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萬法無咎 > 第四十四章 道歸于樸 前賢法印
  這五個字雖非杜念莎親手所書,只是攫取一點氣息自然成形。但是和石壁中先前留下的名字一樣,字跡之風采,與本人極貼合,猶如水中照影。即便真個本人親自執筆,恐怕也未必有這等神韻。

  此時杜念莎幾如風中柳絮,搖搖晃晃,幾乎一陣風就能刮跑二三里遠。

  盡力穩住幾息,杜念莎言道:“所謂天懸道上四十九人之說,乃是前輩先賢,一萬五千年來說的順口了。算上百余年來我們這一代的人物,其實上面至少該是五十一人才是。希望師兄在其中多多努力,最好,超過那人。”

  歸無咎微笑道:“不過是盡力而為罷了。師妹且放心,不會讓師妹等待太久。”

  此時杜念莎再也無力支撐,氣息一松,登時雙足離地,身軀浮空。然后猶如迎風蒲草愈升愈高,轉眼間就沒入云層之中。

  原來九周半山之中,止步于前七層者,俱是如杜煊禮、莊得功般橫拋入海。而第八層、第九層者,卻是如杜念莎這樣漂浮空中,挪移別處。

  歸無咎定了定心神。

  杜念莎所言“最好超過那人”,自然指的是軒轅懷。

  不過歸無咎心底很清楚,此事能成否,在人而不在我。

  經由和“元元”一戰臨陣突破,歸無咎在道法層次上追趕上來。同時就創造力而言,“天人立地根”的道途和金丹圓滿境界的經驗更是兩大優勢。這九周半山之上,是自己的巔峰時刻。

  但是這兩大優勢,和旁人相比固然極為重要,若比試的對象是軒轅懷,那就未必靠得住了。

  決定雙方高下的關鍵,在于軒轅懷前世宿慧點醒到哪一步。一種可能是,軒轅懷的八道宿慧止步于“練氣駐形”階段,服務于打好基礎;之后“問道長生”路中的重重妙道先暫時封印,由這一世的軒轅懷身體力行,逐步親自證得。

  若是軒轅懷走的這一條路,歸無咎在這場比拼中才有勝望。

  但如果軒轅懷走的是更霸道的路子,前世直至天尊境界的全部道法經驗完全放開,任由攫取;那么歸無咎的兩大優勢簡直微不足道。

  按理說,第一種辦法立意根深,根基更厚,遠勝過簡單粗暴的第二條路,應當是可能性更高;但是辰陽劍山行事,誰又說得準呢?

  轉身面對山崖,眼前一層薄薄的紅色霧氣所阻礙,只依稀可見,霧氣之后的山道,坡度甚為陡峭。

  歸無咎略一調息,一步邁入其中。

  在行走于九重匝道中時,歸無咎就想過,三十六萬年來,數十位天尊大能年輕時層走過的路,會是一條什么樣的路。

  不過邁過那厚不盈尺的霧氣,親眼所見后,歸無咎有些驚訝。

  沒有想象中的千容萬變、怪力亂神,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道。甚至和前九重壁畫匝道相比,眼前這條真正的“山道”似乎還要更平凡一些。

  所謂“天懸大道”,中間為一條寬約三尺的青石階梯所分隔。以目力視之,此處距離山巔約莫百丈。階梯之數,大約在千級上下。

  階梯左右兩側,各有寬約二丈有余的平滑坡道。其中左側遍布圖紋,右側空空蕩蕩。大約只相當于將前九層匝道中的“兩行書”上下之分,變成左右而已。

  山道之中,也絕無前九匝那宛如實質的壓迫力。

  暗藏的考驗,變成一種近乎“心血來潮”的靈感。若是你解不開圖中謎題,心中自然會生出一種吉兇之兆,好似冥冥中有誰在你的耳邊諄諄勸誘: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

  大道至簡,善哉斯言。

  歸無咎拾級而上。

  山道左側的圖畫,幽微簡樸,中藏妙道,歸無咎也絕不可能如先前一般筆走龍蛇,信手涂鴉即致中和。每過一圖,必須仔細審視,再三構思。

  眼前第一幅所見之圖,乃是一只二尺大小的山雀,正在低頭啄食黍米。

  歸無咎細觀一陣,此圖乍一看線條甚為粗劣,然而其中暗藏之變化,又盡得道術三味。

  壬水在上,虛中藏實;丁火在下,實中有虛。執兩用中,各得其宜。乃是一個“形神互化”之象。

  其中變化的基礎,俱是金丹境以下的基礎法門;但是一旦構成一體,于立意可謂至為高明。

  歸無咎略一思索,拔出“小苒依依”,于右側空白位置,簡簡單單勾勒幾筆,畫出一只葫蘆,漂浮在水中。乃是以水木相生之旨,包蘊“以形感氣、負氣含形”精義。

  完美解決了第一道題,往上行走幾步。

  就在此時,右側空白石壁,突然顯化出金光燦燦兩行大字:“八方六合知多少,盡在含元一氣中。”

  這兩行字風骨奇崛,野逸難馴,極有英特邁往之氣。其下五字稍小:“藏象盛若愚。”

  歸無咎恍然大悟,怪不得剛才站在“天懸大道”起點處觀看,所謂“天尊留名、萬世不磨”的遺跡,一個也不曾見著。原來,須等你提升到與之相當的高度,前人遺筆才會顯化出來。

  待看到這一行文字的作者,歸無咎吃了一驚。

  盛若愚,正是藏象三祖之本名。

  不僅如此,藏象宗近道一步邁出之前,在九宗序列中排名并不靠前。僅有的一段在九宗獨領風騷的時代,便是三祖駐世之時。

  藏象三祖盛若愚,自入道始,未嘗一敗。爭奪真君之位的法會中,僅出半力,便橫掃各宗英杰。

  成就真君之位后,好交游,與八派真君大能斗法切磋,鮮有十合之敵。證得斬分大道后的駐世階段,辰陽劍山、真曇宗亦有天尊在世,同樣不敢直攖其峰。

  三十六萬載至今,若將四十九位天尊以斗戰之能分個先后,這一位至少在前五之列。

  不過,這位藏象三祖雖然駐世無敵,但并未在完道之途上推動藏象宗前進半步。當他離開紫微大世界之后,藏象宗便再度沉寂下去。

  眼前天懸道上,倒數第一的位置,顯然足以說明,推陳出新創設新法,并非其所長。

  隨著進一步破解道上圖形,歸無咎也稍稍安心。盡管這些題目較之第一幅“山雀啄米圖”愈加艱難,但他自忖尚能應付的了。至少,在天懸大道走到半途之前,應當不會遇到實質性的阻礙。

  自盛若愚之后,一連三條顯化遺跡,均是黑蒙蒙的一片,字跡姓名全不可辨。歸無咎暗中猜想,這大約是未能成就天尊的十三位真君中人所留。

  呈現黑色且字跡模糊,多半是留字之人早已謝世。

  上行數十級,終于又遇見一行金燦燦的大字:“煉虛身在塵境外,乾坤收入玉壺中。”

  題名人“四御樂清節。”

  古今四十九位天尊之中,除卻越衡諸祖外,歸無咎于其余人之姓名所知極少。這位樂清節他便不知道是四御門第幾位祖師。

  不過這卻不妨礙他將所見所聞一一記在心中。

  就這般,一邊創作圖畫,一邊隨著天懸大道的旅途記錄各家各派、歷代天尊的箴言姓名。

  這至為崇高神圣的九周半山天懸大道之行,倒真的讓歸無咎整出一番踏春郊游、欣賞遺刻古碑的韻味來。

  一連經歷七位天尊大能遺跡,甚至見到了越衡三祖折御今。每人字跡的神采風貌、銘文箴言,都讓歸無咎大開眼界、味之再三。

  不過接下來歸無咎又作一畫完畢,卻遇見一道奇景。

  身畔突然出現一行金色字跡,出語氣魄宏大,幾可稱目空一切:“法弘一界真主宰,開化天人大道宗。”

  落款“辰陽季蒼生。”

  所稱奇的不是這箴言之妙;而是這十九個字,非止金光燦燦,竟然還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忽明忽暗,似乎其中所洋溢的生機,近在咫尺。

  歸無咎搖了搖頭,不去多想。

  不料,他雖然不遠多做無謂的猜測,答案卻自己送上門來。

  又往上行走不過十余階,同樣是又一道忽明忽暗的字跡顯露于目前:“坐臥忘機劍影孤,靈芽一點造化爐。”

  落款“原陸姜成鹿。”

  姜成鹿,歸無咎卻是知曉的。原陸宗駐世天尊,暫留下界百余載,指導穆暮修行的便是。

  這一下歸無咎縱然是下愚之人也能夠猜測得出,那字跡之所以忽明忽暗,乃是由于天尊本人尚未破界飛升而去。其氣息留在本界,為其所感,自然明暗不定。

  如今九大上宗的駐世天尊,唯有二人而已:原陸宗木劍仙,辰陽劍山“劍心輪臺主人”。

  由此可知,季蒼生,正是劍心輪臺主人的姓名。

  兩位駐世天尊之后,又漸次經歷了五位天尊遺跡,歸無咎已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半山腰處。

  道中題目也愈發玄妙難測,應付眼前一幅四重變化相連的構圖,歸無咎居然足足思考了兩刻鐘之久。

  煞費苦心推演變化,終于創制出一幅“千帆圖”完成對仗,歸無咎也不免心力交瘁,大感疲憊。

  此處和前九周匝道不同。歸無咎當機立斷,稍稍休息片刻,養精蓄銳,再行進取。

  然而,就在歸無咎風帆之上最后一點點睛之筆勾勒成形,身畔空白處又生一變,浮現出兩行文字。

  這兩行文字既非金光四射,又非昏黑不辨,而是宛如刀斧鑿刻的淡淡白色,似乎映照著留字之人功行尚在真君之下:

  “月逐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

  “越衡木愔璃。”

  經歷韓太康、寧素塵的留字之后,歸無咎心中再無多少傷懷之意。只是這位和他有“食道靈魚”之緣的小師妹,雖只是數日之緣,到底和他更加親密一些。

  樂游會上暴飲暴食,攜手同游幽明湖美景......當初半人高的小丫頭,已經先于自己一步,天懸道上留名。

  以后再相逢的機會,也實在難說得緊。

  歸無咎雖現在仍是越衡宗弟子,但若道途順利,元嬰境之后便兼得了藏象宗真傳的身份。四百年后之會,即便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也當是以藏象宗的名義出戰。

  歸無咎突然覺得,既然忽忽百年如夢,那么四百年時間,也不算太長。那看似遙遠的三十六萬載盛筵,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突然清晰了幾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