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數風流人物 > 丁字卷 第一百零二節 不問,專業術語暴擊
  “爺,你可算是回來了。”看見瑞祥直跳腳的模樣,馮紫英臉皮動了動,“又怎么了?”

  瑞祥撲上來,壓低聲音道:“宮里來了公公,都等了好一陣了。”

  “哦?”馮紫英也不敢怠慢,這才幾日,怎地永隆帝又坐不住了?“是周公公么?”

  “不是,是仁壽宮來的人。”瑞祥惴惴不安地道。

  仁壽宮?

  馮紫英悚然一驚。

  仁壽宮是太妃居所,太上皇清養之地大明宮便緊鄰仁壽宮,有時候太上皇也會歇腳仁壽宮。

  可自己和仁壽宮從無往來,便是太上皇那邊的大明宮也一樣,為何會是仁壽宮來內侍找自己?

  再說了,宮內召見外臣,也不符合規矩。

  除了皇帝外,便是太上皇都已經很少召見外臣了。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上皇召見外臣都會引發有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自打元熙帝退位之后,一般都不召見外臣。

  即便是要召見,也是在特殊時段,比如歲末年初召見一些老臣以示恩撫。

  尋常時候也就是一些外臣聽聞太上皇有恙,會主動去覲見看望,而且多以武勛武將為多,文臣基本上都不會親自去,而是以送帖子禮物的形式。

  遲疑了一下,馮紫英腦中也是急速運轉思考,該如何來應對此事。

  既然人家來了,而且就這么候著,肯定是打定主意要見到自己才肯走。

  這可和永隆帝派來的內侍不一樣,多是傳了話就走,便是自己不在,也就留話而已。

  來了這么久,該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要遮掩隱瞞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

  自己這府上只怕一樣有龍禁尉的眼線,怕是連自己梳攏了香菱和金釧兒的事情,都能傳到某些人耳朵中。

  “請他到外書房。”想了一想,馮紫英點點頭,泰然自若地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無需大驚小怪。

  走上仕途之路,而且是像這樣的封建王朝中的仕途,自然免不了派系、站隊、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

  馮紫英也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

  馮紫英在外書房見到了這位內侍。

  和那位周內侍有些不一樣,這一位內侍的服飾明顯就要高調鮮艷許多。

  靛藍色的袍服鑲金滾邊,帶著特有的宮廷禁紋的腰帶和高履,還有那充滿壓抑氣氛的峨冠,與自己在東書房所見的周公公截然不同。

  “翰林院修撰馮鏗見過公公。”馮紫英不卑不亢的拱手一禮,目光澄澈清亮,直視對方。

  來人應該在三十來歲,除了無須外,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內侍。

  滿臉精悍之氣,眉毛粗濃,大鼻闊嘴,甚至那雙手也是骨節粗大,不過在見到馮紫英時,仍然是規規矩矩的作揖行禮,“參見修撰大人。”

  “不客氣,公公貴姓?”

  “免貴姓戴。”精悍男子展顏一笑,“可能修撰大人有些驚訝咱家為何登臨大人府上,咱家也是受人之托。”

  “哦?”馮紫英好整以暇的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這個時候端茶當然不是送客,而是一種自謙和拉開距離的姿態。

  本以為馮紫英會好奇的問道受何人之托,但是卻沒想到馮紫英卻像是知曉內幕似的,只是簡單的“哦”了一聲,就再無聲息,一味的品其茶來。

  這讓精悍男子也是一凜。

  自己還是小覷了這一位據說是大周朝開國以來第一個以非狀元身份的新科進士入翰林除官修撰的年輕士人,居然如此沉得住氣。

  “公公,請品茶,這是本官從蘇州帶回的太湖嚇煞人香,味道奇佳,不可不嘗。”

  精悍男子有些悻悻,但是卻也還是知趣地端起茶盅,小口品了一品,微微閉目一抿,這才點頭:“果真是清香醇爽,不愧是太湖名茗。”

  馮紫英悠然一笑,卻不言語。

  精悍男子知道今日若是不啟口的話,只怕對方就會這么一直靜陪而坐,倒也有些佩服對方的隱忍和城府,當然對方敢如此這般,自然也有底蘊。

  放下茶杯,戴姓內侍清了清嗓子這才啟口道:”修撰大人,咱家今日受人之托,是想要問一問,開海舉債之略,那特許權和銀莊之事。”

  對方話語一出,馮紫英心中便有了底了。

  雖然無法判斷究竟是哪一撥人,或者是哪幾個人出手了,但是毫無疑問,開海舉債和銀莊之事都已經觸動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了。

  自己這一段時間對于除了特定之人外,一直只收帖子不見人,這讓有些人坐不住了。

  文官們固然可以通過一些渠道來了解,但是畢竟涉及到具體的方略,他們既不可能問得太細,也不會太懂其中門道。

  所以即便是馮紫英經常出入文淵閣和戶部、工部和兵部,可尋常之輩也沒有資格在馮紫英這里討個說法,尚書侍郎們有礙于身份也只可能了解大致框架,這就讓很多人如坐針氈了。

  這個某些人當然不是尋常商人們,甚至可以說不能稱之為商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混合體。

  不過能夠把這位戴公公都能支使得動,而且并不擔心自家身份被人知曉,那也說明不僅僅是商賈們的心急如焚了,而是其背后的人都發急了。

  馮紫英在下江南之前就要已經對這個所謂的江南做過一番了解,更是對江南的士紳商賈這一對矛盾結合體做過研究。

  江南士紳商賈表面上是截然對立的,士紳以田土為根基,以讀書為風氣,以結交官府為體例,對商賈更為輕視。

  而商人們則是營生為根基,以資本為紐帶,更多的是通過官府中的特定人員和一些在江南中的豪門世家來作為奧援。

  但這只是大周建國初期的情形,隨著天平時代的過去,元熙帝繼位之后,尤其是元熙二十年之后,江南士紳和商賈的界限急速模糊。

  士紳參與經營營生,特別是旁支庶出子弟更是大力從商,而商賈購置土地,子弟寄籍進入江南頂級書院如白馬、崇文書院讀書并屢屢在科考中取得好名次。

  這極大的混淆了兩大群體的界限,呈現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哦,沒想到戴公公也對這等經世濟民之道感興趣。”馮紫英并沒有拿捏什么,“只是這特許權和銀莊之事牽扯甚廣,其中涉及到諸多細節朝廷也有各種考量,甚至還要根據具體不同地域、行業門類等等來做具體評判,也要對想要參與此中者的資歷、聲譽、實力等等進行一個計議,也非某一人或者某一部就能拍板斷言,所以很難一言蔽之啊,所以下官想問一問,公公究竟想要具體問什么,做什么,求什么?”

  戴姓內侍皺起了眉頭。

  他知道這一位肯定不好打交道,但是琢磨著再怎么也不過是十六歲的少年郎君,自己挾勢而來,其背后再有人,但是也不可能無視自己背后的人,他也不相信對方會不知道仁壽宮代表著什么。

  但沒想到這廝簡直如同在宦海中打滾了數十年的老官油子,這一套接一套的官場技術術語說出來,既讓不太了解內情的自己根本無法詢問質疑其中的問題,更不知道該如何來應對對方這種以攻代守的發問。

  具體問什么,做什么,求什么,我特么怎么知道?

  戴姓內侍內心暗恨,但是卻也知道對方不是好拿捏的。

  人家問的這三個問題也沒錯啊,這張嘴問題這么大,怎么回答你?

  “呵呵,修撰大人這可把咱家給考住了。”戴姓內侍坦然一笑,“咱家都說了,咱家就是來替人問的,如何了解其中關節?不如修撰大人替我解說解說可行?”

  “當然可以,從特許權來說,那么就是朝廷準備將海貿事務對照原來沿海各地區的私下經營的貿易轉化為公平貿易,但是鑒于朝廷政策的轉變,可能帶來沿海地區貿易的混亂,為避免這種混亂,那么自然就要根據地域,比如南直、山東、遼東乃至兩浙、閩地等等,根據各地所產貨物產量規模,以及港口吞吐能力,要因地制宜,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自身從事這一行的經驗、實力規模以及對外渠道等諸多要素結合在一起,也包括其在當地的生意信譽,由地方官府先行做一個基本預判,然后再由……”

  “另外,從事特許行業,也需要細化分類,著眼長遠,對朝廷有益的,能夠幫助朝廷開拓路線和渠道的,甚至在情報收集上可以幫助行人司和兵部職方司提供支持的,也有一些優惠支持,……”

  還沒等聽到實質性的東西,戴姓內侍就已經被忽悠暈乎了。

  這特么也太能說了,但是的確人家說的好像也忒專業了,而且頭頭是道,自己仔細聽了一聽,好像還真的是那么回事。

  這的確需要什么分類指導,按需分配,因地制宜,靈活調整,立足現實,著眼長遠,……

  麻蛋,這特么也太高大上了,每一個詞兒自己好像都能懂意思,但是怎么混在這話里邊,自己就有些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呢?

  戴姓內侍走的時候眼睛都有些迷蒙了,嘴里念念有詞兒,大概是給他灌輸太多內容,深怕記不住,出門的時候險些被門檻絆了個筋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