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生之吳霸春秋 > 第304章 姜還是老的辣
  慶忌、范蠡與孫武三人,隨后又離開金陵城,順著官道,一路來到郊外的田野之上。

  此時,正值稻谷收割的季節。

  農夫們都拖家帶口的,穿著短衣在田間地頭收割著稻谷。

  收割起來的稻谷,有條件的會使用耕牛拉著石碾,將谷子碾壓出來。

  實在沒有耕牛的,則是只能用人力擊打著一把又一把的稻谷,盡量將所有顆粒飽滿的谷子打落下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對于每一粒谷子,農人都是十分重視的。

  “大王,這又是一個豐收之年也!”

  馬車上,范蠡環顧四周,看著正在熱火朝天的收割著稻谷的農夫,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

  “善。”

  慶忌微微頷首。

  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地里的收成好,這不僅利于農夫,也利于國家社稷。

  從古到今,華夏都是農業社會,自然是十分注重以農為本的。

  “大王,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就在這時,正在親自駕車的孫武回過頭問道。

  “長卿,是何問題?”

  “大王且看。這些收割的農人,老弱婦孺皆有,但罕見青壯年的身影……”

  經過孫武的提醒,慶忌也察覺到。

  田間地頭之上,不論是兩鬢斑白的老者,還是總角之年的孩童,或是穿著樸素衣裳的農婦都有,但是真正的青壯年勞動力,少之又少!

  怎么回事?

  慶忌眉頭一皺,道:“我吳國而今內外皆無戰事。國府又削減了常備軍,優勝劣汰,按理說,民間健壯的青年人應該不少,何以如此?”

  對于慶忌的這個問題,范蠡與孫武也不知道作何回答。

  慶忌隨即讓孫武停下馬車,自顧自的來到一處田壟上。

  那里,有一個老態龍鐘,胡子花白的老人正在休憩。

  “老丈。”

  慶忌三人都朝著那個老人作了一揖。

  老人頓感受寵若驚,忙起身回禮道:“君子,老漢有禮了。”

  慶忌、范蠡與孫武這三人身上都穿著華貴的衣裳,腰佩青銅劍,看起來氣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貴族出身的人。

  所以老人不敢怠慢。

  “老丈不必多禮,請坐。”

  “不知三位君子此來,所為者何?”

  “敢問老丈,今年地里的收成如何?”

  “回稟君子,今年地里大豐收,是豐收之年。”

  老人的臉上堆滿了笑意,道:“大王發明了曲轅犁,官府又租借耕牛,讓我等農人得以開墾荒地,種植更多的稻谷。”

  “今年更得益于上蒼庇佑,風調雨順,無有旱澇之災,所以地里的收成十分可觀。”

  “善。”

  慶忌所制定的一系列關于民生的國策,自然是有利于農民的。

  曲轅犁的發展,更是極大的促進了吳國農民的生產力。

  再加上,吳國各地的官府,又在慶忌的命令下,會向農人租借耕牛,以幫助他們開墾荒地,耕種更多的稻谷。

  值得一提的是,慶忌當政時期的吳國,一向是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的。

  在一片荒地上,開墾五年,這片荒地的所有權就都歸屬于這一戶農民。

  當然,前提是不能拋荒,不然國家有權收回那一塊土地!

  “老丈,既然田地里的收成如此可觀,為何不見家中的青壯年來收割稻谷?你的兒子何在?”

  慶忌掃了一眼,只見邊上的一塊田地上,有三個稚氣未脫的少年,與一個中年農婦在揮汗如雨的收割稻谷。

  唯獨不見那三個少年的父親,那農婦的丈夫!

  按照慶忌原先定下的編戶齊民的國策,一戶人家不能有兩個男性的青壯年勞動力。

  即,兒子成年后,一戶人家有年邁的老者,只能留下一個兒子作為主要勞動力,以繼承父親的家業。

  其余的兒子則是要被單獨分出去,成家立業。

  這讓吳國一時間增加了不少的戶數,也帶來了不少額外的財政收入。

  因為人類天生都是有惰性的。

  幾個成年的兒子都有“患寡不患均”的心理,其中定然會有好吃懶做之人。

  因為這偌大的家業,在父親百年之后,自己能分到多少還不得而知。

  既如此,自己又何必不辭辛苦的耕作,最后可能白白讓自家兄弟占了便宜?

  正是看出了這樣的人性,慶忌才會提出“編戶齊民”,讓青壯年及早成家立室,然后劃分田產。

  對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也不可能不重視。

  因為凡地里的收成所得,除了上繳國庫的那一部分田租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毫無疑問,吳國編戶齊民的政策,也進一步的刺激了農人生產的積極性。

  而此時,慶忌之所以會問出老人的兒子何在,是因為不管怎樣。

  即便老人膝下的兒子戰死也好,或者病死也罷,都會有繼承的人。

  再不濟,叔伯兄弟那邊也會過繼一個給他!

  “君子,實不相瞞,我那不爭氣的兒子,正在販魚。”

  “販魚?”

  “不錯。”

  老人苦笑著道:“不止是我兒子,村里不少的年輕后生,都在販魚,或者倒賣糧米、布匹等東西。”

  “那不是苦了你們嗎?”

  “的確苦矣。”

  老人搖搖頭道:“這些年輕后生,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一個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干了這么久的生意,卻是收入微薄,還不能養活一家子。”

  “老丈,既如此,你何不規勸他們返回地里勞作?”

  這時,坐在一側的范蠡不解的問道。

  “老漢又如何不勸過?”

  老人嘆氣道:“奈何,他們鐵了心要行商,想跟那些富甲一方的商賈一樣,腰纏萬貫,身邊嬌妻美妾環繞。”

  “卻不想,別人有這等本事,他們有這般能耐嗎?”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慶忌頗為贊賞的看了一眼這個老人。

  他也終于清楚,為什么這個村子在田地里耕作的青壯年男人,為何少之又少的原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世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

  年輕的農夫們見到做生意那么掙錢,又何必苦哈哈的守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一年的收成只夠養活一大家子人?

  但,吳國早已經士農工商,四民分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