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鐵血小千戶 > 0694 高麗漢人
  蕭文明的這句話容良如是相信的,畢竟朝廷官場里,誰不知道蕭文明經營臨海屯極有成效,乃是大齊全國都數得上號的一個巨富,每年上交給朝廷的海關關稅都得要五六萬兩銀子,那他本人得有錢成什么樣子?

  一到臨海屯,親眼看到屯子繁榮昌盛的局面,容良如這才相信所謂的傳言居然沒有一句是空的——甚至還有些謙虛了……

  現在的臨海屯哪還是單純的一座屯田所,完全就是一座極其繁華的集鎮,其規模雖然不大,但是論繁華程度,絲毫不遜色于他一路途經過的金陵、蘇州等幾座大城。

  然而容良如的眼光還是太淺薄了,他看到的只是臨海屯作為商業中心的一面而已,他看不到的,則是這一座屯田所作為一部戰爭機器,已經不可停止、不可逆轉的運轉起來了。

  雖然對于征討高麗國,朝廷的決心還有所保留,但是弟弟囑咐的做好戰爭準備的要求,蕭文秀還是不遺余力地滿足了。

  就蕭文明來去京城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臨海屯里兵甲已齊、糧草已足,只待蕭文明一聲令下便可以北上高麗了。

  蕭文明倒也不忙,特意多休息了兩天,安排一下臨海屯內的各項事務,同時已經承諾參與征討高麗國的各方面力量,蕭文明也需要做一個統籌。

  這其中,明州市舶司那邊已經答應出船了,并且明州距離臨海屯不遠,東南季風正盛,鼓足風帆,一天一夜時間就到了,即便暫時用不到也處于隨時可以出發的狀態。

  倭國那邊,現如今實力最強、兵力最強的方山家是肯定要出人的,同方山家要好的幾家諸侯也已點頭答應,至于能夠提供多少兵力,還是需要按照實際情況計算。

  至于同方山家關系疏遠的幾家諸侯,倒也至少沒有表示反對——畢竟蕭文明之前在倭國爆發出來的戰斗力著實可怕,區區幾百人的兵力,便已將倭國原先戰斗力最強的一家諸侯,打得灰飛煙滅,而將一家已經瀕臨滅亡的諸侯扶上了共主的位置。

  而據現在的傳言,蕭文明的人馬已經擴充到了幾千人,他要是再次登陸倭國,那豈不是在這彈丸之地橫著走路了?

  這樣可怕的戰斗力,誰敢說半個“不”字?

  大齊國這邊,同蕭文明要好的兩處屯田所——也就是南湖城的曹瑞和上虞屯的韓天——則明確答應,只要有圣旨他們立刻出兵,但是沒有圣旨,他們也不敢隨意動用兵力。

  這兩人的立場和蕭文明差不多,都是站在本屯的利益之上的,在此基礎上,蕭文明也沒法苛求更多。

  并且這也暴露了這一回出使高麗國的一大弊端,那就是皇帝并沒有把旨意下達得十分明確,蕭文明還得多費一道手,試圖激怒高麗國,才能與其徹底開戰。

  統籌各方勢力之外,蕭文明還特意找負責鐵器作坊的馬青聊了聊。

  在蕭文明的逼迫之下,馬青倒也不負眾望,總算是緊趕慢趕地拿出了一支火槍的樣品。

  然而這只火槍同蕭文明意想之中的還是差距不小的。

  根據蕭文明的想法,最初級的火槍應該是步槍的形狀,長而細的槍管可以保證殺傷力和準確性。

  然而馬青給他的卻是一只短而粗的火槍,就跟手槍的樣子差不多……

  一問才知道,馬青這人的想象力還是不夠豐富,他制造火槍的思路,相當于就把火炮等比例縮小了,又短小、又敦實——這可不就是一把手槍了嗎?

  并且這支槍的特性也和后世手槍的特性差不多,射程近、威力小,不過好在攜帶和裝填比較方便,并且安全系數也很高。

  雖然還不盡如人意,但好歹也是一項重大的革新,可見馬新還是用了心的。

  蕭文明也不好責怪他,便將這只手槍收在身邊以防萬一,并且叫馬青趁著現在資源集中的時候,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就按照這只手槍的樣式,先量產一批出來,可以發給蕭家軍的兄弟們作為近戰武器使用;另一方面,蕭文明則畫出草圖,讓他研究步槍,有了研制成功手槍的成功經驗,或許步槍的成功也就在不遠之前了。

  到時候,蕭文明的一只腳就可以踏入火器的時代了,一支同周邊任何軍隊相比,都有代差一般優勢的蕭家軍,就終于建立起來了。

  一切準備完畢,蕭文明終于踏上了征程。

  有蕭文明三艘大海艦以及索菲亞五艘遠洋海船組成的八艘大船的航隊,在臨海港揚起風帆,仗著日漸猛烈的東南風,便向高麗國的方向航行而去。

  這又把隨從而來的禮部侍郎容良如嚇了一跳。

  他是個寒窗苦讀的書生,何曾見過這樣的西洋景,一上船就被廣袤無垠的大海震驚了……

  不過他也震驚不了多久,亞歐大陸一年一度如約而至的東南季風,再加上先進的海船配合了一眾熟練水手的操作,前后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讓在桅桿上眺望的拜占庭公主索菲亞,遠遠看見了高麗國崎嶇的海岸線。

  這一回遠征高麗,蕭文明可謂是精英盡出,一千蕭家軍的兄弟全數出征,蕭文明身邊的幾個幫手有一個不落,就連替蕭文明經營捕魚島的戴建平,也跟著一道來了。

  蕭文明之前給戴建平的任務,就是讓他收集高麗國周邊的海圖和沿海地區的地圖。

  古代的制圖技術遠遠沒有現代那樣的先進,甚至官方都沒有編制本國地圖的意識,戴建平想要收集盡可能準確的地圖,就只能在不同版本之間互相比較和取舍。

  經過這樣一番比較,戴建平比對高麗國附近海域了如指掌——雖然他這一輩子只來高麗國做過兩次生意而已……

  戴建平登上桅桿、臨高而望,取出自己繪制好的地圖反復比較,報告蕭文明:“爵爺,這里就是高麗國,并且就在其都城漢城附近!”

  高麗國不過是蕞爾小邦而已,歷來奉行“事大主義”,簡而言之就是誰強大,我就認誰做爸爸……

  而在其目力所及范圍之內,當然是中原王朝最為強大的,因此便將其首都命名為漢城,雖然有些肉麻,但孝順是真的孝順……

  只可惜,現在這個當兒子的逆反了,那嚴厲的爸爸就只能揍他一頓了……

  蕭文明所在的漢城周邊海岸線,并沒有像樣的港口,而只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漁村而已,漁村倒也有漁船碼頭,只可惜碼頭規模太小,蕭文明八艘的海船肯定是停不下的,就只能勉強停下一艘而已。

  于是蕭文明十分無奈,只能讓船舶輪流停靠,輪流卸下人員馬匹和各類物資。

  在高麗國態度還不明朗的時候,進行這種拖沓的行動無疑是十分危險的,只是高麗國的反應實在太過緩慢,蕭文明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已將半數的人馬和物資運送到岸的時候,高麗朝廷的人才剛剛趕到。

  來的人,也不過是當地的一個縣令級別的官員而已……

  并不是蕭文明的行動還沒有引起高麗國的重視,只是按照慣例,天朝的使者一般勢走陸路而來的,而像蕭文明這樣通過海路登陸,的確是出乎意料。

  不過這樣也好,“兵者詭道也”,不讓別人猜透自己的意圖,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高麗國一個基層的小官,蕭文明對他沒什么好客氣的——別說是區區的一個縣令,高麗國的任何官員,蕭文明都不會放在眼里,就是他們的國王親自來了,又能怎樣?

  于是蕭文明擺出倨傲的態度,對那官員說道:“本爵爺乃是大齊國的使者,奉命上國天子圣旨,有重要的話對你們國君講,讓你們國內說話算數的人過來迎接本官。”

  這還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蕭文明沒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小官,他的身份居然是一位在高地生活的漢人,講了一口毫無口音十分清晰流利的中原官話。

  聽了蕭文明十分直白、略顯無禮的要求,那官員并沒有被嚇倒,從容回答:“既然是天朝使者,可否帶有國書?”

  中原漢人出身,雖然侍奉的是高麗國,那么也算半個自家人了,等拿下了高麗國,怎樣統治這個國家,蕭文明還得靠著這些人呢!

  因此蕭文明收起了方才很不友好的態度,回答道:“這回天子傳的是口諭,并沒有國書帶來。但是正使——也就是本人欽封信義侯;副使——禮部侍郎容良如的名帖在此,還請通稟一聲。還有蓋著我們兩位印信的書信一封,也請帶去。”

  說著,蕭文明便遞上了這幾樣物件。

  雖然沒有國書,但是這幾件東西也很看得過眼了。

  那官員接過東西,拍了幾句馬屁,便請蕭文明在先在此處暫歇,又安排本地的鄉紳衙役奉上美酒飲食,自己都要親自跑一趟,去不遠處的國都漢城,向高麗國君稟報。

  這一套活做下來,有條有理、不卑不亢——這還只是小小一個縣令呢!

  也不知道高麗國是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這樣的水平,要真是如此的話,那征服高麗,就怕沒有那么方便……

  不過后來,溫伯明就給蕭文明吃了一顆定心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