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生之吳霸春秋 > 第293章 遷都
  吳王慶忌六年,即公元前508年十月,吳國正式遷都于金陵。

  天下列國盡皆遣使來朝賀,偏遠一些的秦國、燕國則是不聞不問,除了著實路途遙遠之外,吳國還沒有具備那樣的影響力。

  饒是如此,晉、齊、魯、宋、衛等中原列國,也都派遣一些中大夫以上的大臣,前來恭賀吳國遷都,宅茲于金陵。

  吳國治下的各個部族、封君,也都親自趕來金陵朝賀。

  值得一提的是,鐘吾國、徐國與蔡國,這三個諸侯國的國君,都為了表示自己的敬重,親自來到金陵,向慶忌朝賀。

  吳王宮,奉天殿外,一身冠冕,面帶笑意的慶忌,正在接受列國使臣以及封君們的朝賀。

  站在一側的中車府令膠滑,手中拿著一道帛書,這是禮單。

  膠滑按照禮單上的名額大聲念道:“……晉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二百鎰,玉璧一對,絹八百匹,粟米十萬石!為吳國賀!”

  “齊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二百鎰,絹一千匹,玉佩一對,粟米十萬石!”

  “衛國為慶我王宅茲新都,送金一百二十鎰,絹五百匹,玉璧一對,粟米五萬石!”

  列國所獻上的賀禮,都是十分豐厚的。

  如晉、齊這樣的大國,獻上的黃金都在二百鎰,粟米十萬石,一些宋、衛、魯這種中等國家,也都聊表心意,送上了厚禮。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他們獻上這么多的賀禮,吳國這邊自然也是要送一些回禮。

  似鐘離君、巢君、鴆舒君等等,吳國治下的封君們,也都送上厚禮,或黃金美玉,或布匹絹麻,或當地的土特產,不一而足。

  隨后,慶忌就坐在王位上,舉起手中的酒爵,向陛臺之下的眾人敬了一爵酒。

  鑒于前來朝賀的使者、封君太多,約摸五百人,所以慶忌特意在奉天殿外設宴款待,以盡地主之誼。

  “為大王(君上)賀!”

  “為吳國賀!”

  “二三子,請滿飲此爵!”

  慶忌豪氣干云,一爵酒下肚,臉色都不變一下。

  “奏樂!”

  “起舞——”

  隨著膠滑的一聲宣號,早就準備好的舞者與樂師,就都紛紛站到四方臺上,開始奏樂起舞。

  他們演奏的是古典的雅樂——大韶。

  而不是一般的悅耳動聽的樂舞。

  有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樂曲,有鐘、磬、琴、瑟、管、笙、簫、鼗、鼓、柷、敔、鏞等樂器齊鳴。

  有人唱其辭,有人扮演鳥獸、鳳凰而起舞。

  遷都,是一件十分莊重的事情,所以慶忌自然凡事都要遵循古制。

  真正的君子賢人,聽到《大韶》,都會有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好似從中能感悟出某種真理一般。

  而如慶忌、伯噽、孫武一般的“俗人”,則不能免俗。

  晦澀難懂的雅樂,他們很難聽得懂,但是見到這么多人裝作一副醉心于此的模樣,他們也都附庸風雅,有模有樣的看得很沉醉。

  接待完一眾使者、封君、部族首領后,慶忌又穿上祭祀專用的大裘冕,率領吳國的公卿大夫們,去太廟告祭祖先,告祭吳國的歷代君王。

  然后,慶忌又馬不停蹄的前往金陵郊外的祭壇上,以三牲祭天,告祭吳人所信奉的太一上帝。

  最后,慶忌就回到吳王宮,大宴群臣。

  這一套流程走下來,慶忌整個人都累得身心俱疲。

  饒是他體魄強健,都有些遭不住!

  ……

  翌日,在滋德殿內,慶忌接見蔡侯。

  蔡侯是為蔡申,歷史上的蔡昭侯。

  蔡侯此時對于吳王慶忌是感激涕零的。

  因為之前蔡侯在朝拜楚王熊軫的時候,被令尹囊瓦覬覦美玉、皮衣,所以被扣留在郢都一年之久。

  是慶忌打著為蔡侯伸張正義的旗號,出兵伐楚,這才迫使楚人放了蔡侯。

  這般的恩情,蔡侯又如何能不感激慶忌,感激吳國?

  “吳王,若蒙吳王不棄,寡君愿奉吳王為宗主,蔡國年年入朝納貢!”

  蔡侯主動提出,要認吳國為宗主國,稱臣納貢。

  這讓慶忌如何能拒絕?

  蔡侯算是看明白了!

  這年頭,不論是晉國,還是楚國,都靠不住!

  蔡國唯一能靠得住的,是吳國!

  吳國如今正在崛起的階段,需要眾多小國的鼎力支持,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這個時候蔡國主動認吳國為宗主國,可想而知吳國日后一定也會報答蔡國的。

  蔡侯這般識趣,倒是讓慶忌有些意外之喜。

  “哈哈哈哈,蔡侯,我吳國若能得你蔡國襄助,何愁不能立足于天下?甚好!”

  慶忌自然是十分看得起蔡國的。

  說起來,慶忌與蔡侯還是遠房親戚的關系,大家都是周太王的子孫,只是蔡侯跟周王室的關系較為親近一些。

  蔡國為姬姓國家,與周王室同宗。其始封者為蔡叔度。

  作為文王嫡子、武王同母弟的蔡叔度,因血緣的關系在周初的地位可說是相當隆崇的。

  蔡被分于商王畿為三監,所謂“監”,即監督殷商遺民以防其造反。

  后因蔡叔度跟隨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鄰。

  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于蔡,重建蔡國。

  蔡國原封地實際疆界東至頓國、沉國,南近息國、江國,西臨房國、道國、柏國,北有陳國、許國。

  地跨汝河、淮河兩流域,是當時疆域較大的諸侯國。

  只可惜,蔡國的歷代國君都不爭氣!

  歷史上蔡國曾被兩次滅國、兩次被迫遷都。

  蔡國最近的一次滅國,是在二十幾年前。

  昔日楚公子圍殺國君郟敖自立為楚王,就是楚靈王。

  因為之前蔡景侯給太子般從楚國娶來了媳婦,蔡景侯又與兒媳通jian,太子殺死了蔡景侯,自立為君,是為蔡靈侯。

  由此可見,謚號為“靈”的國君,一般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在公元前531年,楚靈王借口蔡靈侯殺父,誘騙蔡靈侯到申地,預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蔡靈侯。

  蔡靈侯醉后被楚人殺死,跟隨蔡靈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

  楚靈王又命楚公子棄疾圍住蔡國。十一月,楚滅掉蔡國,任命棄疾做蔡公。

  楚滅蔡三年后,楚國公子棄疾殺了楚靈王,代其為君,就是楚平王,現在楚王熊軫的父親。

  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兒子廬,立為蔡國國君,這是蔡平侯。

  但蔡國的亂事還未停止。

  蔡平侯去世后,蔡靈侯的孫子東國打跑了平侯之子,自立為國君,這就是蔡悼侯。

  而蔡悼侯的父親是隱太子友。友本是蔡靈侯太子,蔡平侯繼位后殺了隱太子友。因此蔡平侯一死,隱太子的兒子東國就攻打平侯的兒子,自立為君!

  蔡侯申正是蔡悼侯的弟弟。

  所以,這一來二去的,蔡國經過這輪番的折騰,國力早已經大不如前,淪為了跟徐國、鐘吾國一般的弱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