將此事揭發出來,凌忠實就要擔上罪名。

  譽王不得不舍棄承恩侯。

  他將信放回龍案上:“父皇是要與兒臣商議青州一事?”

  “朕還有一事未決。”靖安帝為難地說道:“承恩侯是在顧氏船行租的大船,顧氏船行提供的大船不合規格,這才導致沉船的事故。朕必定是要追究顧氏船行的罪責,可顧氏商行的東家,在關州一事上立功。璟兒,依你之見,朕是否要命人緝拿顧宗辭?”

  譽王沉吟道:“父皇,大船上運的是沙包,大船沉河便是有人為了掩人耳目,故意損壞大船。您不該追究船行的罪責,而是要問責負責此事的主要官員,只有他們才有機會動手。”

  內殿的承恩侯聽到譽王的話,猶如當頭一棒,猛地意識到譽王并不是給他兜底,而是要讓他去送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