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68章 犟騾子or千古左公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是一個在當時性格很被人詬病的人,當然,并不是他有問題,而是淤泥中長出來一根清正的古竹,總歸少不了被人看不慣。

  晚清四大名臣里面,曾國藩的名氣就不用說了,會做人,弟子和朋友都是一沓一沓的;

  李鴻章會做官,是混跡朝堂的標準選手,手段圓滑世故,在朝堂一群人精里面打太極還混得風生水起;

  張之洞學問高,“中體西用”更是引領了當時的潮流;

  唯有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大人,得了一個犟騾子的稱號。

  但顯然,在渾濁萎靡的晚清,能得到這么個“愛稱”,是左宗棠本身的本事,也是對他硬氣的夸贊。

  雖然那些叫他這個名字的人可能沒懷多少好意,但不好意思,我們會溺愛。】

  犟騾子?

  很多百姓連騾子都沒見過呢。

  而其他人倒是從一些對比的詞里面聽出來,這位左宗棠應當是個性格剛烈、執拗的人。

  叫“犟騾子”的人可能帶著諷刺的意思,但天幕說得也是有趣,確實,無論是好是壞,只要你在史書上有正面的評價,他們后人自然會把一些黑稱都變成愛稱。

  會溺愛還真是……

  【左宗棠的家庭在當時稱為“寒素之家”,哪怕他爹和祖父都是秀才,但因為需要一邊讀書一邊干農活,所以在當時算不得好,但絕對不差啊。

  出生在這樣的耕讀人家,左宗棠的人生規劃顯然很清晰:讀書——科考——做官。

  沒有任何疑問。

  主流路線肯定就是四書五經,但左宗棠對這些沒太多興趣,反而對《天下郡國利病書》、《水道提綱》這些“雜書”感興趣。

  換做現在,那就是自主學習課外知識的素質教育典范啊,可惜那會兒視這些書為洪水猛獸。

  左宗棠的行為就是不務正業,結果也很明顯,他科考三次都沒考上。】

  嗯?

  洪水猛獸也不至于吧?

  這些展現出來的書一聽名字就知道是那種實干的,就算不是科考的重點,也不至于當成洪水猛獸啊。

  一些都沒有的朝代更是一臉不滿,不喜歡倒是送給他們啊,叫他們也看看。

  他們想要找到這種實干類型的書還不容易呢。

  唉,這后來的科考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個被譽為名臣的人,居然三次科考都考不上,這很叫人懷疑制度是否還實用啊。

  【27歲都考不上,左宗棠決定不考了,以后他要看喜歡的書,做喜歡的事,過喜歡的人生。

  但事情的發展很有趣,左宗棠摒棄所謂的學術正統以后,他的學問卻被人欣賞、發掘,慢慢的揚名。

  第一個賞識他的是賀熙齡兄弟倆,不過左宗棠跟著賀熙齡讀書,賀熙齡很喜歡他,還專門作詩夸獎他,賀熙齡的兄長則稱他為“國士”;

  第二個欣賞他的是兩江總督陶澎,直接給他定論“君將來功業當在我之上”;

  第三個則是大名鼎鼎的林則徐,果然,名臣就要在一塊玩,歷史英雄就要互相欣賞。】

  很好,看來林則徐是這幾個人里面最厲害的,或者說在后世人眼中,最被推崇的。

  【左宗棠也很有趣,給自己取了個十分響亮的稱號“今亮”,換做別人是臉大,但放在左宗棠身上那就是合理。

  左宗棠輝煌的下半生是從41歲開始,年紀也是不小了啊。

  太平天國圍攻長沙,巡撫張亮派人去請左宗棠,本來左宗棠應該干幕僚的活,但架不住張亮心大啊,他直接當了甩手掌柜,左宗棠也擔得起事,甩開膀子就是干啊。

  舍我其誰?

  三個月得時間太平天國都攻不下長沙,不得已調轉方向,左宗棠一戰成名。

  鐵打的幕僚左宗棠流水的湖南巡撫,張亮每兩年離開后又來了新的巡撫,左宗棠依舊在勤勤懇懇干幕僚的活兒,這一干又是六年啊。

  才有了那一句“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高度評價,但人家擔得起啊,內清四境,外援五省。】

  不少混日子得官員都羨慕極了,若是有這么個幕僚,他們也愿意放權啊,天知道現在干活兒有多害怕,他們是真的干不贏啊,尤其現在越來越內卷。

  【晚清四大名臣里面,左宗棠和曾國藩、李鴻章的關系都不太融洽,但不耽誤曾國藩能容人。

  在左宗棠49歲這一年,曾國藩因為正在向南京進攻無暇收復在太平天國刀鋒之下的浙江財富之地,便放手讓左宗棠組建了楚軍,并且舉薦他為浙江巡撫。

  唉,這幾個臣子拋開私德,本領和心性都頂尖,可偏偏……只能說,名臣是需要國家和君主來互相成就的,單靠他們,是真的有限。】

  可不是嘛,雖然只是草草的提及兩句,可他們都聽得出來幾人的能力和優點,能文能武,家國面前能拋卻私情,被譽為名臣不是沒有道理。

  但顯然,在國家疲弱、君主無能的大環境里面,他們的努力都叫人看得心酸。

  【49歲的左宗棠抓住了機遇,短短四年時間,橫掃浙江,官職更是唰唰唰的升上去,從一開始四品的閑職,一直升到浙閩總督,還獲封爵二等恪靖伯。

  人家起步晚,但架不住升官速度快啊。】

  這話可是把許多人心扎得和漏斗一般,他們努力一輩子啊,抵不住人家幾年時間,眼紅都紅不過來。

  【當時的晚清在所有人眼里就是一塊大肥肉,誰都垂涎,誰都能上來咬上一口。

  新疆、沿海同時爆發,海防、塞防同時需要,左宗棠主張海塞并防,李鴻章主張著重防備海疆。

  平心而論,沒辦法說誰錯了,畢竟若是都能防,誰也不會說只防一個,但當時晚清被人吊著打啊。】

  一下子把所有人怒火都拉滿了。

  這個清朝是什么廢物東西?被人兩邊夾著打?

  天幕有句話說得對,若是有能力同時作戰,當臣子的肯定不會說出放棄這種話來。

  康熙此刻比平時不知道黑了多少,蒼老的面容間皆是冷冽,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現在的他們還驕傲得很,未曾將海外放在眼里,此刻便聽到清朝如此不中用,自然憤怒。

  林書只能表示,這還屈辱?

  更加屈辱的還沒來,這會兒好歹還有左宗棠他們這些硬骨頭扛著,還有血性在。

  【當時的新疆不在大清手里,當時有人說直接不要了,這下子把左宗棠惹毛了啊,不是你家的地,160萬平方公里的地方說不要就不要?】

  多少?

  160萬?

  這下子沒人坐得住了啊,當皇帝的,只要有點心氣,那就喜歡開拓疆域啊。

  攏共自家才多大點的地啊,這么多說不要就不要?

  該死的大清!

  最后的落腳點是林書沒想到的。

  【左宗棠顯然是要把這件事扛下來,硬骨頭要自己來啃了,他上書了一封,大意就是夸贊天山之地的好。

  當時軍機大臣文詳和慈溪都是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所以,64歲的左宗棠再一次披掛上陣。

  當時的新疆已經成了“洪福汗國”,還得到當時國際上英國、俄國的承認,若是左宗棠不強硬,不贏,日后還真就“西出陽關無故人”。

  左宗棠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軍費。

  晚清的錢我都不想說它流到誰手里去了,但左宗棠收復新疆,他預計每年的花費是800萬兩,實際到他賬面上只有500萬兩,但實際上,平均每年花了1000萬兩。

  這里面的差值,清朝不會,也沒有能力給他報銷,需要他去向外國銀行借。

  后面朝廷在他借錢以后看到他的決心,也大力的支持,起碼沒有死勁拖著他的后腿了。】

  這個錢的數目不少,但有前面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前,其他人也只是咬咬牙,換做他們,這筆錢肯定是要從牙縫里省出來的。

  【第二是武器,頑強可不再是冷兵器時代,左宗棠問朝廷要,向洋人買,費盡心機才打造出一支近現代化的軍隊。

  這兩個搞定以后,左宗棠整體的策略是——緩進速決。

  這一次戰爭確實是速戰速決,1876年三月開始,1878年1月,新疆收復。

  這場仗可以說是左宗棠以一己之力扭轉,所以,有人稱呼他為犟騾子,可我們都稱左公千古。】

  不用多言,這句話他擔得起,各朝各代都贊同。

  【但伊犁還是被俄國占據,他們口頭上說的是“代清軍管理”,只要清軍收復北疆就還回去。

  顯然他們不覺得爛成泥的清軍還能遠征,但左宗棠就是來了。

  朝廷派人出使俄國就伊犁的問題談判,可能是酒喝大了,直接把伊犁送了出去,沒有打招呼就回來了。

  破個例,給你揚個名,這位清朝的使者叫崇厚。

  你怎么好意思叫這個名字啊?】

  好家伙,剛剛舒心一點,心火又被點燃了。

  什么玩意?

  就直接送了?

  你們是真不把東西當自家的,上下嘴皮一碰就送了?

  不少人恨得牙癢癢,活像是自己的地被人送出去,恨不得把崇厚砍了,一家子都流放。

  康熙也不懂,這些人是真的覺得土地是他大清的,所以都不在意嗎?

  【左宗棠會同意才是見鬼了,他六十多的年紀領兵出征,籌錢籌武器,從南走到北,從東打到西,你和人家喝個酒就把地送出去呢?

  他當時就要宰了崇厚,但架不住人家花30萬兩買了條命。

  別說,這群人是有錢的啊,30萬兩……這要是弄來30個,一年的軍費都有了。】

  別說天幕,就是許多窮得發綠的皇帝都覺得這條路可以走啊。

  看起來,朝廷沒錢,但這些臣子錢可不少啊,隨隨便便就能花30萬兩買命,誰能說一句沒銀子啊?

  至于左宗棠拿錢這回事,他們就全當沒看見了。

  要打仗的人,攢點錢怎么呢?

  如果真有這種人湊到他們面前,他們也能“網開一面”。

  【左宗棠和朝廷直接說了,這次的談判不算數,重新談,談不攏他就再帶兵去打。

  這次去談判的是曾國藩的長子,為了給他增加籌碼,左宗棠定下來三路大軍收復伊犁的政策。

  這一年,他都69歲了,給自己的棺材都打好了,水土不服,硌血、濕疹發生在他身上,種種都說明他的身體已經不適合遠征了。

  可想要把伊犁要回來,他就只能親自出關。

  所以,有了左宗棠“抬棺出征”。】

  沒有人能對這句話生出任何不敬,不少人長嘆一聲,躬身作揖:

  左公千古!

  年近古稀,抬棺出征,這人的骨頭啊,太硬了。

  69歲的老人不在家含飴弄孫,有家不能回,只因此身已許國。

  【第二年,清廷便和俄國就伊犁簽訂了相關的條約,奪回部分主權,當時左宗棠已經回到北京,在當時清朝那個環境,能做到這地步,他或許會有些許的安慰吧。

  左宗棠在晚清就格格不入,腰板挺得直直的,渾濁得時代,倔強的踐行一生的理想。

  23歲寫下“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50年后垂垂老矣,一身肝膽卻無半分折損,留下一封家書:

  “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些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他在戈壁不顧生死拼殺時,難道不知道自己包圍的國家已經被一群癮君子、軟骨頭腐蝕了嗎?

  他知道的,只是還是拖著身后大廈將傾的帝國艱難前行。

  十年飲冰,終究熱血難涼。

  是犟騾子,也是左公。】

  都到這個份上了,再談及所謂政敵攻訐已經毫無意義,雙方都不在一個檔次。

  再多的稱呼又如何,左宗棠他無愧于心,流傳千古,被后人敬仰已經說明一切。

  沒想到啊,他們還以為晚清就是一股爛泥直接爛下去,原來,還有人在努力,有人在用血肉支撐著國家的尊嚴。

  只是,越是如此,越覺得唏噓和對不住。

  它何德何能啊!

  十年飲冰熱血難涼聽著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可憑什么英雄就要十年飲冰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