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七百章 驅逐倭使
  果不其然,倭國在濟州島海戰失利之后,立即便轉變了對大唐的態度,馬上就巴巴的派出了使團,帶著大批豐厚的禮物以及銀子跑來了長安,大把大把的在長安四處撒銀子,前往朝中重臣家中登門拜訪。

  他們的使臣姿態放得非常低,也非常有禮,十分謙卑,不管見到哪個大臣,都非常謙卑的承認他們的過錯,表示他們的后悔,希望這些大臣們能夠幫他們向當今大唐皇帝陛下說說好話,請大唐皇帝陛下能夠原諒他們的冒犯。

  而他們的活動在長安還真就起到了作用,不少接見了這些倭國使臣的大唐朝臣,都對這些態度謙卑到了極點的倭人產生了好感,怎么都無法相信徐淼當時在奏疏之中對這個國家民族的評價。

  于是不少朝臣試圖在朝堂上為倭國開脫,想要請李二接見這些倭國使臣。

  李二又豈能不知道倭國使臣在長安城之中的活動,心知這些倭人一定已經迷惑了一部分大臣,并且通過重金蒙住了一些大臣的眼睛。

  于是李二毫不客氣的便拒絕了接見倭國使臣,并且下旨將倭國使臣逐出了長安,責令他們限期離開大唐,否則的話對他們絕不客氣。

  另外李二又命徐淼將濟州島海戰之中,俘獲的數百名倭人俘虜送到長安,交由百騎司進行審訊,從這些倭人俘虜口中,對倭國做一番詳細的了解,以便能夠準確的了解倭國以及他們這個民族的各種情況以及性格。

  單單就大唐和倭國之間的關系這件事上,徐淼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大影響到了大唐和倭國的關系,幾乎是踩死了倭國繼續向大唐派遣遣唐使的這條路。

  就在李二詳細了解倭國的時候,倭國天皇也沒有死心,雖然第一次遣使前往長安受挫,但是他卻鍥而不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向大唐派出了使團。

  而且倭國使團每次前往長安,帶的禮品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還帶了不少倭國年輕少女,從登陸開始,就沿途不斷的撒錢,到了長安之后,更是開啟了撒錢模式,逮誰給誰送錢。

  上到一二品的大佬,下到禮部下面鴻臚寺的小吏,只要是能搭上話,見到面的,就想方設法的送禮塞錢,還外加送女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請他們幫忙能給當今大唐皇帝陛下幫倭國求求情,請皇帝陛下能寬恕倭國這次的冒犯之舉。

  李二接連趕走了倭國使團三次,但是倭國卻還是繼續鍥而不舍的向大唐派遣使團,一次比一次謙卑,最后終于“打動”了李二,得到了李二的準許,讓倭國使臣報門而入覲見于他。

  這已經是赤裸裸的羞辱了,在兩國之間可以說是相當侮辱的一種行為了,可是倭國使臣卻樂的屁顛屁顛的還是按時候在了太極宮外,得到準許之后興高采烈的報門而入。

  不是倭國天皇如此謙卑,而是他們不得不如此謙卑,自從百濟被滅,倭國水師在濟州島北部全軍覆沒,隨船帶的六萬倭軍也大部被丟到海里喂了魚之后,倭國就有些一蹶不振。

  特別是倭國天皇好不容易才完成的統一大業,還沒有來得及開始什么大化革新,隨著這一場慘敗,讓倭國天皇的聲望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因為倭國天皇一意孤行,堅持要派兵前往百濟對抗大唐,倭國也有部分地方上的一些領主,因為曾經和大唐通商過,對大唐有所了解,認為天皇此舉不妥。

  雖然現在倭國已經統一,但是以他們倭國的實力,還有他們的軍事力量,卻還遠不是大唐的對手。

  特別是倭國的軍隊裝備質量,那就更是完全沒法和大唐的軍隊相比,大唐軍隊裝備精良,戰兵基本上全部配了鐵質的甲胄,精銳更是配備了全身甲胄,防護力極高,軍將更不用說了,裝備了各式各樣精良的甲胄。

  而武器方面,大唐的冶鐵業十分發達,產鐵量高,而且鑄造或者鍛造工藝極高,大唐普通兵卒裝備的橫刀,就相當犀利,就不用說精銳和軍將們裝備的刀劍以及其它兵器了,更是精良無比。

  而反觀倭國這邊,倭國因為產鐵量低,而且工藝十分落后,軍隊鐵甲極少,多是皮甲或者竹甲,甚至干脆大部分兵卒是沒有甲胄的,只有貴族武將們才可能擁有比較好的甲胄,還是一傳就好多代,當寶貝一般。

  但是實際上他們的一些甲胄因為時間太長,自然銹蝕等原因,已經不堪大用了,只是個樣子貨而已。

  而且他們的武器裝備也非常差,所用的武器鐵質低劣,制造水平也十分低劣,弓弩更是沒法和大唐的相比。

  軍隊更是由各地領主拼湊出來的,你出一百,我出五十,他出三百,就這么拼湊出來的,并不像是大唐府兵那樣,以隊為單位,然后組成旅和團,方便指揮。

  總之清醒點的領主,都認為他們天皇此舉很是不妥,倭國完全沒有實力和大唐對抗,軍隊跟不可能是武裝到牙齒的唐軍的對手。

  這時候因為信息不順暢的原因,百濟使臣又刻意隱瞞了唐軍現如今已經裝備了可以爆炸的火藥彈以及可以飛上天的熱氣球的消息,倭國人完全不知道,大唐軍隊現在已經何等強悍了。

  但是即便如此,一部分倭人領主還是覺得他們倭國不是大唐的對手,一旦雙方交惡的話,那么未來倭國必受其害。

  所以當濟州島大海戰以倭國水師和軍隊近乎全軍覆沒之后,倭國天皇的聲望就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于是一些原本已經歸順了天皇的地方領主,便開始不再那么尊重天皇了,剛剛統一起來的倭國,頓時就又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

  有些地方領主,特別是臨海的領主,于是暗地里就開始派船出海,前往百濟或者新羅,試圖和大唐建立關系,打通商業貿易渠道。

  而對于這種非官方的倭人地方領主派出的商隊,大唐給予他們了一定的優惠,沒有為難他們,準許他們登岸經商,采購大唐的商品。

  而倭國天皇派出的使團被大唐驅逐回國的消息,也被有心人刻意宣揚,原本投靠天皇的領主發現,以前跟著天皇有肉吃,現在跟著天皇要吃草了,當然就不樂意繼續跟著天皇混了,反倒是他們自己暗地里跑去大唐通商,倒是能賺得不少。

  于是如此一來就更加助長了倭國地方領主和天皇之間離心離德,使得剛剛統一不久的倭國國內又開始動蕩了起來,大量的地方領主開始不再聽天皇的招呼,對天皇的旨意不聞不問,甚至于干脆直接和天皇武力對抗。

  除此之外,在百濟被攻滅之后,海巡司再次得到了朝廷的批準,繼續擴兵,增加戰船數量,這次李二收回了海巡司,由朝廷直轄,將其定位成了大唐的東海水師,自然而然造船和募兵的費用也由朝廷承擔了。

  于是海巡司在百濟之戰結束后,實力非但沒有減少,反倒繼續擴增。

  而海巡司又領受了一個新命令,那就是對倭國沿海一帶,采取類似之前針對高句麗的方式,對于不肯向大唐低頭的沿海領主控制的沿海地區展開了洗掠行動。

  于是海巡司便開始派出兩支分船隊,每支分船隊由七條海狼級和海鵠級組成,開始了無休止的對倭國沿海一帶的襲擾行動,定期進行輪換,美其名曰拉練!

  倭國地方上的一些領主倒是也嘗試了自己或者和周圍領主聯手對抗海巡司的船隊襲擾,但是結果嘛……卻非常不幸,但凡是派出他們所謂的戰船和海巡司對抗的,都被打的滿地找牙,根本無一合之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