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條街 > 第44章 你這么聰明,你爸媽知道嗎?
  “爺爺!爺爺!縣里的人來送魚苗了。”

  遠處跑來了一個小屁孩對著這邊喊道。

  王承柱把簸箕里的土倒在了,曹建川所單獨畫出來的那四畝田的田埂上。

  這是按照曹建川的要求,把田埂壘高壘厚。

  避免被河水沖開田埂,讓魚苗跑了。

  “知道了,建川……”

  “爸,就來!”

  曹建川剛放下手里的東西。

  看見跟自己一起挖小平臺的王愛國幾人,也放下手里的工具要跟自己走。

  沒好氣的問道。

  “你們去干嗎?想看魚的話,等下我就讓他們搬過來,現在趕緊把這個小平臺挖平,把水車立起來,要不等魚來了,你們還沒弄好,你們全都給我挑水去。”

  曹建川這話,成功的把一眾想跟著去看熱鬧的人嚇退。

  趕忙又撿起地上的工具,繼續挖著放水車的小平臺。

  和王承柱兩人回到村里。

  看見一輛拖拉機車邊,圍著好些孩子。

  這年頭只要有車進村都會享受,所有孩子圍過來看熱鬧的待遇。

  就像后世普通孩子,看見飛機之類的那樣稀奇。

  送魚苗過來的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

  縣里畜牧水產養殖公司的姜志國,姜技術員。

  這次跟著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女青年。

  是看著陽雙村這邊要的魚苗多,特意跟過來看熱鬧的。

  不過現在她正在村口土路的一旁,不停的哇哇干嘔著。

  應該是在來的路上暈車了。

  一旁的小屁孩們,在她背后一陣嫌棄。

  認為她坐車還會暈車,簡直就是丟人。

  紛紛開口鄙視道。

  “真丟人,要是我坐拖拉機到縣里去,肯定不會暈車。”

  “我坐到市里去,都不會。”

  “我坐到省里去,都不會!”

  “我坐到京師去,都不會!!”

  最終這個喊坐到京師的力壓群雄。

  見沒人比他說的遠,這讓他一臉的得意。

  可他還沒得意兩下。

  就聽見有人不甘心的喊道:“我能坐到月亮上去。”

  說完,他也一臉得意。

  因為在目前看來,自己這群小伙伴中,再也想不到比月亮更遠的地方了。

  可是這個喊坐去月亮的小屁孩,還沒開心三秒。

  另外一個受他啟發,打開思路的孩子跟著喊道:“我能坐到太陽去。”

  “……”

  “二牛,你就別吹牛了,太陽那么熱,那么亮,還沒靠近,你眼睛就被刺瞎了,熱也熱死了,你敢去嗎?”

  “哼!二牛吹牛也太厲害了,難怪叫二牛,我們不和他玩。”

  見大家鄙視自己吹牛。

  還說不和自己玩。

  二牛有點焦急的,抓了抓自己剃著板寸頭的腦袋。

  突然一個機靈,喊道:“怎么不行!我不會晚上去啊!晚上去不就不熱,不亮了!”

  曹建川一來就聽到了這么機靈的一句話。

  看著剛才被一眾小屁孩鄙視著滿臉通紅的女技術員。

  他大笑著走到二牛身邊,摸了摸他的腦袋。

  “二牛,你這么聰明你爸媽知道嗎?”

  “姑爺爺,我爸媽在田里干活,還不知道。”

  二牛一聽到曹建川的夸獎得意的昂著頭,掃視了一圈自己的那些小伙伴們。

  那表情像是在說,大家都聽見了吧?姑爺爺也說我聰明!

  “不知道,那你還不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你爸媽他們。”

  曹建川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趕走了,與他一起被趕走的還有其他一眾小屁孩們。

  見孩子們跑遠,樂呵呵的向田間跑去報信。

  王承柱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姜志國跟著大笑起來。

  而那個女技術員,有點懵,還沒從小屁孩的嘲笑和曹建川這翻騷操作中回過神來。

  “姜技術。”

  “王支書,曹同志,我幫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公司新分配來的一個技術員,叫鄭香春,聽說你們大隊要魚苗,想跟著過來看看,鄭同志,這是王支書,曹同志……”

  “你好……”

  雙方打了一個招呼后。

  姜志國也沒有廢話。

  直接指著拖拉機后面,那一個個用大透明塑料袋裝著的魚苗問道:“王支書這些魚苗還是放去先前的魚塘?”

  對這個問題,他來的時候,也不止一次疑惑了。

  按照現在的養殖水平。

  上次他幫送來的魚苗就應該夠陽雙村魚塘養的了。

  而且這次陽雙村要的魚苗是真的有些多。

  最少能放上次那樣的魚塘十幾,二十口。

  他可沒聽到風聲,說縣里又讓下面的大隊,大力挖魚塘,擴大養魚業。

  這也是鄭香春聽到姜志國在送魚苗,說起這個疑惑時,好奇的跟著過來看的原因。

  曹建川細細看著拖拉機后面車廂里,用通明塑料袋裝的有大有小,滿滿當當,還活蹦亂跳的魚苗。

  對自己準備用來培養小魚苗位置的稻田,指了指。

  “我們準備養在那邊的稻田。”

  “稻田?稻田養魚?”

  對于稻田養魚,姜志國和鄭香春兩人并不陌生。

  畢竟他們倆就是干這一行的。

  甚至弄不好比曹建川還要熟悉。

  其實。

  說起來,天夏國稻田養魚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

  當時在火鍋城之類的蜀地和秦地就出現了稻田養魚。

  可惜,那時候的稻田養魚并沒有專業性,有的只是為了用田里的魚肉換上一些,柴米油鹽之類的日常用品。

  而天夏開始進行稻田養魚的時候。

  是1954年左右。

  不過——

  這種養殖方法只是火了一陣后,便在60年代銷聲匿跡了。

  大致的原因曹建川跟著那個養魚的大佬時,也曾經了解過這一段歷史。

  首先:是60年代那段時間的自然災害,飯都吃不上了,誰還有那個閑心去養魚。

  其次:是魚苗的問題,那時候天夏才剛起步,正處于一窮二白這么個階段,什么機構都在初建。

  并沒有專業的魚苗培養基地之類的,魚苗什么的也都是自己弄。

  可是,當時的情況說的難聽點,大家都是鄉野糙漢子,扁擔倒了都不知道是個一字。

  哪里會什么育苗,因此大家就養的很佛性,田里有什么魚就養什么魚,所以就不能形成規模效應。

  第三:是當時農藥的原因,那時的農藥可是劇毒,基本上只要不小心倒進田里,那什么魚都別想活下來。

  第四:后來公社大隊的建立,在以糧食為綱之后,大家一起干活吃大鍋飯后,很多人就不愿意干這么費力不討好的事。

  這也是稻田養魚到了80年代包產到戶后,又瘋狂展開的原因,當時全國水田一共億畝,稻田養魚的田地一度達到了1330萬畝。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水源問題。

  稻田養魚的水必須要活水,而且還需要多,這也是曹建川讓人架水車從河里抽水,讓王承柱他們把田埂壘高壘厚的原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