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鐵血小千戶 > 0267 順水推舟
  這話還用你康親王說,打不打福州城的利弊得失,毅親王和戴鸞翔早就已經和蕭文明一道分析明白了。

  下令攻打福州固然容易,但拿下福州城也未必意味著白炎教治亂的一定結束,全部消滅白炎教的主力或是捉住其炎尊或圣女這兩個元兇,才是比取下一座城池更加重要的。

  這兩個戰略目的,至少要達到其中一個才行,若是現在就強攻福州,其實是于事無補的。

  更何況眼下來看,官軍也缺乏足夠的攻堅手段——福州過來是可以打的,但要是打下來,付出的代價也小不了。

  對一個沒有太大戰略價值的目標,付出那么大的傷亡,是一筆不太劃算的買賣,因此毅親王等人決策下來還是暫緩工程的為好。

  因此對于康親王提出的建議,戴鸞翔一邊表示拒絕,但也做了充分的解釋說明,心想著只要把說話說清楚了,康親王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了。

  畢竟就算康親王手上也有圣旨,但能在此處作出決斷的,最終還是毅親王他老人家,康親王不過有一個建議的權力而已,并不能夠獨斷專行地決定大軍的行動。

  然而康親王的一番言論,卻簡單而輕易地把戴鸞翔種種理由全部駁回了:“戴元帥固然是用兵的行家,說的話也都有理。但是皇上的意思應該是要迅速敉平白炎教的叛亂,以免夜長夢多,我們做臣子的應該替君父分憂啊!”

  這條理由頓時將戴鸞翔的各種分析全都壓了下去,抬出皇帝來,雖然不是天大的道理,但至少和天一樣大——畢竟在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天……

  不過就算如此,也不能靠你康親王一句話,就一手遮天吧?

  因此毅親王提出了質疑:“圣上還有這樣的旨意?老夫怎么不知道?”

  毅親王提出這樣的異議并不奇怪,當初在跟皇帝詳談平定白炎教的策略的時候,那時候提出的戰略,就是用盡量少的資源,盡可能徹底地將白炎教全部撲滅。

  要實現這樣的戰略目的,就必須要用時間和空間來換取兵力和資源上的不足,否則在上述兩個條件下,再增加一個速度上的要求,那就相當于要“多、快、好、省”全部占齊,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世界上哪有這等好事?

  不料康親王也有自己的理由:“皇叔不妨想想,皇叔和戴元帥在福建這里打的那么順手,如果皇上十分滿意的話,又何必下旨意來,要我殺入戰局呢?這豈不是多此一舉?之所以派我來,不就是為了協助二位迅速剿滅白炎教嗎?這還有什么好懷疑的?兩位在福建作戰打的曠日持久,皇上也怕二位萬一失了手,恐怕就與朝廷不利了……”

  康親王的話,其實毅親王和戴鸞翔未必完全相信,但是在這背后有一個邏輯,他們卻又是不能忽略的。

  那就是毅親王和戴鸞翔長期帶兵在外,并且其中一個是有威望的皇親國戚,另一個則是皇上還欠著人情的海內第一名將——兩個都是絕對的敏感人物。

  若不能迅速地解決戰斗,而放這兩個人在外面帶兵,皇帝能放心得了嗎?

  老實說,就康親王的這點兵力和康親王本人的才能,送到毅親王和戴鸞翔這邊,其實送和不送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這難道不也是皇帝擺出來的一種姿態嗎?再派一個地位崇高的人帶兵過來,就是為了作為牽制和掣肘的!

  眼前的形勢,禁不住讓戴鸞翔想起了當年的野驢嶺一戰,那時的用兵和用人也都超脫了純軍事的考慮,而帶上了顯著的政治色彩。

  甚至可以說,戴鸞翔被臨陣免去帶兵之職,跟他打仗打的怎么樣沒有關系;而大起朝廷全軍覆沒,同戎羌的達利可汗的用兵,也沒有最密切的關系;五十萬精兵之所以被徹底消滅,與其說是被敵人消滅的,不如說是被朝廷里這些官員消滅的!

  難道一切又要重蹈覆轍?

  皇帝臨機將不聽話的戴鸞翔和毅親王從前線換下,換上這個新來的康親王主持大局,然后康親王年輕氣盛、攻城不利,反而被白炎教抓到可趁之機敗為勝,幾乎已經被平定了的白炎教重新死灰復燃,一切功虧一簣嗎?

  野驢嶺一戰的失敗以及其后兩年的賦閑在家,如果說對戴鸞翔有什么經驗和教訓的話,那就讓他知道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受到了怎樣的責難和擠兌,都必須將軍權捏在手里,只有繼續掌握了軍權,才能掌握對局勢的絕對掌控力!

  就算不得不要因此,需要做一些違背自己內心想法的事情,但又能怎樣呢?

  至少怎么做、什么時候做、做到何種程度?至少還是受到自己所控制的。

  對于這一點,毅親王也是贊同的。

  因此兩人互相之間猛使了一陣眼色之后,毅親王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并且把話說的十分客氣:“康親王果然是皇家之內的少年才俊,要是沒有康親王的提醒,老夫和戴元帥還真悟不到這一點呢!現在康親王又帶了數千大軍趕來馳援,現在福州城外已有官軍上萬之眾,而城池圍困這么久,城中叛軍的士氣也已到了最低點,的確是一個攻城的好機會。”

  戴鸞翔也附和道:“不假不假,攻城作戰最講究一個瓜熟蒂落。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最后一擊,那就請康親王率領大軍攻城吧,我等愿效全馬之勞。”

  別說,康親王這人的自知之明還是有一些的,在初到福州之時就經過了蕭文明的一陣敲打之后,康親王也意識到了:就自己的這點軍事才能和率領的軍隊,在福州城下就根本不夠看,更沒法指揮得動毅親王手下好比蕭文明的這樣一班驕兵悍將……

  與其強行把指揮權拿在手里自取其辱,還不如做個順水推舟的姿態。

  “哎!這是哪里話?本王在兩位面前不過是個小字輩,哪敢在這里班門弄斧?要不我們看還是按照原來的,由皇叔坐鎮,戴元帥中指揮,我等齊心協力,一道把福州城攻下來,也不至于辜負了圣上的期望。”

  這番話說的是很漂亮了,并且給足了在場兩位的面子。

  既然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就沒什么好再多談的了,打吧,這就攻打福州城吧。

  如果按照之前攻打南平和蒲城的經驗,官軍是要先散布消息,動搖城中守衛的軍心,嚇得他們四散奔逃,同時打開城門就可以趁虛而入了。

  但是攻打福州城肯定是不能這樣做的,因為白炎教兩個首腦人物在城里的概率不低,要是這樣做的話,十有八九會被他們跑掉的。

  所以攻打城池的方法就只剩下一個——先封閉出路,再強行攻打下來,不讓其中的白炎教徒跑掉任何一個,等打下城池再慢慢鑒別,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現在官軍一共聚集了一萬多人馬,按照毅親王的說法,兵力是足夠的。

  但這種“足夠”也僅僅是滿足了最低要求而已,離做到游刃有余,還差著好大一截,不過勉強夠用而已。

  但是既然已經下定了攻城的決心,那就必須克服困難、排除萬難,不能有半分動搖!

  于是兩位親王和戴鸞翔以及蕭文明商議下來,制定下了這樣的部署。

  由康親王率領所部四千多人作為主力,攻打福州南門;蕭文明率領蕭家軍等蘇州府的屯田兵攻打西門;戴鸞翔率領衢州府以及在福建本地招募的人馬兩千多人攻打東門;而剩余的一千人左右,則由毅親王統率,在北門這里守候,卻并不攻擊城墻,只用來圍堵從城里跑出來的敗軍。

  這就是圍三缺一之計。

  攻打城池一定要留出一條逃生的通道,否則守城的人見沒有生路,就會頑抗到底;留下一線生機,他們抵抗的意志就會薄弱許多,對攻擊的一方而言,作戰的壓力也就會小很多。

  于是在康親王到來的第二天,所有部隊都已運動到了指定的方向。

  到第三天清早,人馬酒足飯飽之時,但聽戰鼓齊鳴,攻打福州的戰役終于揭開了帷幕!

  福州的城墻并不高大,同金陵城的城墻固然無完全無法相提并論,比蘇州城的還要差一些,也就比蕭文明所在的臨海縣城稍好一些而已。

  但是再羸弱的城墻那也是城墻啊,那也是磚砌石壘的,不是想打就能打下來的,就是用牙啃都啃不下來。

  老實說,現在官軍攻打福州的準備并沒有完全做好,手里的攻城器械不過是一些云梯而已,所謂的云梯也就是些更高的樓梯,比一般的樓梯稍微結實一點而已,算不上是什么可以改變戰爭面貌的新式武器。

  用這種方法攻城,還是需要大量的兵丁爬在云梯上面,慢慢攀登城墻,而城墻上的守軍則有居高臨下的絕對優勢,可以用各種方法對付艱難蠕動的攻城部隊。

  用這種方法攻打堅固的城墻,無論攻城的隊伍如何的英勇善戰,都不可能避免損失,蕭文明手下的蕭家軍,一個一個都是他的寶貝疙瘩,蕭文明可舍不得用來做炮灰……

  至于讓其他蘇州府的弟兄填坑當擋箭牌,這種事情蕭文明也做不出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