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生香江當大亨 > 第三百八十六章 78年企業年報(五)(二合一)
  木星玩具公司,當初林佰誠收購它的時候花了620萬港幣,之后多次注資,在這家公司身上總共投入了5000萬港幣。

  公司的工廠經過兩次擴建后,占地面積達到了七千平方,在香江擁有30家實體店面,光是兩次工廠擴建和實體店面就花了1800萬港幣。

  木星玩具公司在林佰誠的要求下生產了500萬個魔方,因為大量生產魔方成本有所降低,每個成本4.8港幣,光是這些魔方的生產成本就花了2400萬港幣。

  再有就是魔方專利的購買和國際專利的申請,花的這筆錢算在木星玩具公司身上,因為專利屬于木星玩具公司,總共花了350萬港幣。

  這么一算,將近5200萬港幣,都已經超過木星玩具公司擁有的現金了。

  但是,魔方在星光公司開始銷售后,每月利潤經過計算都會打給木星玩具公司,因此木星玩具公司并非沒有進賬。

  美國那邊魔方在1978年總共銷售了91萬個,總利潤是930萬美元,歸屬于木星玩具公司的利潤是604.5萬美元,而且這91萬個的生產成本木星玩具公司還可以收回來,也就是進賬還要加上436.8萬港幣。

  這只是美國的星光公司,木星玩具公司雖然在1978年還沒有將魔方授權出去,但日本和香江兩地都有渠道,也賣了10萬個,售價和美國那邊的一樣。而且因為日本和香江兩地的宣傳花費較少的關系,所以這10萬個魔方的利潤反而更多一些。

  也就是說,魔方在1978年給木星玩具公司帶來的營收是3560萬港幣左右,利潤則是3050萬港幣左右。

  木星玩具公司之所以兩次進行工廠擴建,除了魔方生產數量較多外,還因為公司要生產娃娃機。

  娃娃機是在八月初開始生產的,一開始就生產5000臺機子,每臺機子的生產成本是1600港幣,總生產成本是800萬港幣。

  生產出來的娃娃機,日本知音漫畫公司的直營漫畫店、美國星光公司的玩具店、香江木星玩具的玩具店、香江星辰影院的電影院中都有擺放,加起來總共放了上千臺之多。

  可惜銷量方面不盡人意,一開始只有街機渠道的友商購買了兩三百臺,十月份、十一月份也沒有太大變化,平均每月的銷量不過是將近四百臺而已。直到十二月份的圣誕節前半個月,有不少買家自己找上門來,一次性下了5000臺的訂單,不僅清掉了庫存,而且還要大量生產好發貨給客戶。

  因為那些買家一次性下了5000臺訂單的關系,所以木星玩具公司的經理章圣在向林佰誠申請之后,一次性向配件商下了一萬臺機子的配件訂單,所以這批娃娃機的成本只要每臺1500港幣就可以了。

  因為客戶是十二月份下單的關系,所以在統計業績的時候,4000臺的業績是算在1978年的,1000臺業績則是算在1979年,主要是時間來不及了。

  娃娃機的售價,全球價格統一,都是599美元一臺,也就是2515.8港幣。

  在1978年,木星玩具一共賣出了5000臺娃娃機,營收1257.9萬港幣,利潤就只有420萬港幣了。

  除了魔方和娃娃機之外,木星玩具公司本身的玩具店,娃娃機放在知音漫畫的漫畫店、星光玩具的實體店、星辰影院的電影院這些地方,每天都有收入,盡管收入不是很多,但多少有一些。

  所以,經過統計,木星玩具公司在1978年的總營收是4880萬港幣,扣掉員工薪水、魔方專利費、工廠水電等支出后的凈利潤是2820萬港幣。這里還要扣去十二月份下單1萬臺娃娃機原料的成本1500萬港幣,也就是說1978年的凈利潤只有1320萬港幣。

  這里還要扣稅,外加因為娃娃機前景可期的關系,章圣決定專門收購一個工廠制作毛絨玩具,不過這是1979年的支出了。

  木星玩具公司在1978年的業績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隨著魔方和娃娃機銷量的井噴,明年1979年的業績可以預見只會更好,對此林佰誠很是滿意。

  亞洲電視臺,林佰誠花億港幣全資收購,之后兩次注資5000萬港幣,在這家電視臺身上總共花了億港幣。

  相比于其它公司,亞洲電視臺的營收利潤就不多了,1978年的凈利潤只有1800萬港幣,這還是因為亞洲電視臺如今收視率是香江第一,否則凈利潤還沒有這么多。

  電視臺不比其它,利潤上限已經被固定了,因為收視人群就那么多,兩家電視臺一分,亞洲電視臺就算收視率第一,平均收視率的上限最多占七八成。

  在1978年,亞洲電視臺的投入可不少,服裝道具設備的更新就花了兩三千萬港幣,加上唱片公司的成立,對星星日報的收購,自家報社的組建,財經頻道、新聞頻道、綜藝頻道等各個頻道的增加,可以說投入遠遠高于收入。

  不過,傳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掌握傳媒就是掌握話語權,因此林佰誠不吝嗇投入。

  今后,亞洲電視臺還會成立香江這邊的漫畫公司、圖書出版公司等和傳媒相關的企業。之所以由亞洲電視臺成立相關公司,那是因為傳媒集團的核心就是電視臺,讓電視臺成立以后整合成傳媒集團會比較方便。

  對亞洲電視臺,林佰誠的要求并不是這家電視臺每年要為他賺到多少錢,而是電視臺的收視率一定要保持香江第一,盡量占更高的收視率比,壓制無線電視臺。

  然后,收視率第一的亞洲電視臺可以為林佰誠的其它企業進行宣傳,不管是木星玩具的魔方、娃娃機,還是星辰影業的電影,甚或是和記黃埔新開發了哪個樓盤等等,亞洲電視臺的宣傳可以讓其它企業賺到更多的利潤。

  在1978年,亞洲電視臺的平均收視率一直都處于香江第一,只有幾個節目的收視率被無線電視臺壓制,但整體上亞洲電視臺占絕對的上風,因此林佰誠對亞洲電視臺的管理層很是滿意。

  百勝證券公司,這家公司的資金用途有多種,但給安遠等管理層操作的資金只有5000萬港幣。這5000萬港幣安遠他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判斷進行投資,林佰誠為此和安遠修改了合同,給他們整個團隊利潤的3%作為獎金,其實已經不少了。

  雖然林佰誠只給了5000萬港幣的資金,但和記黃埔第一次被李嘉成他們做空時,林佰誠從星河游戲公司抽出一億港幣轉到百勝證券抄底,獲利億港幣,要繳稅5670萬港幣,這些要繳的稅也交給百勝證券操作,等到年底報稅交上去。

  也就是說,安遠他們從那以后可以操作的資金是1億港幣,在1978年之所以能獲利2.2億港幣這么多,主要是船王委托林佰誠收購九龍倉,安遠他們拿出大量資金操作,所以跟著賺了一大筆;后來和記黃埔大跌抄底又賺了一大筆;再加上今年恒生指數整體上行,他們的投資本身也是賺錢的。

  1978年2.2億港幣的獲利,是真正本金5000萬港幣的四倍多,不過這是特殊情況,在1979年還有沒有2億港幣的利潤,還真不好說。

  盡管在1979年百勝證券的本金變成了2.4億港幣左右,但安遠等人的能力卻不是超強,除非1979年能夠招到能力更強的金融天才,讓公司年利潤達到80%才能夠有2億港幣的利潤,否則公司在1979年的利潤就要打個問號了。

  1978年2.2億港幣的利潤,安遠等人的獎金就是660萬港幣,這筆錢林佰誠肯定會給他們。但公司發了這么多獎金,當然要招更優秀的人才,一旦有誰的能力跟不上,肯定會被淘汰,就連安遠也要為能力更強的人才讓位。

  百勝證券除了安遠他們操作的本金業務外,還有一個百勝基金,不過百勝基金的利潤就和安遠等人沒有關系了,操盤的是林佰誠本人。

  只不過,林佰誠將基金的所有資金都拿去操作黃金期貨,買了后動的次數根本就不多。至于基金為公司帶來的利潤,基金當前的獲利是很多沒錯,但林佰誠只會在黃金價格達到高點后賣出,所以基金的獲利根本就沒有結算,等于在1978年沒有為百勝證券賺到錢。

  百勝證券的本金變成2.4億港幣,公司扣稅扣除員工薪水后的凈利潤將近2億港幣,但林佰誠卻希望1979年公司能夠招到更為優秀的人才,畢竟包裕剛收購九龍倉和抄底和記黃埔這種好事可不是年年都能遇到,公司能不能賺錢,操作團隊的能力如何非常重要。

  最后是七家公司中最賺錢的星河游戲公司了。

  星河游戲公司在1978年只做了《坦克大戰》和《大金剛》這兩款街機游戲,但去年的《香江方塊》和《吃豆人》這兩款街機游戲同樣有在銷售,而且這兩款游戲的業績比去年還要好。

  當然了,這是指對外銷售的街機游戲,星河游戲在1978年制作的游戲當然不止這兩款。《超級馬里奧兄弟》《黃金礦工》《吸塵小子》等主機游戲也有研發,只不過這些游戲要等到主機完成后才能搭載主機進行銷售。

  這些主機游戲有的還在研發中,有的已經完成了研發,有的甚至還沒開始研發,1979年的主機游戲會以《超級馬里奧兄弟》為主打,其它游戲作為兩翼支撐著星河主機。

  這些主機游戲,有的是林佰誠提出玩法和設定等等,有的則是從頭到尾都是由研發團隊完成,林佰誠沒有絲毫干預。

  星河游戲畢竟只是林佰誠的眾多公司之一,林佰誠不可能將所有精力放在游戲公司身上,特別是游戲研發部門,因此肯定要研發部門的團隊自行研發游戲,鍛煉他們的能力。

  在1978年,《香江方塊》賣出了6.3萬臺,《吃豆人》賣出了8.5萬臺,《坦克大戰》賣出了7.2萬臺,《大金剛》賣出了4.5萬臺。

  就這四款街機游戲,在1978年為星河游戲公司賺到了12.8億港幣的利潤,也就是3億美元左右,妥妥的暴利。

  之所以能有這么高的利潤,還要多虧了這個年代街機游戲本身的暴利,以及星河游戲研發的游戲都是經典游戲,否則哪有那么多的銷量,那么高的利潤啊。

  在今年的1979年,可以預見《香江方塊》和《吃豆人》這兩款游戲的銷量必然大減,這是無法避免的。好在星河游戲在1979年的重點是推出主機,但街機也會研發,而且林佰誠還是會給出設定和玩法,同樣是重生前大火的街機游戲,相信到時候的業績不會差就是了。

  除了街機游戲,防盜版軟件還從太東株式會社那里賺到了10萬臺授權的利潤,也就是700萬美元,將近3000萬港幣。

  太東株式會社的《太空侵略者》在1978年上市銷售,也是大火,一點也不比同年上市的《坦克大戰》的銷量差。之所以能夠賺到10萬臺街機授權的利潤,那是因為太東株式會社要提前備貨,肯定要先一步把街機的主板運到星河游戲的工廠,等完成防盜版軟件的拷錄后,再運回日本去,所以下單的數量肯定比街機真實銷售數量多。

  星河游戲的利潤雖高,但投入也不少,《超級馬里奧兄弟》等主機游戲的研發就要不少成本,更不要說是大頭的星河主機的研發了。

  高級人才的招聘、高級設備的購買、員工薪水的支出等等,1978年的總支出高達7.5億港幣,大頭就是星河游戲的主機支出了。

  除此之外,1977年外加1978年兩年共10億港幣左右的利潤,公司在今年都要進行繳稅,而且經營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和營收有關,偏偏星河游戲的營收還高的離譜,就算經過專業人士的做賬,星河游戲公司兩年加起來也要繳1億港幣左右的稅。

  這還是經過合理合法的避稅做賬了,否則要繳的稅只會更多。不過林佰誠不會那么傻就是了,他雖然不會做假賬,但合理合法的避稅肯定會做,不然就成傻子了。

  說來還多虧了林佰誠在1978年從和記黃埔這家公司身上兩次因為被做空大賺一筆,才讓他有那么多錢這里收購那里收購,否則就算有星河游戲公司的業績支撐,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