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條街 > 第2章 當年的回憶
  腦海中冒出這個念頭,曹建川茫然的抬起頭。

  打量了一圈四周。

  對這次的事,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當時也不知道是哪個孫子告訴了王巧英的老爸,自己和王巧英說,看能不能偷偷的把回城的名單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要是這樣不行的話,就讓她去跟自家老丈人商量商量,讓自家老丈人把這次的名額給自己,讓自己得到這次返城的機會。

  曹建川陽雙村生產大隊,大隊長的老丈人王承柱,就像很多老一輩農村的老人一樣,并不識字。

  很多從縣里傳達來的文件什么的,全都是靠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曹建川的老婆王巧英幫忙代勞查看。

  其實這事也不怪曹建川動心,這次要人的單位就是他下鄉過來的城市。

  也是他未來工作了一輩子的醫院,天海省,臨海市,天海第一省立醫院,通過四個面向辦,向這邊的四個面向辦要人,想要招一些知青回去培訓當醫生。

  當時全國的醫療條件落后,于是就有了很多縣級,市級,省級醫院都喜歡招收鄉下表現好的知青進行培訓當醫生。

  雖說這里面有一部分會在學成后會再次回鄉當個赤腳醫生,可這也是個回城的好機會。

  當時的醫生可是個好職業,輕松悠閑。

  陽雙村大隊這邊被分到了兩個名額,當時沒有所謂的高考,想讀大學只能靠推薦,不管學習好壞,只要表現好。

  也就是后世那句所謂的名言寧要唯物主義的草,也不要西方的苗。

  所以就別想能順利的分去讀醫校,有的讀就非常不錯了。

  這里要提一下這個四個面向辦,這是一個六十年代后期成立的單位,當時國家在69年的時候提出了四個面向。

  也就是面向農村,面向邊疆,面向工礦,面向基層。

  于是在當年,天夏國轟轟烈烈的下鄉,下基層,下邊疆,下工廠,便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也就是在這一年,城市知青上山下鄉的人數達到了歷年的頂峰,將近300萬。

  隨后逐年遞減,到了七五年也就是第三次和最后一次上山下鄉活動時達這個數字又達到了250萬左右,期間二十年一共有兩千多萬的城市青年參加了這項工作。

  不過前幾年沒有國家正式鼓勵前,下鄉的年輕人加起來也沒有超過一百五十萬。

  當時負責這方面工作的就是四個面向辦,也就是接受年輕人報名,安排年輕人工作的負責單位。

  后世的時候曹建川也在無聊時,看過一些重生到這個年月的小說,可惜對于這個在年輕人全面回城后,就消失的機構。

  一些二,三十歲寫書的的小青年,并不知道,同時這個單位在網絡上也很難搜索到,因此后世知道這個單位的人,在年輕一輩中很少很少。

  同時很多人都喜歡在書里寫只要離婚就能返城,卻沒有注意時間段。

  所謂的離婚走,那是到了知青全面返城的時候,也就是八十年代知青全面回城后的事。

  那時只要在當地沒有親屬,也就是沒有落戶就能爬上回城的車拍拍屁股走人,所以到了八十年代全面回城的時候。

  當時的農村全是拋妻棄子的渣男,渣女們。

  那個年月打結婚證的相對比較少。

  特別是農村,很多就是當時一些玩的好的親朋好友,隨便炒個菜,喝個酒,吃個糖,基本就算事成了,壓根就沒有證,所以其實也不需要離婚。

  回城的時候,只要跟負責接人的負責人說上一句,自己在這邊沒結婚,沒親屬,上車就跑。

  后來這批知青在返城之后,由于當時通訊,交通問題,也就慢慢的與自己鄉下的老婆,老公斷了聯系。

  從而各過各的,所以真正離婚返城的時間應該是八十年代國家終止下鄉的事之后才發生。

  而在八十年代以前,回城可不是簡單離個婚就能行的。

  當時返城只有一個途徑,你戶口所在城市的企事業單位通過四個面向辦說要招幾個表現好的知青,接著你所在城市的四個面向辦查閱當時知青的安排地點,隨機選上幾個。

  通過電報傳真之類,聯系本城市下鄉青年所在地的四個面向辦把消息傳達過去,接著當地的四個面向辦再把消息傳到各個大隊,各個生產隊以及廠礦。

  接著你所在的大隊,生產隊,廠礦之類,開始在需要招人的城市知青中分配名額,選拔優秀人員。

  挑選好了之后,把你的名單報上去。

  同時也不是所有結婚的都不讓走,如果你對象同你一樣,都是同一座城市的年輕男女,那樣的情況是可以走的。

  當然你有本事,有身份,就算娶了農村老婆也是可以走的。

  只是在當時想把自己老婆,調出來麻煩一些而已,因為這里又涉及到了一個城市戶口的問題。

  這也就有了一些電視劇中,有些男人返城回去,當了干部,卻有個農村老婆的原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