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生之吳霸春秋 > 第110章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
  “臣孫憑(范蠡),參見大王!”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孫憑與范蠡二人連忙下了兵車,單膝跪地,朝著慶忌躬身行禮。

  慶忌則是上前,將他們一一攙扶起來,并道:”不必多禮。”

  “大王,臣等未能取得舒地、昭關,有負重托,請大王治罪!”

  孫憑主動請罪道。

  “孫卿何罪之有?”

  慶忌微微一笑,說道:“卿等已為我大吳取下長岸、鵲、庸浦、岸四城,屢戰屢勝,迫使楚人求和,功莫大焉。”

  “寡人不封賞卿等便罷,怎可治罪于卿等?”

  “大王……”

  孫憑欲言又止。

  慶忌卻是一揮手,讓侍立一側的寺人宣讀詔書,道:“王詔——大司馬孫憑、軍師祭酒范蠡,伐楚有功,特加孫憑長岸食邑三百戶,賜絹五十匹,良田百畝!”

  “敕封范蠡為治粟內史,賜吳都上等宅邸一座,仆役十名!”

  “余者將士,各有封賞!”

  聞言,孫憑與范蠡連忙跪下來,叩謝王恩。

  慶忌這般豐厚的封賞,著實是讓人大跌眼鏡的!

  孫憑還好,只是賞賜食邑、絹和良田,但范蠡居然被慶忌敕封為治粟內史,九卿之一的治粟內史!

  這一點,多多少少讓身后的公卿大夫心生不滿。

  但,王詔已下,他們豈能要求慶忌收回成命?

  若只是剛剛繼承王位的慶忌,公卿大夫們或許能辯上一辯,可是慶忌即位日久,又依靠著赫赫之功,在吳國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威望!

  在這種時候,誰敢去觸慶忌的霉頭?

  被提拔為治粟內史的范蠡,心中感慨萬千之余,忍不住眼睛一紅,對慶忌陡然之間,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他在楚國懷才不遇,無法一展所長,所以到吳國碰碰運氣,看看自己能否被吳王慶忌重用。

  沒想到,慶忌居然這般看得起自己,這讓范蠡如何能不由是感激,遂許慶忌以驅馳?

  孫憑與范蠡回到吳都后,僅僅休憩一日,就被慶忌傳召到滋德殿議事。

  跟他們一起進入滋德殿的,還有太宰季札、典客伯噽、將軍孫武,以及較為陌生的下大夫伍子胥、右丞相計然!

  孫憑、孫武、范蠡、季札、伯噽、計然、伍子胥,整整七個人,都是天下少有的名臣良將!

  此時此刻,慶忌看著七位能臣坐于左右兩側,對自己俯首稱臣的景象,不由得在心中感慨萬分。

  不知不覺中,他的麾下已經聚集起了這么多的彪炳史冊的名臣良將。

  他們當中,隨便拿出去一個,都是能治國安邦,領兵作戰,或出謀劃策的大才!

  一時間,慶忌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感覺。

  慶忌高坐在陛臺之上,環視一周,看著左右兩側的大臣,緩聲道:“二三子,今日寡人召爾等前來,不為別的,是為認真探討,符合我大吳國情的治國良策。”

  “為此,二三子皆可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聞言,季札等七個大臣不禁對視一眼,心里暗暗思索。

  他們早已經猜到慶忌會垂詢治國良策,所以有了準備!

  大司馬孫憑率先道:“大王,臣以為我吳國欲富國強兵,可效仿昔日齊國管子(管仲)變法!”

  “然則,不可全面效仿管子變法。視國情而定,我吳國也能同齊國一般,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即,吳國黎庶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商賈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

  “如此,四民分業當有四個好處:其一是相語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業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經驗,提高技藝!”

  “其二是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價,對促進商貨生產與流通有極大作用!”

  “其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黎庶安于本業,不至于見異物而遷焉,從而造成其業之不穩定性。”

  “其四是無形中營造良好的內外教育環境,使子弟從小便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一技之長!”

  聞言,包括慶忌在內,季札、伯噽、范蠡等大臣都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觀念的優先往往比資源的優先更為重要!

  管仲變法(改革),堪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次大變革。

  后人將管仲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圣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這可不是徒有虛名的。

  至少,后來的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等等諸多的變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效仿管仲的!

  正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有了管仲的變法改革,后來者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經驗教訓,因地制宜,加以改良。

  孫憑本就是齊國人,生長于齊地,自然是十分熟悉管仲變法的。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將國家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歷史上的第一人。

  這種專業化的商品經濟模式,自兩漢以來被尊奉為基本形態及指導原則。

  細致的職業化分工及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更是華夏早期文明領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善!”

  慶忌點頭道:“管仲變法,影響深遠。士農工商之劃分在我吳國固然不明確,但已有征兆,國府明令,黎庶當響應,抵觸不大!”

  由此,慶忌確立了第一條吳國變革的法令!

  這時,在一側的治粟內史范蠡垂手道:“大王,管夷吾變法當中,有不少地方都是可取的,尤其是經世濟民之處。”

  “八個字可以概括——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放活微觀者,即對內鼓勵商賈囤積貨物,大量出售于他國,賺取差價,對外則降低關稅,迎合列國商賈入吳。”

  “管制宏觀者,即從財政、稅收和價格三方面綜合入手!”

  “按照管仲治齊時的國策,我吳國亦可兩年征稅一次,大豐收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五。”

  “中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十。”

  “下等之年,每年征百分之五,如遇饑荒,則免稅!”

  一聽這話,慶忌頗為遲疑不決。

  對于鼓勵商賈囤積貨物,進行出口貿易,以及降低關稅,迎合列國商賈入吳這等政策,慶忌并無意見,甚為贊同。

  但,國家的財政稅收這么低,慶忌不得不擔心吳國財政年年赤字,入不敷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