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紅樓之挽天傾 > 第六百三十九章 賈珩:總不能空口白牙……
  淮安府,清江浦,河道衙門

  隨著時間過去,京營兵馬已經布置在南河諸堤壩上,策應險工,而蔡權、謝再義等將校派了一波又一波的傳令兵,聆聽著賈珩下一步的方略。

  因為淮揚、淮徐堤堰、閘壩眾多,賈珩沒有開傳送,不能每個地方都跑,等稍作休整后,就會坐鎮清江浦以及看顧洪澤湖,后者蓄水量驚人,需要他親自坐鎮。

  「兩江總督沈邡來了?「賈珩剛在衙門內坐定,就聽著一個錦衣校尉敘說完此事,面上不由陷入思索之色。

  這個老狐貍,先前得了他的書信和公文的催促以后,在江南大造聲勢,現在出了事情,第一時間過來,一副忠于王事的模樣。

  徐開道:「大人,下一步有何方略。」

  賈珩想了想,沉吟說道:「本官說,你記。」

  徐開聞言,面色一肅,連忙來到書案后,拿起毛筆。

  賈珩道:「大水之后多有瘟疫,悉因罹難之尸發泡于河水,瘟瘴蘊生,百姓誤飲生水而致,傳本帥將令,嚴令京營將校巡查沿河守堤軍卒,一律都要飲開水、用熟食,同時對淮揚、淮徐官府貼布告示以百姓,謹防瘟毒蔓延,另外以軍醫采購大量草藥、砂糖、生姜熬制姜湯以備不測,采購石灰在沿河營房、草棚廣灑,此物不僅可防蛇蟲,也能殺滅瘟毒。」

  徐開聞言,連忙寫好。

  賈珩道:「讓書吏傳抄諸河堤將校,照此辦理,不得敷衍!」徐開吩咐著河道衙門的書吏,經由京營騎軍傳遞諸地。

  賈珩此刻也端起茶盅,抿了一口。

  徐開已是驚異地看向對面的少年,天下當真有生而知之者,大水之后必有瘟疫,以及相應對策,他在一些雜書上也有看到,不想眼前這位永寧伯競通曉此法?

  賈珩放下茶盅,道:「此外,揚州那邊兒的商人還有金陵的商人可能要趁著這次水災,囤貨居奇,這些由兩江總督與趙閣***同操持。」

  商人借水災囤貨居奇,這是在揚州聽林如海給他透露的消息,如果河堤真的決口,這些商人就想賣高價糧。

  徐開眉頭緊皺,道:「大人如何處置此事?」

  賈珩道:「回程路上和趙閣老提起過此事不得不防,如今由其坐鎮淮安,統籌調度,錦衣府暗中偵知情事,凡有坐地起價,不法之事,朝廷絕不姑息。」

  崇平帝派一位閣臣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他協調軍民全力抗洪、防汛,而趙默這樣執掌刑部的閣臣坐鎮后方,協調兩江總督衙門以及布政司、漕運部院,最為合適不過。

  也不能一直讓他在前面得罪人。

  徐開默然片刻,道:「比起開封府,軍民一心,如今南河事務,重重掣肘,千頭萬緒,一團亂麻。」

  這幾天能明顯感覺到,眼前這位少年勛貴大多時間都浪費在協調、轉圜同僚上,需要與漕運總督、內閣大臣,還要前往揚州調撥兵馬。

  整個過程怎么說呢?大抵給徐開的感覺,就是一股凝滯的味道,沒有在開封時候絲滑。

  賈珩看了一徐開一眼,心道,這位翰林孺子可教。

  他之所以帶上這位徐開,就有收服這位翰林之意,因某種政治主張吸引一些統治集團的士大夫精英圍攏在身旁,認可他的治政主張。

  就是再腐朽的王朝,都有一些有識之士,所謂破船還有三斤釘,只是比較少,勢單力薄,他不爭取,不是被打壓排擠,就是喪失初心,同流合污。

  賈珩道:「終究是成了,無非本官奔波幾次,費些心思,得罪一些人罷了,茍利

  后面的兩句詩,語氣輕描淡寫,卻偏偏理所當然。

  徐開心頭微震,看向對面的少年,這是當初這位

  永寧伯當初與朝堂攻訐時,曾擲地有聲的兩句詩。

  而這段時日,這位翰林幾乎是看著賈珩腳踏實地,任勞任怨。

  是啊,終究是成了,這要換別人來,只怕宛如陷入泥沼,諸方扯皮。

  賈珩這一路上,也不是沒有遇到阻力,但不論是杜季同還是水裕,都是強勢地一巴掌拍下去,愛誰誰!

  代價自然是被人不爽,得罪了人,但卻節省了時間。

  賈珩說道:「徐侍講,先點驗河庫道準備的石料土工,匯總成冊,等會兒本官稍微歇息后,要親自查問。」

  他還要給崇平帝書寫奏疏,陳述揚州之行發現江北大營的弊端,以便為將來作鋪墊。

  身在江淮,南北分隔,奏疏是不能停了,實時反饋抗洪的進度,尤其是揚州調兵的經過,如果他不寫奏疏,別人就要寫了。

  神京城,大明宮

  此刻,崇平帝就閱覽了賈珩前日在淮安府河道衙門整治一應河官的奏疏,面色微頓,松了一口氣,只覺心滿意足,好似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如果說賈珩在徐州書寫的那一封奏疏是,「圣上,我有一個方案,下面是可行性預估,以及這般做的考量。」

  天子一看,可行,朕好像也是這般想的,圈閱照準。那么這一封就是,「按以上辦理,成果斐然。」

  這就是事前預估,事中反饋,事后評析.要讓人有一種充分的參與感,好比看球賽,他某種程度上代入了某支球隊,某個球星,粉絲。

  最后干巴巴告訴他一個結果,他自然漠不關心。

  當然,不是任何大臣都能如賈珩一般這樣奏事。

  一來,哪怕是普通人的注意力尚且稀缺,統御九州萬方的九五之尊,注意力更為稀缺,二來,得正兒八經有實績。

  崇平帝放下奏疏,目光看向外間的天色。

  「陛下,內閣,軍機處,六部九卿、科道的人,都在含元殿等候了。」戴權近前,低聲說道。

  崇平帝放下奏疏,道:「擺駕含元殿。」

  自是與一眾閣臣共議前河道總督以及河道衙門諸官河道之責。含元殿

  此刻,內閣兩位閣臣,軍機處,六部九卿、科道聚之一堂,心神都在思索著南國大地連綿旬月的暴雨。

  可以說,崇平十五年的夏天,江左之地的洪汛,是大漢朝堂君臣最為關注之事。

  「陛下駕到。」

  隨著內監的喚聲,崇平帝在含元殿的明堂下的金鑾椅上坐下,接受殿中朝臣行禮。

  「諸卿請起。」崇平帝語氣淡淡說道。下方眾臣紛紛拜謝而起。

  崇平帝開門見山,面色陰沉似水,說道:「南河總督高斌畏罪自盡,南河河務陷入混亂,朕以賈子鈺總督河道,經其查南河總督高斌,手下河庫道、淮揚、淮徐、淮海諸道官員近年以來,通過浮冒、以次充好等諸位手段,貪腐河帑高達七八百萬兩之巨,致使如今淮南大雨,河堤處處不實。」

  陳漢朝廷哪怕再難也會撥付給南河銀兩二百萬兩,如果臨時有事還會撥付例項,只求一夕之安,近五年才因為北方久旱不雨,在款項上稍有減少,還為高斌上疏懇求。

  而高斌擔任河道總督十年,手中過銀之數可以想見,不過這個銀兩數額只是根據河庫道、淮揚、淮揚兩河務道的估算。

  而隨著崇平帝此言一出,殿中眾臣都是心頭一驚。這要是都像泗州一樣....

  不,還有朝廷大軍以及兩位朝堂重臣坐鎮淮安府。可天災之力,豈是凡人可以抵擋的?

  崇平帝見著下方一眾惶懼之色的眾臣,以一種淡漠的語氣說道:「永寧伯已訊問相關河官堤堰、閘壩之虛實,抽

  調在中原平亂的京營兵馬,赴淮揚支援另招募了軍民協助,并以朕所授天子劍與趙卿,共赴揚州,抽調江北大營兵馬支援淮揚等地河堤,兩人籌措銀兩,正在搶修河堤。」

  殿中眾臣聞言,心頭微動,心思稍定下來。

  抽調京營兵馬,嗯?調動江北大營兵馬?還是和趙閣老一起,這.....韓癀眉頭微凝,目光深了深,心頭細品著賈珩的策略。

  崇平帝道:「抗洪防汛,事關江左數十萬百姓生死存亡,不可輕忽,然南河總督高斌等人,于治河防汛事玩忽懈怠,于修河款項上下其手,當嚴加懲處。」

  「諸卿以為當如何懲治?」說著,崇平帝看向下方的眾臣,見一時眾人無言,冷聲道:「錦衣府查抄高斌府中之財,折賣家財,只追回了五十萬兩,其他歷年貪墨之財,又在何處?」

  此言一出,楊國昌面色微頓,道:「許是為其揮霍一空,也未可知。」

  崇平帝道:「前河東總督查抄財貨經過折賣,還有八十萬兩南河撥付銀兩比之東河更巨,為何少于東河?高斌貪墨的那些銀子都到哪里去了?」

  銀子只怕用來打點了什么人,江南官場還是京里的這些袞袞諸公,否則不至于兩京工部、兩江總督一個向朝廷報告的都沒有。

  這時,禮部侍郎龐士朗,道:「圣上,臣以為只怕為其上下打點,以為庇護。

  此言一出,韓癀皺了皺眉,瞥了一眼龐士朗。

  崇平帝道:「此事當嚴查,將相應貪墨河款盡量追回,另,高斌以及相關河道官員仍應議罪,交部議處,永寧伯在奏疏中陳奏河庫道、淮揚、淮徐、淮海四位管河道,身為河道屬臣,貪瀆不法,都應嚴厲處置。」

  楊國昌道:「圣上,左副都御史彭曄就在南河,可讓其以都憲官主審此案,以正朝廷綱紀。」

  這時,刑部侍郎岑維山拱手說道:「圣上,臣以為彼等貪腐事跡既已大白于天下,應交由三法司推鞠,明正典刑。」

  「那就讓左副都御史彭曄、于德二人與永寧伯,押赴河道一應諸官前往京城訊問。」崇平沉吟片刻,終究說道。

  賈子鈺還要整飭河務,委實不宜節外生枝,否則如有牽扯到什么人,反而多生事端,于大局不利。

  「于高斌其人,人雖已身死,但罪孽不消,家眷子嗣仍按犯官論處。」崇平帝面色冷漠,沉聲道。

  泗州死了那么多人,以為一死就能一了百了,簡直癡心做夢!殿中群臣面色一肅,拱手應是。

  隨著崇平帝對南河河道衙門的一應處置落幕,而賈珩在南河坐鎮后的策略,也隨著群臣散朝之后的議論消息,撫平著神京一些人躁動的人心。

  有永寧伯坐鎮南河,想來縱有險工,也是無虞,先前河南的河堤還是剛修的,現在不是還沒有什么事兒?

  可以說,崇平帝召見群臣議事,原也有安撫人心之意,否則神京目光都在關注著淮揚之地,擔心萬一普遍決堤,又當如何?淮安府,清江浦

  已是夜幕降臨,賈珩沐浴更衣,準備前往書房查看文牘,忽而聽到書吏來報,兩江總督沈邡攜江左布政使,以及內閣大學士趙默前來官廳議事。

  賈珩放下手中的書冊,抬眸之間,幾案上的燭火映照在目光中,見著一絲思索,對劉積賢說道:「我這就過去。」

  此刻,官廳中燈火通明,趙默已先一步與沈邡見過,兩人早年都在江南為官,又分屬浙黨,交情匪淺,此刻連同江左布政使徐,坐在小幾兩側的梨花木椅子上品茗敘話,不遠處的翰林侍講學士徐開在一旁作陪。

  隨著書吏所言,賈珩從簾后進入官廳,笑了笑,拱手道:「趙閣老,沈大人。」

  沈邡也起得身來,朝著賈珩

  還了一禮,拱手道:「永寧伯。」

  說來,這是沈邡第一次見著賈珩,打量了下,心頭不敢輕視,與之寒暄幾句。

  趙默道:「先前聽書吏說,永寧伯行文淮揚、淮徐府縣,飲用開水,以石灰殺滅瘟毒?」

  因為協調府縣是趙默的職權,故而有此一問。

  賈珩道:「大水之后多有瘟疫,本官思及會有百姓誤飲生水而染瘟毒,遂有此行文,趙閣老可是覺得哪里不妥?」

  這是趙默在暗戳戳說自己不和他打招呼。

  趙默道:「并無不妥,瘟疫之事,的確不可小視,本官之意還是要慎重起見,不僅對淮安府、揚州、滁州等江左之地盡布告以咨之,江南等府縣也要提前防備。」

  賈珩面色頓了頓,心底有些古怪。

  好吧,這是見自己沒有帶他,擔心分潤了功勞,淡化了存在感。

  這時,兩江總督沈邡忽而開口說道:「永寧伯,前南河總督高斌的府邸還在錦衣府的看守之下,所謂死者為大,何時可予以吊唁?」

  賈珩道:「沈大人,南河總督高斌事涉貪瀆之罪,還要等候朝廷旨意,不過據本官所知,看守的錦衣府百戶是不禁人吊唁的吧?」

  說著,對一旁的劉積賢吩咐道:「去讓人問問,是不是下面的人阻擋了親屬吊唁。」

  劉積賢應命一聲,拱手而去,吩咐著錦衣府衛查問去了。

  賈珩轉而看向沈邡,道:「沈大人,南河總督衙門下轄河庫道、淮揚河務道、淮徐河務道,皆有反應,南河總督高斌在任河臺以來,貪腐尤重,方致泗州水災,此事,朝廷勢必要降罪嚴懲。」

  這就是賈珩先前以迅雷之勢對河道衙門官員進行掃蕩,隨著這些時間過去,相關河道官員為了減輕罪責,林林總總將貪腐情況抖落了個干凈。

  沈邡面色淡漠,不置可否說道:「此事尚需經法司鞠問,許是官員為了推卸其責,而行攀誣之實。」

  這些,先前趙閣老自是和他說過,這位永寧伯真是好手段,一招威逼利誘,分化了一眾共進退的河官。

  賈珩輕輕一笑,說道:「沈大人是不信我錦衣府的手段?還是要為高斌喊冤?據本官所知,沈大人和高斌還有些親戚關系罷。」

  此言一出,官廳中的氣氛剎那間就變得微妙起來。

  趙默眉頭皺了皺,目光幽幽,想了想,決定坐山觀虎斗,靜觀其變。

  而江左布政使徐世魁,則是心頭一動,目光略有些震驚地看向兩位封疆大吏,這是爭斗起來了?

  事實上,河道總督與兩江總督職權部分重疊,前者往往因河務而節制府縣,故而與兩江總督時有齟齬,但因為高斌與沈邡為連襟,常有書信交通,倒沒有這般事情。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里。

  沈邡卻猛地放下茶盅,冷聲道:「永寧伯,沈某方才就事論事而已,如是永寧伯覺得沈某與高斌同流合污,因緣為女干,盡可上疏彈劾。」

  趙默在一旁這才打了個圓場,勸道:「節夫,永寧伯絕無此意。」

  賈珩眸光瞇了瞇,輕笑了下,說道:「沈大人稍安勿躁,有親戚的多了,本官自不會無憑無據彈劾沈大人,只是高斌貪瀆之罪,罪證確鑿!如說屈打成招,肆意攀誣,在其宅邸共抄沒折賣出五十萬兩財貨,以高斌之俸祿,就是在河督任上干上一百年,也積攢不下這等家私!況據其下屬供述,皆有其他證據相為佐證,鐵證如山。

  這就是他爭執的本質,否則讓這沈邡說什么屈打成招,子虛烏有,還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愿意相信是錦衣府羅織罪名。

  這是他萬萬不能容忍的!

  要辦成一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賈珩道:「至于其他河官抄沒家財,仍在合計,但損公肥私者,家資巨富,足可見彼等貪瀆之狀,窮兇極惡,沈大人方才提及就事論事,既說高斌是被他人攀誣,也當拿出一些憑據來,哪怕是據淮安府賣糖葫蘆,擺餛飩攤的說,前河臺高斌清廉如淮河之水,因謗入罪,天下冤之,哪怕這樣的官聲之評也好,總不能空口白牙,就說官吏威逼利誘肆意攀誣罷?」

  沈邡臉色一黑,被賈珩一通譏諷之言說的眉頭直跳,只覺得其人綿里藏針。

  翰林侍講徐開看向沈邡以及賈珩,永寧伯自此,只怕又得罪了一位兩江總督。

  不由想起那兩句詩,孤直之臣,社稷之臣,不過如是。

  賈珩放下茶盅,道:「高斌之事,圣上自有明斷,而今之計還是河務,府縣地方事務配合抗洪之事,還請沈大人與趙閣老操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爭斗之言說完也得說幾句場面話。

  不過沈邡除非是蠢到透頂,才會在這件事兒上掣肘,如果真的敢玩陰的,錦衣府也不是吃素的。

  現在他就是手持東皇鐘的太一,巫妖量劫的天地主角,三清見了他,都要避他鋒芒。

  至于算計,那就看誰算計深沉了。

  高斌貪污的銀子究竟去了何處,這也是值得追查的問題,這位浙黨的一方諸侯,只怕也沒有表面那般干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