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條街 > 第7章 去偷,去搶的一千多塊錢缺口
  “啪!”

  王承柱一把把手里的碗筷拍在桌上。

  王巧英那個憨憨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茫然的抬頭看著突然發火的王承柱,有點懵,不知道他好好的為什么又發火。

  翟秀芳一臉糾結的想要張嘴去勸。

  可她還沒開口。

  這邊王承柱早開口罵道:“怎么?怕老子下毒?老子想弄死你個臭小子,還不用這么麻煩!”

  說著又拿起碗,每樣菜又夾了點,只是在夾炒雞蛋的時候,只是夾了一些配料到自己碗里,他還是有些舍不得吃碗里的雞蛋。

  接著全都扒進了嘴里。

  “看見了沒有?沒毒!”

  王承柱是老江湖,曹建川同樣也是老江湖,他連忙尷尬的賠笑了兩聲,開口解釋道。

  “呵呵,爸,誤會,誤會,只是今天我犯了點錯,再吃這么好,我心里有些過意不去,絕對不是懷疑您老下毒。”

  曹建川這話,總算讓王承柱的臉色好看了一些。

  “孩他爸,建川怎么會那么想?”翟秀芳開口幫忙給了雙方一個臺階。

  “讓你吃就吃,哪有那么多的講究。”

  發現是自己誤會的王承柱扒了口飯,含糊的說了一句。

  “建川,你多吃點,這些泥鰍和青蛙是愛國他們在田里抓到的。”

  翟秀芳忙幫曹建川夾了幾筷子的好菜。

  王愛國就是曹建川的侄子們和侄孫那一輩的孩子。

  王承柱在四十多歲才有了王巧英,所以曹建川最大的大舅哥,差不多大了自己整整一輪,如今的年紀也到了40多歲。

  那時農村結婚早,曹建川一些侄子甚至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讓曹建川年紀輕輕的其實已經是姑爺爺一輩了。

  當時農村的孩子,從小都是田間地頭亂跑的。

  盤泥鰍,抓青蛙,抓螞蚱什么的,都是基本的日常操作。

  平常他們抓的多的話,家里的大人會拿上一些過來孝敬王承柱,讓跟著老兩口混飯吃的曹建川也占占便宜。

  又吃了一陣。

  見飯桌上的氣氛有些尷尬。

  曹建川想了想,還是把自己先前考慮的問題說了出來。

  因為,他現在是真的不確定自己的重生是臨時性的還是永久的。

  “爸,關于這次返城的名額……”

  “怎么?你又想說什么?”王承柱警惕的問道。

  同時,飯桌上的母女倆也停下了手里吃飯的動作,同樣緊張的看著曹建川。

  “我是這么想的。”曹建川落落大方的開口說道:“首先,名額要不就給我們自己人,你老在我們家里找兩個二十歲左右機靈點的本家人去,別便宜了別人。”

  聽到曹建川這么說,一家人放下了心,只要不是曹建川說自己回去就行。

  “這么干,怕會被人說閑話吧?”

  對于自家那些小一輩是什么水平,王承柱心里還是有底的,因此有些猶豫,他的臉面還比較薄。

  他并不知道這事其實很多地方,很多大隊的大隊長都干過好多次了。

  二十歲年紀的人,在經過那段特殊歲月的時候,剛好是10歲左右,也就是學習的時候。

  可因為種種原因,這些人壓根就沒怎么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好學習,天天都是開會,或者就是各種活動……

  這點在農村更盛,同時當時的農村也不怎么注重學習,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師資力量不行。

  那時老師的地位也不高,工資相比起工人來說的話,低的甚至會差上一倍,一直要到82年以后,教師才一年比一年的地位和待遇加強,因此在這之前很多教師都紛紛轉行去了工廠。

  所以,王家這個年紀段的年輕人,學識什么的基本上,也就勉強是認識幾個字的地步,其他的就別想了。

  而對比起那些知青什么的……

  當時有些上進的知青,會在晚上組織學習交流會,很多人都想表現的比其他人優秀,從而得到推薦工作或者讀大學的名額。

  “沒事,讓他們說好了,說說又不會掉塊肉,實在不行……”曹建川考慮了一下,轉頭看向王巧英開口接著說道:“就讓巧英去!”

  曹建川打算讓王巧英進城,從而避免她被野獸襲擊的悲劇。

  “我?不行!不行,我可不會……”王巧英連忙擺手拒絕。

  王承柱抬頭看向了自己女兒,眼中帶著些猶豫。

  王巧英作為大隊的會計,其實水平還是有的。

  不過,最終王承柱還是搖了搖頭:“你說的不現實,這次推薦的人選上面要求必須是你們臨海市的知青,既然你說了首先,那就有其次,其次呢?”

  “其次,也簡單,我們在本村的知青中公布,說這幾個月表現好的,你就讓他得到這次機會。”

  王承柱聞言看向了曹建川,目光有些復雜。

  其她兩人同樣也隨著曹建川這話,把眼神落在了他的臉上。

  “爸,媽,巧英,你們能不能別這么看著我,我又不參與,加上我表現的并不好。”

  曹建川表現,也同樣也不算好,只能算是個中等,這也是曹建川為了保護自己故意如此干的。

  在經歷了69年最初的激情之后。

  隨著時間的推移。

  越到后期,知青對待工作的態度也變的不是很認真。

  有些更是把這事當成了一個所謂的跳板,得到好工作的跳板。

  比如。

  今年年初,陽雙村附近的國營漁場就發生了一件事情。

  每年開春的時候,漁場會對魚塘進行整修,也就是清除淤泥,把魚塘重新挖深挖寬,可沒想到這次大家一挖才發現魚塘塘底全都是石頭……

  當時喂魚的可沒那么多人工的飼料。

  人都不夠吃,哪有那么多食物喂給魚吃,漁場就要求漁場的知青之類的工作人員,去附近的山間,田邊割青草,喂魚。

  當時對草料的重量是有要求的。

  比如五斤算是一個工分,五十斤算十工分,本來按照往年這個要求只要努努力還是能達到的。

  可在去年的時候,由于響應國家的號召:大力發展養豬,支持國家建設。

  特別是發生了,隔壁村的那兩口子因為沒養豬被批評后。

  當時農民可是劃分了背景,一共分四類:

  第一類是貧農,在當時是背景最高的。

  第二類是中農,又細分為下中農與上中農,下中農的背景地位次于貧農,上中農的背景地位次于下中農,貧農與下中農統稱為貧下中農,全都屬于團結的對象。

  第三類是富農,背景次于上中農。

  第四……

  當時第三和第四同被列入“地、富、反、壞、右”中的壞五類。

  也就是因為這事的影響,讓每個村的養豬政策全都變的嚴格起來。

  也因此,需要養豬的村民和他們一起需要草料喂豬后,知青們這草就不怎么好割了。

  甚至還有些村民不準知青到本村附近來割草。

  沒辦法,這些漁場的本地知青,他們不想跑那么遠去割草,為了偷懶。

  便有了把裝草的筐底藏上石頭,上面鋪上草,在稱過重量,得到工分后,全都倒進魚塘的騷操作。

  當時,農村公社,生產大隊,除了種地的有時候還會有所謂的漁場,畜牧場,負責養魚,養豬之類的。

  其中也有一些是國營的漁場,農場和林場。

  就比如那個出事的漁場,就是國營漁場,由于云峰縣修了水庫,所以水資源豐富。

  當地政府便在水庫上游流域成立了這家國營漁場,這里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所以個個都不怕死。

  因此這家漁場成年累月都是虧損的。

  發給他們的工資,都足夠買他們生產出來的魚好幾倍。

  就有了附近很多人在知道這事后,笑話他們是過來養石頭的。

  也因為這樣,后來漁場和農場基本上慢慢消失了。

  后世唯一留下的只有各地的林場,而且待遇也非常不錯,

  在這上班的人已經算的上是正式工,拿的也是國家工資,屬于知青上岸的工作,一般不接受下鄉過來的知青。

  最初的林場很多都是秉承光頭強的工作,那就是砍樹,一直到1975,6年以后,很多地方開始意識到環境的問題。

  紛紛重新植樹造林,其中有名的是某縣城種的“綠化祖國”四個大字,流傳到現在,甚至在1991年以世界活立木字之最,入選吉利斯世界紀錄。

  這時在陽雙村附近也有個林場的工區(當時不叫分部,分區之類,就叫工區。)

  有時候,他們還會請陽雙村大隊的人過去幫忙種樹,種上一天給上一塊錢左右的工錢。

  王承柱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曹建川的話。

  也就是因為周圍有這樣的混子起了不好的頭,讓陽雙村生產大隊這些插隊落戶的知青,也跟著向這方面發展。

  “說說你具體是怎么想的?”

  “這次我們這不是有兩個名額嗎?”

  “嗯!”

  “我們村,二叔家不是管著著農場,三叔家不是管著漁場……”

  沒辦法,在村里很多都是家族控制的,很多自家老爸是村支書,那么兒子,孫子或者侄子什么的都會成為村支書。

  為了所謂的傳承,那么就必須要控制住一系列本村的經濟命脈。

  曹建川分析陽雙村現狀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王承柱打斷了:“說重點,別說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爸你也知道,現在都六月份了,咱們村子附近又有不少荒地,不讓那些孫子多出點力收稻子,幫我們多開墾出一些地出來,種菜改善一下生活,以后他們回城了,我們去那找這么好的勞力?嗯,讓他們多種點青菜。”

  剛吃了一筷子青菜感覺味道不錯的曹建川提議道。

  “你的意思是用這事當誘餌,騙他們?”

  “也不算騙,如果表現好,你就把名額給他們。”

  “你真的不想要?”王承柱問這句話的時候,眼睛死死的盯著曹建川。

  曹建川異常堅定的說道:“不想!誰想誰孫子!”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