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萬法無咎 > 第一百四十章 一日頓悟四神通
  南門芊、北門云錚得了玉簡,貼在手心觀覽。玉簡之中依次刻錄了四十八幅精致細膩的圖畫,似乎是一道極高明、極簡明的功法。

  二人眼下無心評判這功法的精粗高下,以二人之修為,也不足以斷之。只是出于對珈藍天羅的絕對信任,南門芊二人連忙依照這一功法運氣修煉。

  南門芊資質較本門云錚稍勝,不過一盞茶的功夫,第一幅圖畫之中氣運周天的法門就順利運行了一遍,首尾兼備,干凈利落。

  南門芊得暇,感應一陣。

  似乎身軀之中平白生出一種異力,和外界侵凌心神的肅殺之氣完全相反,由內而外產生一種對抗的鋒芒,將外界壓力逐漸消解。心中不由大為振奮。

  又過了十余個呼吸,南門芊第二幅功法已經漸漸入巷,臉上寒意也逐漸退散,血色漸漸充盈,看起來十分康健。

  兩丈之外,北門云錚也已順利將第一幅功法修完,呼吸勻停,不復戰栗局促之態。

  歸無咎見這兩個小家伙修行順遂,也是松了一口氣。此法果然并無差錯。

  心中一笑,暗道:“你還并未走入修煉之途,就已經欠下了許多人情。這些因果,卻需要你將來自己去解決了。”

  歸無咎心中對話的對象,自然不是眼前南門芊、北門云錚二人,而是他預定的開山大弟子,黃希音。

  交由南門芊、北門云錚的這道法訣,和那日交與云歸海的法訣異曲同工,同樣是黃希音修煉將來“反空蘊念劍”劍道的前車之鑒。

  上次交由云歸海的功法,包含了許多辰陽劍山《觀法圖》中的劍理;而今日交給南門芊二人的功法,卻全部源自本土文明之中的幾部經典提煉演化。

  作為前驅披荊斬棘,試探前路,這淵源著實不淺了。

  歸無咎有時也不免可惜,全珠的道法演化之路已經為自己所有。黃希音若想成就更高境界,卻無如此簡便的借力捷徑了。

  以歸無咎現在的視野和智慧,所創制的法門已經臻至極高層次,雖然不若九宗真傳那般完美無缺,但已經不是大能以下之興作創造所能望其項背。

  所缺陷者,不過是歸無咎目前功行尚低,因此所創制的功法只能止步于筑基境界之圓滿。結丹之后的法訣,卻需要等待歸無咎修為提高,日后逐漸彌補。

  正因為這一部功法是從與“空蘊念劍”完全相斥的經典之中演化而來,二者之道理水火不容,故而一經運轉,自然而然便能形成對抗劍氣的斥力。

  當然,這功效如此立竿見影,也是因為“空蘊念劍”劍氣在黃陽界中歷經數十萬載,早已衰減到微乎其微的緣故。

  見南門芊二人安然無恙,歸無咎盤膝而坐,閉上雙目,繼續參研此處空蘊念劍劍氣輪廓,精神氣象。

  半個時辰過去。

  歸無咎又感應了一段時間后,這神通的能力邊界已然無限分明,赫然已經是理解到了極致、增無可增的地步。

  歸無咎幾乎又找到了當年一筆一劃創制《持心卷》的感覺,一切形而上的神通法門化為具象,形上形下之間棱角分明,纖毫畢顯。

  歸無咎暗暗慨嘆,沒想到道途之上又一道重大轉折,就這樣毫無征兆的出現在今日。

  歸無咎當初立下志愿,研習《通靈顯化真形圖》三千道術的道路的次第,與越衡宗任一先賢都決然不同。

  為了對抗軒轅懷,追求戰力的最大化,歸無咎本擬在三千道術全部習得、即將成就元嬰之時,一口氣凝練十八道大神通。

  而在此之前的斗戰法門,卻以第二真寶“天演鐘”駕馭“履塵劍”應對。

  雖然不久之后習得空蘊念劍,并以為“天人立地根”的證道之本。但是空蘊念劍和越衡宗十八神通乃是兩條相互獨立的修行線路,完全無有任何交集,自然更加起不到借鑒、輔佐、印證之效用。

  故而歸無咎的理念,依舊是分別追求兩道神通的戰力最大化。

  但是今日“空蘊念劍”的完全形態盡數在眼前展示,卻是徹底扭轉形勢,給了歸無咎改弦更張的依據。

  修道之人,一旦選定道途,便當心志堅凝,百折不回。但是這是由道心而言。以具體的方法和策略論,那就應當隨時變化,萬不可拘泥成法。

  時至今日,歸無咎當初立下的“十八神通”成道法門,理當進行些微調整。

  大體而言,將三千神通種子之中較強的數種保留到最后,成就威力最強的神通,這一重心不會變化;但是為了和空蘊念劍相互配合,至少可以空缺出五六個名額來,成就針對性更強、和空蘊念劍配合最佳的法門。

  此法門威力未必絕高,但是其能夠恰到好處、切中要害,實現威力的疊加,就是顛撲不破的神通。

  歸無咎心中一笑,對于此事他心中已有腹稿。只是“銓道會”迫在眉睫。料想此會之后,更大規模的挑戰之前,就是自己精研此術的時間了。

  在此地收獲雖大,但是同樣也足足耗費了歸無咎兩月時間。

  此刻對于歸無咎而言,時間已經極為緊迫。抓緊剩余不多的時間,研習妙觀智大魔尊所留“丹中之嬰”的法門,提升眼前的即戰力,才是一件更為緊迫的事。

  歸無咎自忖于此地空蘊念劍所展露的一切已經到了熟極而流的地步。心念一動,就要把放出的心神緩緩撤回,自入定外爍、神意遙感的狀態醒轉過來。

  但這個念頭剛剛產生,歸無咎神魂之中竟莫名產生一種奇異的不適感。

  歸無咎警惕心瞬間提起。

  念頭愈是潛伏于細微,他愈是不敢大意。深吸一口氣,瞬間進入神魂鑒物、福至心靈的最佳狀態,和百年前完成《九元書》時最后一步的高昂狀態難分伯仲。

  雖然此刻并無無名墨珠加持,但是歸無咎屢得機緣,修為底蘊也是今非昔比。未過多久,就尋到了心潮癥結之所在。

  歸無咎暗暗納罕,原來是虛驚一場。

  原來,并非是他遇到了什么危險警兆,而是有一樁意外的選擇出現在面前。甚至也可以說,是一樁難得的機緣。

  冥冥之中有一道諭示:此刻正是歸無咎精神力集中至最高點的時候;趁此契機,大可以進入“神通頓悟”的境界,在一日之間擬合煉化“十八神通”中的四道神通。

  這個念頭告訴歸無咎,若是錯過這次機會,選擇日后慢慢修煉,那這四道神通就不是一日成就了。每一道神通想要煉成,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神通頓悟”的機緣。

  “神通頓悟”比之道法修煉之中的“頓悟”更要難得何止十倍。并非單純的資質出眾就可以做到。

  頓漸之間,似遠實近,似乎相反,實則相成。若非天時地利人和,種種機緣湊在一起,是決計難以遇見“神通頓悟”的盛景的。

  不止如此,“神通頓悟”心潮一起,僅僅是一個啟示的“引子”,并不意味著必定成功。這一點又和尋常的道緣啟示截然不同,尤其值得注意。

  一旦失敗,其后果也異常嚴重,肉身神魂也有可能遭受重創。這種代價,完全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古往今來,有許多資質上驚才絕艷之輩,縱然得到了“神通頓悟”的機會,若是感到把握不足,寧愿放棄此道,選擇按部就班的修行法門。

  一日與十二年。

  以歸無咎的道途艱難,能夠有長驅捷徑的機會,歸無咎是決計不肯放過的。但是此間的風險,又非得盡數避過不可。

  好在歸無咎的神意敏銳,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可以說是處于古今以來金丹境界的最高峰。

  只稍稍沉下心來又細細捕捉琢磨了半盞茶功夫,就得到了精確的結論。

  此事可行。

  歸無咎能夠得到“神通頓悟”的機緣,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

  其一,越衡宗尋常真傳弟子,三千道術在靈形后期就開始準備神通雛形,一旦成就金丹境界,至少要同時煉成三至六種神通。如歸無咎這般積壓之今日。意欲一舉成功的,實在是前所未有。

  正因為拖延日久,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這一念頭便如同洪水決堤一般陡然迸發出來,其勢不可抑制。

  第二個原因是人所共見的,那就是今日參悟空蘊念劍遺跡的機緣,使得歸無咎神魂道念大受刺激。快馬揚鞭,馳騁千里,激發了自身的全部的潛力。

  這兩個原因雖然重要,但是第三個原因才是真正的根本。

  這最后一項因素,算得上是完全的機緣巧合。當年之因,今日之果,兩相結合,顯得分外切題。

  原來,歸無咎當初履足荒海之時。為了迎接以弱擊強、極有可能越階作戰的險惡環境,將《通靈顯化真形圖》中三千道術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這一經歷,把三千法中看似不起眼,但似弱實強、有以小博大潛力的法門,盡數梳理了一遍,時至今日,依舊歷歷在心。

  最終歸無咎所成就腹稿,選取神通種子為何,向何等方向吞并演化,所設計的精密方案就有八九種之多。

  當然,人所共知的是,最終被歸無咎選定、大放異彩的,是依托“元光顯化”之法煉成的分光劍術。

  此術果真在越階作戰、以寡敵眾之中顯露威能,印證了歸無咎的出色眼光。

  而其余七八種法門,因為種種限制,最終被束之高閣,權且充作幾種被廢棄的預案。

  但是歸無咎今日發現。當年所留下的備案,若是配合空蘊念劍作戰,卻是能夠起到極大的輔佐作用,說是巧若天成,也毫不為過。

  正是因為一切在心中早有腹稿,以古證今,分外親切,這才奠定了“神通頓悟”的堅實基礎。

  歸無咎稍一計算,以此為根基,成就“神通頓悟”之法的道路已經完全展現在面前。

  長嘯一聲,輕振衣袖。

  歸無咎一起身,在這荒涼黑土之中,便以南門芊、北門云錚二人為軸,或依四象,或依八陣,往復穿梭,龍行虎步。帶動氣息周流,升降繚繞。

  “神通頓悟”之法并不純粹是靜功,而是隨心所致,擬形試法,一次演示成功。

  空蘊念劍老陽一道“念動誅絕”神通。

  其法門固然省去了感氣煉劍、再以手指彈破小劍的繁瑣“形式”,整個心劍咒殺均能在心意一動之間完成;但是神意鎖定對手的存在,依舊是必須的準備工作。

  若是你不知道敵手處于何方,又如何能夠動用這一道神通?

  由此可見,能夠提升自己辨物尋人的距離遠近,等若極大的提升了在這一道神通的施法范圍;而施法范圍提高了一倍,幾乎可以視作神通威能提升了一倍。

  歸無咎此刻衣帶飄飄,往正南方向大踏步跨出三步,右手大袖一卷。似乎四十七種微小的小點凝成一團,驀然光明大放,一開一合之間,攝入歸無咎丹田之中。

  而他真寶金丹三位一體的“金丹”之上,赫然多出一條印記。整個過程,順遂無比,一氣呵成。

  歸無咎淡然道:“此法,當名為‘長空盡染’!”

  當年履足荒海,孤身行事。料敵機先、及時感知戰場態勢,是歸無咎極為關注的一項能力。

  這一枚神通種子,以其余四十六種輔佐,卻可以形成一道法門。

  此術并非釋放元氣感應,而是純粹的內煉之法。該神通法門成就之后,人修之氣息與其余山川鳥獸人物,會神魂之中的感應會形成更大的反差。

  修煉此術之人,不但感應距離更遠,甚至于對于一些藏氣斂息的隱匿功夫,又有克制之效。

  猶如一滴白色水漿和一滴黑色墨汁,同時落在一張白紙之上。其予人的觀感,是截然不同,判若霄壤。

  這一法門對于修士搜集信息、感知預警,周覽戰場,可謂大有裨益。但是百年之前歸無咎思之再三,還是并未選擇圍繞此法修煉研習神通。

  其中原因有二。

  在歸無咎以為立身根據的洞府秘地等要害之地,歸無咎已經有“心返”大陣作為倚仗。但是若是在外游斗,情形瞬息萬變,更多的仰賴于自己的絕對實力。多掌握一尺一寸的信息,所得其實有限。

  但是在今日,這一道神通和老陽之劍相互匹配,足可使其威力增加一倍。

  “長空盡染”,為輔佐“念動誅絕”而生!

  歸無咎又往東南方位踏出十余步。

  一百二十四點神通種子匯聚一體,在真寶金丹之上凝練成第二道神通種子。

  歸無咎臉上五色氣息一閃而逝,低聲道:“此法,當名之為‘隱靈攝心’!”

  此術早在歸無咎于九轉靈光殿后殿修習《通靈顯化真形圖》本經,一一遍歷三千法門時,就已經稍稍留心。

  此術看似是一道極不起眼的氣機迸裂,但是卻能在一瞬之間,構成一道幻象。歸無咎當時便想到,圍繞此術,當可以煉成一種侵蝕人心的幻術法門。

  仰仗此術在外行事,擅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謂極為便利。當初在荒海之中,歸無咎在此術和“元光顯化”之法中權衡已久,最終選擇了主修元光顯化之法。

  因為這一法門雖然堪稱是殺人不見血的手段。尤其對付功行低于自己的對手,無往而不利。但是若是敵手功行較自己為高,此術便相形見絀了。

  少陽之劍“一念回響”,縱然是一道斬斷變化的頂尖法門。但是其具體成效如何,也要看對手心志堅凝透徹到何等程度。

  假設敵手功行不遜于自己,又是修習了宛如辰陽劍山“心劍”一流的秘術,那么“一念回響”之變化咒殺法,效用恐怕會打些折扣。

  但若是在動用“一念回響”之前,先使用秘法對敵手心神撼動打擊,最后再以殺招乘虛而入。那“一年回響”的成功概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隱靈攝心”,正是與之天作之合。

  “隱靈攝心”,為輔佐“一年回響”而生!

  歸無咎又往西北方向環繞半周。雙手同時一卷。右手一百六十三枚星星點點聚攏,一口氣吞入腹中。真寶金丹之上,同時出現了第三道印記。

  “老陰”一劍,“相感相得”,借用了劍鞘之法,以飛劍之形式和敵手交手,在回合漸久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敵手人物之性,從而擴大空蘊念劍的威力。

  這劍術若要補足,其方向也是極為明確的。

  以“空蘊念劍”千錘百煉的法門,縱然是“劍鞘”實相,也是超越萬法之上的完道法門,必不虞被旁人正面破解。

  但是敵手若是不愿與你戀戰,一得空便抽身而去。那這兩法的用武之地,就要大大減少了。

  雖然劍道神通極為靈活,擅長追擊游斗。但是這唯一的破綻,卻是不可不防。

  歸無咎手中本有一道手段,那就是困敵決勝的秘法“摩羅力境”。

  但是可以預見,在相當久遠的時間內,“摩羅力境”的神通層次都是在“空蘊念劍”之上的。因而此劍也絕難在萬法歸于力道的奇異空間內施展。

  歸無咎成就的這一道法門,名為“元氣之澤”。似是氣機起伏沸騰,又似乎是磁力強弱變化。敵手陷入其中,便當如落入一團沼澤之內,難得自主。

  歸無咎當初青睞這一道神通,正是應為此術分割戰場極有妙用,最擅對付以寡擊眾、各個擊破的局面。

  但是自“元光顯化”之法被發掘出來,此術就已經打進冷宮。

  直到今日,才再次回復光彩。

  “元氣之澤”,為輔佐“相感相得”而生!

  至于最后一法,在當年歸無咎的考量之中,卻是七八種法門中最邊緣的一種。

  此法本是歸無咎打算為破解秘地禁陣所立,同樣也可以對付法寶外物,名之為“陰風蝕物”。

  但是歸無咎在外修煉,畢竟以開掘五行雜玉礦脈為主,若說破解禁陣,多半是此物和五行雜玉礦脈有幾分關聯,才有一試的價值。這個概率實在會乎其微。因此歸無咎研究了一陣,便放棄了此術。

  但是這一神通,恰好可以與“萬劍備我”并用,加快吸納煉化敵手法寶的速度。其契合之處,反而是四種法門之中最直觀的。

  歸無咎大袖一卷,一百七十三枚光點凝聚合一,丹田之中第四道神通印記凝形。

  “陰風蝕物”,為輔佐“萬劍備我”而生!

  說是一日之內成就。但是歸無咎這“神通頓悟”,由于積累太厚,竟爾在一個時辰之內,煉成四道神通。

  “十八神通躍天門”,短短一個時辰,已經成就其四。

  就在歸無咎感到意氣風發,神魂酣暢之時。突然覺出面前空蘊念劍劍氣之中,似乎隱藏著一無形之物。

  若非他神通攀升至頂點,原也不易發覺。

  毫不遲疑,一口丹氣染成墨色,如利劍一般刺向那若有若無、暗藏玄機之處。

  黑色丹氣沾染,那物瞬間顯化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浮在空中的一座徑長丈許的圓盤,三十六輪刻度宛然。

  出境的真正門戶。

  歸無咎灑然一笑。此行雖然得了極重要的機緣,但是預定目標也順手完成了,實在是一件意外之喜。原本他還顧慮若是出境之地在原先這山谷中,如今被洹沮門填平了,不免大費周折。沒想到此物竟是浮在空中。

  黃陽界一行,可謂善始善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