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文明破曉 > 第209章 白俄臨時政府(十)
  陣地挖完。高石頭本以為何銳主席只是看看,沒想到何主席跳進戰壕,開始用軟尺進行測量。高石頭只覺得心臟開始加速跳動,何主席這是行家啊,有偷工減料的事情,尺子一量就確定了。

  但高石頭并不怕。工兵鏟的長度是確定的,不需要尺子,只用工兵鏟進行比對,就知道深度是否真的合格。

  何銳測量完戰壕,所有深度都非常合格,而且戰壕布局也相當合理。跳上戰壕,何銳走過列隊等待檢閱的部隊。小伙子們個個精神,因為這沉重的體力勞動,臉上紅撲撲的,更是生氣勃勃。

  何銳喊道:“同志們好。”

  官兵們異口同聲的答道:“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為人民服務!”

  口號對答十分整齊流利,可見部隊訓練到位。何銳與部隊官兵們一一握手,同時詢問基層官兵們一些問題。

  高石頭聽說過何主席是軍事家,卻沒想到并非是那種想象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光是上下戰壕的動作,就熟練到令人羨慕。而檢閱時舉手投足間,更能看出矯健的動作。如果何銳親自率領高石頭打仗,高石頭會覺得非常安心。

  等何銳走到高石頭面前,高石頭握住了何銳的手,更感覺何銳的手掌溫暖干燥,堅強有力。這樣的手握住步槍,一定能打出很好的成績。

  正激動之時,就聽何銳問道:“參加過幾次征召?”

  高石頭趕緊答道:“報告主席,這次是第三次!”

  “家里是哪兒的?”

  “鐵嶺。”

  “在家里參加過幾次水利設施修建?”

  高石頭趕緊回憶,卻還不太能確定。興修水利工程是每年都有,村里的人員不僅要參加本村的水利建設,還有鎮上到村里,縣里到鎮上。到底有多少,記不清楚了。

  然而此時卻也不能不說,只能大概根據印象答道:“……報告,大概有十次。”

  本以為何主席會問細節,高石頭沒想到何銳贊道:“大家修水利都辛苦了。好好干,盡早過上好日子。”

  高石頭只覺得心都熱了起來。修水利的確辛苦,然而水利修成之后,種地的人就不那么怕老天爺了。今年大旱,也只是耗盡了附近水庫的水,莊稼收成好歹也有去年的八成。若是以往,只怕莊稼就會絕收。

  等今年下雨下雪后,小型水庫還能蓄滿水。天氣就是這樣,大旱之后的明年天氣就會比較風調雨順,定然還是個好收成。

  結束了與官兵們的交流,何銳也得到了不少消息。水利工程進行的還好,尤其是這次旱災,讓這些出身農民的官兵們對于水利工程的信賴感大大增加。

  在軍長等人陪同下,何銳直奔司令部。路上,軍長問了個問題,“主席,日軍會大量使用120直射炮么?”

  “日軍想贏,就會用盡自己的火力。我也希望日軍不用重炮,但是日軍卻很想贏。”

  軍長與其他高級軍官們神色中不免凝重起來,軍長嘆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野戰工事還得強化。”

  何銳能理解軍長的擔憂,電閘重熔技術只要知道配方,就沒什么不得了的。1910年上海的發電廠就使用了渦輪發電機技術,已經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發電技術也不存在什么代差。

  但是電渣重熔需要大量電力,為了提供這么巨大的能源,就需要大量建造可靠的發電廠。組織如此規模的工業制造與生產才是真正的困難所在。

  就如21世紀,人人都說中國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這種說法已經是錯的。中國的重工業能生產出海量的廉價原材料,重工業本就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高科技。

  至于進行海量生產,并且能夠銷售出去。更是全球頂尖水平的能力。如果是在21世紀,爛大街的電渣重熔設備,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幾千噸水壓機,以及為數眾多提供高過火炮膛壓的高壓設備廠,很容易就能湊齊生產120火炮的工廠和生產線。

  即便是現在,何銳知道技術方向和流程,也勉強湊起了這么一條生產線。

  唯一問題只是,短期內湊起的生產線,的確讓何銳花掉了巨大的財政收入。

  到了司令部,負責檢測工事建造的技術部門向何銳匯報了120火炮轟擊下,工事的檢測。

  何銳聽完之后并沒有說什么。看著同志們一個個有些焦急,何銳笑道:“我的思路稍微跑了一下,考慮的是這樣戰斗會是整體戰役的階段。請同志們原諒。組織一次實彈射擊,我也看看。”

  聽了這話,一眾高級軍人和技術兵種的軍官們不僅沒有訝異,反倒更來了興趣。8軍長立刻問道:“主席,這個階段會是整個戰役的什么時期?”

  “120火炮適用的戰場環境,定然是穩定的戰線。而且120火炮的數量,以及彈藥供應,在我們和日軍之間的判斷。如果是我方,很可能是旅、團級別的戰斗,就有可能使用。而日軍的編制規模比較大,他們的旅團,也就是我們的師級作戰中才會使用。或者是在發現我軍使用120火炮投入戰斗后,才會進入反擊……”

  何銳講述著戰役發展的普遍規律。尤其是在整個戰爭已經確定的現在,其進度是可以預測的……

  課程一開始,就引發了許多討論。在傍晚的時候,何銳的秘書終于抽到機會問了關于越飛的事情。何銳其實是把越飛給忘了,與現在的工作相比,越飛真的什么都不算。何銳笑道:“那就請越飛同志到這邊來,若是讓他繼續等下去,十天半個月并不多。”

  于是,越飛又經過了火車、汽車、馬匹的交通工具,出現在一片越飛完全搞不清楚位置的駐軍點。

  遠處看得到一片炊煙,道路的鎮子里是一片祥和的氣氛。越飛被領進一座類似俄國村公所的房子,在其中一間屋子里等了片刻,何銳已經大踏步進來。

  與越飛記憶中的何銳,現在的何銳看上去沒什么變化。但是那身衣服上面落了不少灰塵,看上去并非從什么體面的辦公室里面出來,更像是從農村回來的感覺。

  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哪怕何銳現在渾身臟兮兮的,越飛也不會在意。如果兩年前,越飛在意的是一個突然崛起的中國東北軍閥,現在何銳則是一個有著軍工生產能力的政治組織的代表。以東北加上內外蒙的面積,在歐洲僅次于俄國,其面積超過了奧匈帝國。

  互致問候,并且帶來了列寧同志對何銳的問候,越飛率直的提出了一個問題,“閣下,您認為中國在英法制定的國際秩序下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我認為并不比俄國的地位有太多變化。如果中國想完成統一,定然會遭到英法的反對。”

  何銳的回答并沒有讓越飛激動,他覺得何銳一定能理解到這些。所以越飛繼續問道:“那么東北方面為何要繼續支持白軍?”

  “我們已經結束了與白軍的所有貿易內容,接下來白軍將無法從東北購買到任何武器和物資。”

  這對于越飛來說是個好消息。國際談判中有各種誤導,甚至是扯淡,但是極少有欺騙。政權之間的關系不是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其中的嚴肅程度是遠超個人。哪怕是普通人之間的交往,為了面子虛張聲勢可以理解。但是騙人,就意味著關系降低到了底線。

  傲慢,張揚,冷酷,殘暴。這些在外交領域算不得什么。但是欺騙是不行的,國家與國家之間,一旦被證明了欺騙,那就意味著嚴重的后果。哪怕是帝國宰相都承擔不了的重大后果。甚至帝國皇帝也往往無法承擔。

  所以何銳敢這么講,越飛面對一個政權的外交負責人,就必須相信何銳的話。否則越飛就沒有必要越過上萬公里的道路,來與何銳會面。

  越飛也講出了外交使命,“列寧同志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暫時的分裂不會持久,中國一定會再次完全統一。”

  “列寧同志的眼光令人稱贊。中國有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包括我的同志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期待著完全統一。”

  越飛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在中國的統一過程中,不知俄國能否提供幫助?”

  “我期待的是更持久的良好關系。”何銳笑道。對于蘇聯,何銳也沒什么好說的。或許因為何銳的變化,蘇聯就不解體了呢。

  “越飛同志,對于俄國,我有一個建議。雙方在邊境保留警察部隊,并不駐扎軍隊。中俄兩國之間有漫長的邊境,即便是對等駐軍,也只會是一種國力的浪費。就我個人而言,在這么漫長邊境的100公里保留駐軍,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軍事安排。”

  越飛一愣,何銳的建議只能用突兀來形容。所以越飛沒有回答,而是嘗試思考何銳的目的何在。

  最后,越飛從最善意的角度回應道:“何銳閣下希望兩國之間保持和平的觀點令人佩服。”

  “和平是很珍貴的,自然是越久越好。只要雙方都想盡辦法維持,我認為中俄兩國就能擁有長期的和平。”

  對談進行了很久,越飛越來越覺得面前的何銳有著很出色的戰略眼光。中俄之間的和平,利益極大。何銳對此非常清楚。而且何銳也非常清楚現在歐洲的形勢,蘇俄面對的壓力也讓蘇俄沒有能力漫天要價。

  而且何銳非常清楚,蘇俄與沙俄并不是同樣的國家。所以何銳對沙俄對中國的侵略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但是也對蘇俄的共產主義道路表達了贊賞。

  談到沙俄,何銳表示,絕不接受1870年后的任何條約。

  中俄最大的領土變更就是1870年前,之后沙俄從中國獲得的領土并不大。雖然列寧同志的看法是,愿意廢除1900年后沙俄與中國之間的不平等條約。何銳的表態讓越飛感覺要價很高,但是壓力不大。

  更重要的是,何銳的表態證明了他對于俄國并沒有進攻的想法。這對于俄國是個好消息。

  不過何銳的說法并不能當做善意,越飛問道:“那么何銳閣下對于高爾察克的看法是怎么樣的?”

  “我認為紅軍能贏,而且在短期內就可以獲得勝利。高爾察克軍隊的力量正在快速消耗,基于恐懼而進行的絕望戰斗不可能維持太久。”

  越飛神色嚴肅,“但是高爾察克的軍隊依舊使用著東北生產的武器彈藥在戰斗。”

  何銳微微一笑,對秘書說了幾句。秘書離開后不久,就拿來了一份文件。何銳遞給了越飛,“越飛同志,這是東北在半年內提供給高爾察克的武器彈藥。根據戰場的消耗,我認為這些彈藥堅持不了太久……”

  越飛接過來看了看,三十萬支步槍,兩億兩千萬發彈藥,六百門迫擊炮。光是這個數字就令越飛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何銳倒是無所謂。這么點武器彈藥,尤其是那數量可憐的迫擊炮。對于一場現代化戰爭來說,真的是沒多大用處。

  六百門迫擊炮。現在東北軍的每一個排都配備了一門60迫擊炮。在最近的防御陣地構筑上,何銳提出了幾個二戰水平的排級環形陣地。在三道戰壕的環形陣地中央就布置了迫擊炮。

  按照東北軍三三制,一個軍三個師,一個師三個團,如此類推,東北軍一個軍,光是隨著步兵行動的迫擊炮就有243門。如果把營級作戰單位的排擠炮排,以及團、師、軍所有的炮連、炮營,炮團算進去。一個軍四萬人,就有數百門炮。

  高爾察克軍,號稱70萬軍隊,也就千余門炮。這種火力強度,可以用不值一提來形容。

  這就是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實力。就如何銳提供的環形陣地為例,一個排固守,每一個班都有班用機槍,再給這個排增加兩門迫擊炮,一挺重機槍。

  只要日軍沒有120炮來轟擊這個陣地,東北軍一個30人出頭的排足以防御日軍一個194—250人之間的標準中隊。哪怕這個中隊帶了山炮,也很難突破這個環形陣地。更別說,日軍是不會把山炮分配給一個日軍中隊的。

  而東北軍,以現在的安排,則是迫擊炮與重機槍,可以在戰斗中隨時分配給一線的步兵排。

  在防御戰中,30人出頭的排,會打出去數千發彈藥。兩億兩千萬發彈藥,要供給號稱70萬人的白軍使用。一個人總共分配三百多發子彈,這只能叫做‘可憐’。

  何銳完全沒有給越飛解釋的打算,越飛是一個文職人員,不理解是正常的。如果蘇俄紅軍連能夠完全理解這份清單的軍人,那么蘇俄紅軍就不可能存活到現在。更沒有讓何銳費心選擇聯合的價值。

  天色晚了,越飛先去休息。第二天,越飛再次與何銳會面。有了晚上與隨行人員的討論,這次會面的氣氛就輕松了許多。

  正如何銳所料,越飛隨行人員中有人理解了這份清單的價值。白軍的瘋狂反擊的確是強弩之末,要不了多久,嘗試用火力壓倒紅軍的白軍就會打不下去。

  既然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有了交流,越飛就詢問起何銳對于未來中國政治制度的考慮。

  “我們中國會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走社會主義路線。”何銳說起這個可就不困了,“馬克思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的學者,他的巨著到現在為止,讓那些資本家們明白了什么叫做科學資本主義。”

  聽到這話,越飛差點被嗆到。科學社會主義這個名詞,是普遍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評論。何銳這句‘科學資本主義’,至少對于越飛來說是聞所未聞的。

  何銳并不覺得自己開創了什么。在21世紀的中國,這是一個比較有共識的看法。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出現之前,所謂的資本主義世界并沒有對于資本主義本身進行科學的論述。

  驅動那些資本家們的動力,是對于破產的恐懼。不管是資本家們做了什么,都只是為了能夠茍延殘喘更久。當然,能理解到這些,就算是出色的資本家。能夠貫徹的,更是少之又少。

  面對一臉訝異的越飛,何銳繼續說道:“發展生產力,需要社會制度的推進。所以中國的社會制度,是自下而上。并非是自上而下。”

  越飛覺得何銳此時意氣風發,有種激昂慷慨在心中。

  但是何銳卻真的不是這么想的。蘇聯的問題在于其社會制度是自上而下,與毛主席領導的自下而上的中國革命大相徑庭。之所以講這些,何銳其實也有想讓這幫蘇聯領導人看到另外一種制度模式的期待。

  毛主席的自下而上,是從基層出發。也就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集中力量辦大事,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村村通路,村村通電,村村通網之間并不抵觸。

  可制度如果是自上而下,那就完蛋了。蘇聯搞出的野蠻征糧,強行農業化,都是必然。

  蘇聯完蛋,真的不是那么幾個壞人就讓蘇聯徹底崩潰。共產主義制度在蘇聯發展到人民群眾無法從共產主義中汲取到力量,被人拋棄,才是原因所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