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164章 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蘇軾到地方任職的第一個地方是密州,在這里待了兩年的時間。

  就在他任期內,密州發生了蝗災,據記載,掩埋蝗蟲的土堆長達兩百里,而蘇軾在這里和百姓共同對抗蝗災,一同捕蝗。

  雖然沒像咱們二鳳那樣生吃蝗蟲,但為百姓的心都是好的。】

  一說起這個,李世民臉色都綠了,喉頭隱隱攢動,是被惡心的。

  本來吃蟲子就已經很艱難,還是生吃,只能說不愧是天可汗。

  其他人:居然這么生猛?

  【密州這邊做完兩年,蘇軾又被調到徐州,在這里度過了三年時間。

  哪個地方都會出現一些天災人禍,想要風調雨順基本做不到,百姓面對災害的抗風險能力又弱,所以生活如何就取決于當官的了。

  在徐州期間,又遭遇了洪災,修大壩,蓋黃樓,還有表表心意的祈雨,不管如何,蘇軾確實都在盡力做好他的責任。】

  宋神宗詫異的看向身邊的蘇軾,說實話,蘇軾給他的感覺就是狂傲風流,沒想到居然還是個做實事的人。

  王安石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這種人實該是他改革派的啊。

  雖然天幕說了那么多,哪怕他知曉最后的結局不好,可王安石并沒有任何退縮,只不過需要在多完善完善。

  大不了到時候勉強聽聽那群老頑固的意見,采不采納就是他的事了。

  【接著蘇軾又被調往湖州,地方上的八年是很多人不了解蘇軾的八年,他不單單是一位文豪,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官員。

  宋朝許多官員就有這樣尷尬的境地,有許多傳世的文章,可以算是青史留名。

  但是呢,我相信許多人讀書科舉的第一目標絕對不是為了留下文章,可偏偏于他們做官卻是沒有那么大的名聲。

  哪怕做了許多,可就是這么離奇。】

  蘇軾本來志得意滿的表情慢慢的收斂,轉而又輕笑,是啊,他蘇軾篤定自己才華,說不稀罕文章傳世太過虛偽,但若是可以,還是更愿意是他的政績。

  【有趣的是啊,蘇軾和王安石在政見上肯定是有不和的,但人家到了地方對于下達的指令卻是沒有陽奉陰違,比那些中飽私囊,借著新法自己牟利的改革派都要認真。

  蘇軾表示:我反對你,但我不會亂來。

  只不過,哪怕他借著外派離開汴梁八年,新舊黨政還是沒有打算放過他,這里就能看出大宋中央朝廷爭權奪利風氣之不好。

  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那都沒有把心思放在強國富民身上,全是踩死政敵的心思。】

  宋神宗臉色很是不好,這可是他在位時期,官員如此,怎么不叫他憤怒和心急。

  趙家的靖康之恥就像是懸掛在頭頂的大刀,時時刻刻給他壓力。

  他現在已經沒有過多的要求,起碼,哪怕他趙家的江山沒了,別是那種屈辱的形勢就行。

  別叫他大宋被釘在恥辱柱上。

  【王安石的變法導致他向此被罷相,遭受新舊兩黨的攻擊。

  可笑吧,作為改革的領頭人,他居然遭受兩黨的攻擊,這里不詳細說他,說回到蘇軾身上。

  蘇軾的這樁案子被成為烏臺詩案,并沒有從蘇軾的政績上打擊,而是從他的詩詞中挑刺。

  對了,烏臺是刺史御史臺的別稱,從王安石和蘇軾的遭遇已經能看出朝廷中各個部門的腐朽。】

  【蘇軾在給宋神宗匯報工作中的一些用詞刺激到了本就心虛的人,以至于,從元豐二年六月二十七號開始,何正臣、舒亶、李宜、李定等人數日內遞交了四份彈劾蘇軾的奏折。

  狀紙從蘇軾進士及第開始批判到地方任官,那真是批判得罪大惡極啊。

  誠然,蘇軾得一些詩詞奏章里面有反對新法的言論,但我之前說了,他在地方上反而是執行得比較好得那一類官員。

  正因為他在地方,反而能更加看到新法的薄弱弊端,畢竟中央和地方是不同的,官員和百姓的執行能力同樣有差異。

  接連四份,宋神宗也壓不下去,蘇軾被押送回京審訊。】

  蘇軾冷不丁就聽到自己被押送回京,一副‘官家你居然這么對我’的震驚看向宋神宗。

  宋神宗從聽到王安石兩次罷相就已經尷尬,王安石雖然沒有蘇軾那么外露的神色,可就是那種平淡無波的申請,也叫他坐立不安。

  更遑論還有個外露的蘇軾,宋神宗都感覺自己辜負他們。

  百姓則是不解,“蘇大人不是很好嘛,干什么要抓他啊?”

  “就是,寫寫詩怎么呢?我們平時在家不一樣罵啊,干什么抓人啊?”

  “這不就是所謂的文字獄嗎?若是文章詩詞都不能表達心意,還得小心各種詞,還寫什么啊?”

  王安石半分不被影響,只是默默又給自己增加一個知識點:要到地方去看。

  【蘇軾入獄后五個月里面,牢獄生活自然不會好到哪里去,當然,為他求情的人也是一波接一波。

  值得一提的是,為他求情的人里面有兩個比較特殊,第一個是王安石,另外一個是宋神宗的祖母曹氏。

  蘇軾和王安石在人品上是沒有問題的,兩人政見有問題但絕對不會牽扯到別的方面。

  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因為這次求情得罪當權者。

  咱們都開玩笑說,蘇轍文學上沒有他哥那么高的成就,但當官是一把好手,基本上的日常就是爬高高,撈哥哥。

  蘇軾的日常:好吃好喝,寫詩詞,被貶,給弟弟寫信。

  不過,宋神宗本人其實也沒多大處理蘇軾的意愿,后面借著大赦就把蘇軾弄出來,貶到黃州去了。】

  蘇軾難得有些羞赫,天幕怎么這些小事都說啊,他們兄弟之間的私事,說出來感覺他這個當哥的好不務正業啊。

  不過,他弟弟確實最好。

  還有就是,蘇軾沒想到王安石居然會給自己求情,想到倆人還爭鋒相對,怪不好意思的。

  始皇帝,“難怪這大宋立不起來。”

  從天幕只言片語中,他已經看到宋朝皇帝的軟弱。

  無論是那王安石還是蘇軾,當皇帝的若是要保,難道真就保不下來?

  又不是什么謀反的罪過。

  被人裹挾著意愿當皇帝,不是仁慈是愚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