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萬法無咎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固守之界 大事從簡
  又過了月余。

  整個小界終于蔚然大觀,成為一處仙道勝地。南北四方,縱橫三萬余里,用以容納一方勢力,那是綽綽有余了。

  自即日起,除了道宗祖庭、巫道、陰陽道根本重地,以及幾家底蘊最盛的妖族之外,本土人道文明,又多出一個舉足輕重的軸心。

  此界天之中,景象也愈發宏麗壯闊。小界的正中心,赫然有擎天一柱支撐于天地之間,若真若幻,九色迷離,高不可測,徑長也有百里粗細。

  靠近望之,則光影泛濫,云氣渺渺,若有若無,渾然尋不見這巨柱成為“實體”的邊界,只依稀可見似有三座山峰蘊藏其中。

  三峰之上,那擎天之柱的頂端,似有一朵浮云如鏡,泓碧一團,水光點點。

  但是若有誰駕遁光往那天上云朵或三座模模糊糊的山峰追尋,無論用上幾個時辰,還是幾天幾夜,都注定無法靠近目標。驀然回首,自己依舊立身于那并非實體的擎天巨柱的外圍。咫尺天涯,劃分兩界。

  容易猜到,這位居小界正中、虛像凝形的百里巨柱,實際上是一座精微法陣,當中所藏的,是四道尊駐蹕小界“萬鏡池”和清萊、雒石、天樞三峰。

  四位駐世道尊和三位有望成就正果的天才,乃是隱宗之盟傳承興旺的關鍵。

  照理說,諸位道尊神龍見首不見尾,有甚諭示,瞬息便可曉喻各宗天玄上真,再由此傳布于下,本不必親身降臨坐鎮。

  便如圣教祖庭中的大法力者,平日里云游四海,不知所終,也非是一味蝸居祖庭宗門之內。

  眼前擎天柱的頂端,“萬鏡池”自外看來不過百里大小,其實當中空間極廣,比之這立為會盟之基的小界還要廣闊的多。將之納入小界之中,卻是個“蛇吞象”一般的以小納大。此法門巧奪天工,又極為險峻。若不得道尊大能親自坐鎮,恐怕這處空間,極易遭到不可測的后果。

  四位道尊大費周章,承擔風險將那半似云朵、半似湖泊的小界“萬鏡池”煉入這方小界,又紆尊親鎮,自不是無的放矢。

  須知諸宗搬入此界的,雖然是本宗核心人物。但并不是說自家山門基業,就此棄之不顧了。連通山門與小界之間的維系連通,皆在于一座苦心經營的法陣。

  若是法陣被外力破壞,諸宗山門與合盟界天,就要斷了聯系。此處勝地,不免成為一座孤島。

  而四道尊駐蹕之所“萬鏡池”,卻可以不必借助合盟小界的法陣中轉,直接與外界相連。其中妙處,全由諸道尊法力運使,無人掣肘。

  若有需要,外界人物大可以隨道尊直接攝入“萬鏡池”中,再以此為跳板,進入合盟界天。

  甚至到了非常之時,為了防止此界天遭受外地侵犯,甚至可以將外部營造的七十七座大陣全部毀去或隱匿,一切往來交通,盡以“萬鏡池”為交通渠道。

  到了那時,這處界天便是一處顛撲不破、獨立于天地間的堡壘,也是一旦事有不諧時,最后的退藏之地。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一布置,堪稱是立足不敗的終極后手。

  在這煒煒煌煌、雄渾無儔的擎天巨柱外圍,以其為圓心的萬里空間內,又飄蕩著百余座形貌各異的山巒洞府。

  以位置而論,這百余座洞府較之歸無咎等人的清萊臺三峰,是處在靠外的位置。

  但是論氣象之盛,每一座山峰都藏在一座金紋結成的球形虛陣內。似有許多巨大的金色氣泡,每一個氣泡中藏著一座山峰。光耀千里,不減日月之明。自遠處看,仿佛天上繁星,環繞著小界正中的擎天一柱。兩者唇齒相依,共同營造出這威嚴鼎盛的仙家至境。

  這些“氣泡”所處之高度,也在清萊臺等三峰之上,介于其與“萬鏡池”之間。

  從長遠看,歸無咎等三人自然是地位尊崇;但是以當前而論,天玄上真的尊嚴也不可輕忽。

  這百余座球形虛陣,自然是諸宗第一批遷入的諸宗天玄上真洞府了。

  萬里之外,這才是連綿不定,各呈其貌的大小山岳飄浮,星羅棋布,高度與清萊臺三峰齊平或略低,這才是各家真傳及中堅修士的洞府。

  中天一柱,百星朗耀,萬峰環拱,這是合盟小界之內的大致的格局。

  至于無量浮峰之下,山川大河,草木枯榮的顯化實景,清麗悅目處固然也大為可觀,妝點門面也足夠使了,也無人會多作留心。

  此界空規模初定,由清涼山五壺道尊定名,立下此界名號“渡明開元”,簡稱為“開元界”。

  此時洞府之中,青煙裊裊。歸無咎入定安神,回味著昨日所經歷的一場樸素的“大典”。揣摩著此會前后的種種興作與布置。

  按照歸無咎最初所想,隱宗合盟,謀求再度入世,是一樁震動修道界的大事,也堪稱隱宗百家,蟄伏數十萬年后謀求破局的關鍵。

  縱然幾位道尊早已宣稱,待此界經營完善后便立開“合盟大典”。但歸無咎一直以為,此事真正做成,規模排場勢必極大,前前后后調度人力物力也必然繁峙,一個不留神,拖延五六個月時間也不稀奇。

  他自己倒是迎來一個忙里偷閑的好時機。乘此機會,歸無咎大可以將“銓道會”所得的妙法經典消化吸收,為不久之后圣教祖庭的挑戰做好準備。

  萬萬沒料到,這“合盟大會”,與歸無咎所料大不相同。

  昨日是“開元界”初步搬遷整合后的第三日,“合盟大典”便應聲開啟,早晨巳時正式開始,日暮時分結束,滿打滿算,前后歷時不過兩個時辰。

  諸宗天玄上真十有六七都相聚于此,百真云集,可謂數十萬年所未見盛況了。

  但是除了諸宗天玄上真外,其余堪稱中堅人才的少數“天人三境”中的精英,各宗元嬰境、金丹境真傳弟子,甚至連入道未久的童子也不乏其人,不經意間涵蓋了道途之中各境界的人物。

  上上下下,計其總數,合計不過六七千人。萬人以下,半日時間。這等規模,別說和各隱宗真傳大比相較,就是和凡民城鎮的集市相比也是遠遠不如。

  整個大典多半都是虛文,由五大地脈各擇兩位道行深厚的天玄上真,共計十人以為主持。

  所宣講的內容,無非是天機運轉,氣運變化,隱宗蟄伏數十萬載,方今有人杰累出,氣運眷隆,已經到了靜極思動之時云云。

  云中派瀛水上真,赫然也作為流黃地脈兩個名額之一,成為十位主持者中的一員。

  照理說瀛水上真的功行,在隱宗數百天玄境大能中只能排名中下,本是輪不到他的。這番布置,自然是看在歸無咎出身的緣故。

  除此之外,四大道尊各自降下一具化身,和歸無咎、荀申、陸乘文一道,垂拱而坐,卻不必親身勞碌。

  歸無咎本就不喜繁文縟節,只需做上兩個時辰的木偶塑像,供人瞻仰,那是再好不過了。于是只當閉目養神,輕輕松松便應付了過去。

  就在這歸無咎養心修身之時,洞府之中,突然生出一道四四方方的水紋,望之既幽且微,吞沒光澤。一道聲音從水紋之中傳來:“若此時有暇,請來一敘。”

  眼前水象之中傳來的奇異力場,歸無咎并不陌生。只是,能夠將空間通道直接開辟在歸無咎禁陣嚴密的洞府之內,其人身份不問可知。

  歸無咎低頭思忖片刻,灑然邁步,往這方形水紋之中,向前一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