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九十四章:各執己見
  甘寧和李嚴雖然不再互相指責謾罵,卻又掀起了一場方略之爭,并各執己見,不肯讓步,陷入了僵局!

  甘寧主張,應整肅兵馬,主動出擊,打敗夏侯惇,以重新奪回襄陽!這個方略,看似有些激進,甚至瘋狂,而且好像很難實現!

  目前的局面是,李嚴慘敗,痛失襄陽后,所帶出來的潰兵,只有四千人左右,再加宜城守軍一千,才不過區區五千人而已!而且,襄陽守軍,倉促南逃,根本沒來得及帶糧草輜重和武器裝備,許多人甚至赤手空拳!這樣一支軍隊,戰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而甘寧呢,水師遭遇伏擊,損失戰船百余艘,傷亡及失蹤水卒,六千余人,也是戰力大損!兩人目前的兵力,加在一起,勉強能湊出兩萬,聽著好像也不少,可是這兩萬人,卻并非精銳!

  李嚴的部隊,本就是以新兵為主,老兵很少,又大部分沒有武器,還哪有戰斗力可言?甘寧的部隊,都是水師,士卒們更善于操船行舟,水上作戰,而攻城拔寨,近身肉搏,并非他們的強項,若是強攻襄陽,恐怕將淪為二流部隊!

  因此,靠這樣一支新敗之軍,二流部隊,如何能戰勝夏侯惇的精銳重步兵近三萬人?在旁人看來,甘寧的方略,簡直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可是,甘寧也有他的道理!

  甘寧說,現在北伐戰爭,正如火如荼,曹操舉全國之力,與漢王交戰于西北,根本顧不上南陽方面!因此可以判斷,敵人只有這三萬人馬而已,并沒有其他力量,只要能戰勝他們,襄陽之危立解,不會再有新的敵人!

  那么,該如何戰勝夏侯惇呢?襄陽堅城,易守難攻,若不用計,很難攻克,這一點甘寧是承認的,不過他卻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辦法,那就是圍魏救趙之計!

  甘寧坦率直言,有襄陽城頭的投石機在,自己的水師很難再溯江而上,想要從水面封堵曹軍后路,幾乎不大可能了,但是卻可以偷襲南陽!

  夏侯惇傾盡全力,南攻襄陽,可后方卻陷入空虛!宛城一帶,定然不會有太多駐兵,只要甘寧水師,由江夏之西,登陸北進,一路殺將過去,便可直逼宛城!

  宛城可是夏侯惇的大本營,更是扼守著進入中原的要道,聞聽宛城危急,他豈能不率兵去救?屆時,甘寧可以于途中設伏擊之,殲滅其主力,順勢切斷曹軍后路,則襄陽敵軍,必不戰自亂!李嚴便可率領本部兵馬,直逼襄陽,收復失地!

  這套計劃,似乎與此前夏侯惇誘使孟達,救援筑陽,沿途伏擊,有異曲同工之妙,倒也算不上什么奇謀妙計,可是效果卻是一樣的!若真能成功,則襄陽失而復得,順勢還消滅了南陽曹軍主力,豈不是一舉兩得?

  可是,當甘寧提出了自己的方略后,卻遭到了李嚴的質疑!他認為甘寧有些異想天開,想當然耳!水軍登陸作戰,談何容易?你的水卒擅長水戰,不善陸戰,忽然之間變了角色,離開了戰船,成了步軍,戰斗力豈能保證?

  況且,你甘寧怎么知道南陽方面就一定空虛?倘若進軍途中受阻,沒到宛城,就被敵人纏住了腳步,夏侯惇再聞訊趕來,前后夾擊,你甘寧的水卒,不都有去無回了嗎?

  結果很可能是本想給曹軍編織個口袋,卻把自己套進去了,興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此,則漢軍在荊州的兵力,將損失殆盡,這里便徹底淪入了曹操之手!

  想當初,漢王劉緯為了拿下襄陽,可謂大費周章!怕傷及百姓,又是灑傳單,又是心理攻勢,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終奪取了襄陽,過程如此曲折,如今痛失而不能復得,豈不可惜?

  更重要的是,一旦襄陽徹底丟失,曹操的勢力范圍,便會深入長江水系,并打造組建自己的水軍!這對于天下格局,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到時候漢王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和多大的代價,去應對曹操呢!

  李嚴也坦誠直言,自己丟了襄陽,罪不可恕,然而現在手里的這支軍隊,畢竟是漢軍在荊州最后的力量了,必須保存下來,以待來日,靜觀其變,并趕緊向參謀本部匯報,請求新的援軍,以圖援軍到來之日,合力重奪襄陽,收復失地,而不該拿這最后的本錢去冒險!

  甘寧聽了李嚴的一番質疑之詞,頓時明白了他所謂的應對之道,頗感不屑,也是立即開口,提出了反詰質問!

  甘寧說,參謀本部遠在漢中,一來一往,需要耗費不少時日,況且現在郵路已經斷絕,連消息能不能送得到,都是未知數,根本指望不上!

  就算能聯絡上參謀本部,現在漢王正在發動北伐,兵力全被調到了西北前線,還哪有援兵可派?即便還有援兵,得什么時候才能趕來?十天?二十天?或者一個月?恐怕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畢竟宜城距離襄陽太近了,可朝發夕至!如今夏侯惇奪取了襄陽,又重創了漢軍水師,正在興頭上,誰敢保證他不會馬上出兵,南進宜城?到時候,就憑李嚴這五六千人,能守得住宜城嗎?

  同時,甘寧還提出了一種假設的可能,那就是夏侯惇不來攻宜城,而是派一支偏師,西進筑陽,再從那里進犯上庸,威逼漢中,從側后方,響應曹操,給劉緯來個釜底抽薪,前后夾擊,到時候就連北伐大業,都會受到嚴重危機,影響了全局,那你李嚴的罪責可就更大了!

  所以,甘寧認為,目前的局面下,就是與時間賽跑,爭取盡快求變,以收復失地!像李嚴說的那樣,固守待援,靜觀其變,拖延時日,根本不靠譜,純屬昏招!

  在我們看來,李嚴的方略,似乎更加穩妥,可缺點就是由此可能會造成襄陽被曹軍長期占據,互成對峙局面的發生,于大局不利;而甘寧的方略,看似可行,卻非常冒險,若一著不慎,很有可能造成水師全軍覆沒的結局,損失會更大!

  可是他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就在兩人為應變之策而爭論不休之際,劉備已經奪占了秭歸,開始西進蜀地了,怎么甘寧和李嚴,都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面呢?

  其實,剛才甘寧說的一句話,道明了真相,那就是郵路斷了,消息一直都沒送過來!劉備率軍西進蜀地,就怕甘寧水師,會突然回歸秭歸,切斷了自己的后路,又豈能不嚴加防范,封鎖消息呢?

  這是南路,北路方面,其實郵路也斷了!筑陽和襄陽丟失,意味著甘寧和李嚴,與漢中方面的聯系也被夏侯惇切斷,幾乎成了聾子和瞎子!

  這就怪了,都說沒有不透風的墻,甘寧和李嚴,怎么會一點消息都沒收到呢?罪魁禍首,其實就是陸遜!

  這家伙別有用心,欲圖趁亂獲利,豈能讓甘寧得知秭歸已失,劉備攻蜀的消息?他居然在南郡,也做足了保密工作,封鎖了消息,截斷了郵路,等于幫劉備加了一層雙保險!

  于是,李嚴和甘寧,困居宜城,卻對天下所發生的大事,幾乎一無所知,視野僅局限于荊襄和南陽,憑他們的聰明才智,也只能想到如此應對之策了!

  可是,甘寧和李嚴又各執一詞,爭執不休,很難取得統一意見,這個局面該如何破解呢?呵呵,根本無解!

  到最后,兩人竟不歡而散,李嚴率領殘部,繼續堅守宜城;而甘寧呢,竟直接離開了宜城,率領部隊,真的奔南陽而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