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數風流人物 > 癸字卷 第一百零二節 跳出窠臼,再尋天地
  “五叔一把年紀還在忙碌?”馮紫英沒有接幾個表兄的話題,而是另開一個。

  五叔就是段德鵬,他算是母親的堂弟,也是段喜生的叔父。

  “五叔身體不太好,之前腰受過傷,現在陰雨天便難受得緊。”段喜榮接上話道:“年底五叔就打算向兵部告退致仕了。”

  “哦?”馮紫英眉頭微微一皺,“楊大人和他不睦?”

  段德鵬是駐大同城的參將,當初楊元初到大同擔任總兵,也是馮唐示意段德鵬要一力支持楊元,如果現在楊元卸磨殺驢,那就有些過了。

  段喜榮搖頭,“倒不是這個原因,五叔的確年齡大了,年輕時候的病痛都出來了,身子有些吃不消了,再說了老十九現在也已經到中路擔任把總,雖然稚嫩了一些,五叔主動退下來,楊大人想必也要領情的。”

  段喜生倒沒有那么多忌諱,徑直道:“楊大人也和五叔說了,如果五叔不退,四哥便永遠沒有機會,這是朝廷的意思。”

  段喜榮沒有說話,顯然是默認了這個說法。

  孫紹祖當初掀起叛亂,全靠段喜榮壓住東路局面,才沒有導致整個新平路、北東路和東路這一片徹底崩陷,論理,如此功勞,一個分守副總兵毫無異議,但是居然被壓住了。

  便是馮紫英這個軍中升遷不太熟悉的人也知道這肯定有問題,但沒想到朝廷對馮段兩家,準確說是老爹影響力的忌諱如此之深。

  “看來咱們段家在大同打生打死地賣命,朝廷還是各種忌憚啊。”八字胡的段喜泰罵罵咧咧地說了一句。

  “就算是五叔退了,我要想升副總兵,估計也不能留在大同鎮。”段喜榮補了一句,有些悶悶地。

  “唔,朝廷自有例制,段家本籍大同,雖然軍中不避籍,但那也主要是指中低級武將,上了游擊參將,就需要考慮平衡了。”馮紫英淡淡地道:“不過去哪里,也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能去哪里?我反正無所謂了。”段喜榮攤攤手,“哪怕是寧夏甘肅固原那邊,我也沒問題。”

  九邊還是有鄙視鏈的。

  雖然西北軍現在在山東打出了勢頭,但是積弱已久,如果有選擇,肯定都不愿意去三邊四鎮。

  首選肯定是宣府和大同,然后才是薊鎮和遼東,再次才是山西、榆林,最后才是固原、寧夏和甘肅三鎮。

  不過現在局面略有變化,一批新的軍鎮出現,登萊,荊襄,淮揚,三個中原軍鎮的出現使得九邊的吸引力就未必有那么強了。

  當然這三個軍鎮情況也比較復雜。

  現在登萊鎮實際上除了水師是朝廷控制外,登萊軍其實是屬于王子騰控制的叛軍。

  而荊襄鎮戰斗力還處于一個積累階段,現在還看不出來。

  至于淮揚鎮,乃是京營五軍營的底子組建起來,轄地倒是富庶,但是其戰斗力卻被九邊將士們所不屑。

  “荊襄鎮其實是一個好選擇。”馮紫英突兀地道。

  “啊?”三人都是愕然,段喜榮更是皺起眉頭,“荊襄鎮?紫英,你莫不是在開玩笑?”

  馮紫英搖頭,“既然不能留大同,甚至我估計山西鎮那邊也不會考慮你,三邊四鎮那邊我覺得不劃算,遼東倒是有戰事,但排外心很強,四哥去了要適應許久,不如去荊襄,現在熊廷弼在那邊整軍,對楊應龍的播州叛軍我想沒問題,但是要和王子騰的登萊軍碰上,就不好說了,他自己心里也有數,孫承宗在湖廣四川呆的時間太短,再給他一年半載也許能好一些,但現在還不行,所以熊廷弼需要一個能打的。”

  一番話讓段喜榮陷入了沉思。

  不能留大同,山西鎮也難,而且那柴國柱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自己升遷之后也就是一個排序靠后的分守副總兵,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得靠軍功。

  遼東排外,哪里還有戰事可打?

  三邊那邊倒是有,但打亂軍哪里有打登萊軍的軍功顯赫?

  王子騰不是一直自詡不敗么?若是能在王子騰的登萊軍那里博得軍功,那日后就穩了。

  “紫英,你覺得我去荊襄鎮能行?”段喜榮沉吟了一下,“若是可以,我情愿早些走。”

  “當然,難道四哥對自己沒信心?”馮紫英笑了起來,“打誰不是打?說實話,登萊軍雖然不弱,但是在湖廣那邊并沒有經歷太多大的戰事,或者說沒打什么硬仗,四哥去,固原鎮那邊還留有一幫老卒,接手好生整飭一番,我覺得可以大用。”

  “我記得固原鎮那幫兵在那邊兒是打得很糟糕啊。”段喜榮還是很關心各地戰事軍務的,馮紫英一提就知曉。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蛇無頭不行,領兵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克扣軍餉喝兵血混日子的貨色,能指望他打仗?固原鎮就是被這幫蛀蟲給毀了的!”馮紫英冷笑,“這幫兵現在在那邊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四哥去了若是能得軍心,那便是一個好幫手,……”

  像段喜榮這樣調任外鎮,就算是升任副總兵,頂多也就讓你帶三五十親兵上任,基本上不會超過百人。

  百人之眾到一個動輒七八萬人馬的軍鎮中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要拉起或者培養一幫屬于自己體系如臂指使的人馬來,那可不是一件簡單事兒,沒三五年根本想都別想。

  除非你本身就具備很高的威望,還得有足夠的權力,帶來足夠的利益,才能讓那些手底下本身就有一幫人的兵頭將尾來投,這樣才能迅速壯大起來,比如馮唐到榆林后來又出任三邊總督。

  馮唐到榆林鎮時是因為他在大同擔任總兵時就積累了足夠的威望,而且馮家三兄弟口碑都很好,所以才能讓榆林鎮迅速接受他。

  即便是這樣,馮唐也沒敢說就能在榆林鎮內說一不二,一直到寧夏平叛馮唐協助柴恪和楊鶴二人主導戰事,利用寧夏平叛帶來的戰功,為跟隨他打仗的諸將們爭取到了足夠的利益,才算是完成了這一步。

  在這其中馮紫英也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為老爹出了不少力。

  要知道像柴恪和楊鶴這些文人天生就對馮唐這等武將有著不信任感,若非馮紫英從中斡旋,這寧夏平叛戰事也不可能如此順暢,馮唐也不可能從朝廷那里為武夫們爭得如此多的利益。

  像賀世賢接任榆林鎮總兵,尤世祿出任薊鎮總兵,像曹文詔、賀人龍這些人也都到遼東得到了足夠的前程,這才讓這幫武夫對馮唐心服口服,否則這天下哪里有讓人納頭就拜的好事?

  見段喜榮臉色變幻不定,段喜泰和段喜生都不做聲。

  這種事情還是要當事人自己拿主意,尤其是要離開大同去人生地不熟的荊襄鎮。

  荊襄鎮還是一個新建軍鎮,湖廣那邊的氣候也和北地大不一樣,能不能適應,這些都是問題。

  可一旦去了,在那邊兒沒混出個名堂來,再要想回來,那就難了,而且回來了也未必再有你的位置了。

  馮紫英也不好再深說,畢竟這只是一個建議,段喜榮看起來不差,但是能不能適應南邊的風格,誰也保不準。

  他只能給這樣一個建議,是機會還是災難,那可都不好說,得靠他自己去搏。

  原本都是興沖沖地來敘舊拉近感情,這一下子給了這么一個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建議,就把氣氛給弄得凝重起來,以至于段氏兄弟后續的話題都沒有多大興致了。

  什么話題還能比得過自家一輩子前途?

  三兄弟之所以提前來也是考慮到馮紫英一到大同城的話,大同總兵、大同知府這些重要官員肯定都要設宴款待馮紫英,而馮紫英又不可能在大同逗留太久,所以真要到了大同,各路神仙都要來拜會,恐怕就沒有多少時間來敘舊了,這才提前來。

  只不過得到這樣一個建議,就打亂了三人的心思。

  一直到段喜榮離開時,馮紫英才最后道:“若是四哥有意,便盡早拿定主意給我來信,兵部那邊我還算有些關系,好歹我現在也掛著兵部右侍郎的職銜,另外尚書張大人那里我也能勉強說得上話,……,反正我是覺得去荊襄是個機會,能打垮王子騰的登萊軍,這份功勞,可不是其他能比的。”

  段喜榮心事重重地點點頭:“我回去再好好考慮考慮,左右也就是一個打仗的命,在紫英你離開大同時我便給你一個答復。”

  馮紫英滿意地點點頭,他看得出來對方是動心了,甚至已經作出決定了。

  這人也還算有些見識和魄力,尋常人要離開一輩子生活的地方去一個陌生地方打拼,尤其是這把年齡了,還真很難抉擇。

  但留在大同又有多大意義?段家子弟這么多,能走出去闖出一片新天地來,為段家子弟尋找更多的機會,不是更有意義?

  這也是段家子弟中作為頭羊的責任和義務,就像自己不也一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