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二十七章:跳出輪回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幾乎就是在這樣的規律內,輪回往復,興衰更替,充分印證了那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經典總結!

  而劉緯是一名熟知歷史的穿越者,自然了解這一規律,所以他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一步步發展工商業,改變小農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架構,徹底跳出這樣的歷史輪回!

  廢掉西漢皇帝,建立新朝的王莽,如今很火,因為他被人們稱為歷史上的穿越者,不僅是他發明的青銅游標卡尺等工具過于先進,也是因為他所推行的一些政策,與后世十分類似!

  王莽的確是個神人,他竟然在公元之初,便能看出社會矛盾最尖銳的問題是土地兼并,并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土地國有和禁止買賣的制度,并予以推行!

  王莽的想法大概是,既然土地兼并會造成尖銳的矛盾和社會問題,那好,所有田土均歸國家,由國家分配給百姓耕種,如果你沒兒子,絕戶了,土地國家收回再分配給沒地的人耕種,并禁止買賣,杜絕土地兼并,不就沒有問題了?

  不得不說,王莽此舉的確試圖有針對性地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他畢竟視野相對狹窄,辦法簡單粗暴,不尊重社會生產力實際水平,在西漢末年就強行推進這樣的制度改革,無異于引火燒身!

  事實證明,王莽的新朝短命,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的改革過于激進,觸動了大地主和大家世族的根本利益,使這些在當時為封建統治基礎階層的家伙,全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一齊反對他!

  由此,王莽的改革失敗了,他建立的新王朝也如流星般一閃而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

  王莽的失敗,無疑是劉緯的前車之鑒,要想解決難以突破的歷史規律和尖銳矛盾,僅靠由上至下,簡單粗暴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須以尊重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整體聯動,逐步推行新政,慢慢地實現轉變和革新,才有成功的可能!

  劉緯深知,土地買賣是禁止不了的,土地兼并問題的解決,唯一途徑便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手工業,并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誕生和初步發展,一改小農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模式,才能促進社會進步,解決固有矛盾和問題!

  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圈地運動”,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項改革,造成的結果是許多英國農民失去了土地,為求生計無奈進入城市的工廠打工,成為早期工人階級,也是為英國工業革命,解決了人力資源缺口!

  而擺在劉緯面前的局面,其實也十分類似,他不會禁止土地買賣,也不會觸動世家大族和大地主的固有利益,但必須要解決的是,失去了土地的那些流民百姓的生計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提供就業機會!

  就業機會從哪里來呢?發展商品經濟和手工業,便是有效渠道,百姓生計,完全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來解決,未必非要局限于農耕和土地上,即便那些大地主和大家世族兼并許多土地,老百姓也有其他謀生辦法,這個矛盾和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而且,隨著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的飛速發展,某些頑固的大家士族和大地主,也能從中看到謀取暴利的機會,他們手里握有大量資本,如果能吸引他們投資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使其轉化為早期資本商人,那么土地兼并,還會愈演愈烈嗎?

  當這些一直以農耕為本,瘋狂兼并土地的大家世族和大地主,逐漸成為新銳資產商人時,他們還會把錢投到固定資產上,繼續買地嗎?靠收地租,才能賺幾個錢,經商或開辦工廠,才賺得更多,這么簡單的經濟賬,他們會算不明白?

  當越來越多的大家世族和大地主,轉化為資本商人后,土地兼并的問題,便能立時緩解!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工商業和制造業上,也就不會再去打土地的主意,那么窮苦農民也不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這不就從根源上解決了矛盾嗎!

  大家看出來了吧,要想解決歷經千百年,經久不衰的固有社會矛盾和問題,徹底跳出歷史的輪回,使神州大地走上飛速發展的道路,唯有一條,那就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爭取使資本主義萌芽,于漢末三國時代,便得以出現和健康成長!

  可是,這么簡單的解決辦法,為什么兩千年間,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并予以實施呢?是古人太笨了嗎?不是!因為社會生產力水平,是與技術革新和發展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生產力水平的大力提升,就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溫床!

  試想一下,在生產力水平極為落后的古代,百姓吃飽飯尚且是奢望,人們豈能不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農業生產上,眼睛只盯著土地呢!尤其是漢末三國時代,別說是百姓,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遇到戰亂或災年,他們自己搞不好都要挨餓,還能去經商?

  我們曾無數次說過,中國人民的智慧,在技術發明和創造的領域內,一直都是領先于世界的,除了偉大的四大發明外,其實許多技術和發明,都是由中國人率先實現的!

  可遺憾的是,我們的先民善于發明創造,卻不善于推廣與實踐,因為各種條件的制約,有許多發明創造,雖然早早便已經出現,卻無法廣泛使用,以促進生產力發展,兩千年間,只在緩慢進步,卻一直沒能形成爆發式的技術創新革命,為社會進步帶來發展的助力!

  因此,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耕地面積極其有限,農業生產水平落后的古代,如何讓百姓吃飽飯的問題,一直是令統治者非常頭痛的問題,靠天吃飯,地里刨食的小農經濟,便一直居于主導地位,根本無法撼動!

  而現在不一樣了,劉緯這個來自于后世的穿越者,掌握許多未來才有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他憑一己之力,便為益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這么幾年時間,那些層出不窮的發明創造,便已經給這個時代,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社會生產力水平,急劇提升!

  另外,龐德公穿越來時,帶到這個時代的番薯,更是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因其易于種植,生長周期短,產量大等特點,使得百姓吃飽飯的奢望,不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成為了現實!

  再加上大豆等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與收獲,附以先進農具和水利灌溉機械助力,此時益州的農業生產水平,幾乎跨越了一千七百年,與清代晚期水平相接近了!

  試想一下,在公元三世紀初,便具有了清代晚期的農業生產水平,百姓會過上什么樣的好日子?其富足程度,可想而知!在人口相對較少的漢末時代,有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吃飽飯的問題,將不再是難題!

  有了這樣的基礎,劉緯也才有底氣,更有那個實力去大力推行商品經濟和手工業!他只需要因勢利導,以官府名義制定相關優惠和指導性政策,并為發展創造條件,便是水到渠成!

  當然,在民智未開的漢末時代,劉緯也必須給大家做個示范和啟發,因此這丘下縣和漢中工業園,便是重中之重,也是他發展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的示范單位和榜樣標桿!

  --

  作者有話說:

  感謝:霖拔拔的友情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