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雙穿門:直通明末1639 > 第51章 宣撫員
  遼南明軍目前在最北面的據點是雞冠山,這里居高臨下,附近又有碧流河,沙河和復州河三條河流經過,若是河面沒封凍的話清軍想攻上去就得突破三條河流的防線,其難度可想而知。

  李子明也知道這里的重要性,于是派了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隊在這里修建了前哨基地和防御工事,作為阻擋清軍南下的第一道防線。

  由于清兵進攻在即,又有七個團八千多人的援軍攜帶著大量物資抵達雞冠山,第二師師長沈克青也親自抵達雞冠山,在山上和工事中部署了大量火炮,嚴陣以待。

  “師長,許宣撫來了。”一個士兵走過來對沈克青說道,沈克青點點頭,說道,“帶我去見許宣撫。”

  宣撫員,是李子明仿照政委制度搞出來的,當然,李子明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一個想發財的俗人而不是什么偉大的理想主義戰士,所以宣撫員的職責是,“宣”和“撫”:

  “宣”即宣傳政策和各種思想知識,包括但不限于李子明毀家紓國多么多么偉大,清兵多么多么殘暴,以皇太極為首的清廷上層多么多么無恥等等。

  “撫”則是安撫士兵的緊張情緒和激勵士氣,處置突發事件等等。

  當然,大部分士兵仍把宣撫員當做監軍,不過比起呂思齊這種根本不把普通士兵和基層軍官放在眼里的監軍,宣撫員們經常下到基層,和士兵一起的行為倒是贏得了不少士兵的好感。

  沈克青對于宣撫員沒什么意見,至少他和宣撫員許一清相處的還算不錯。

  許一清原本是遼地的一個秀才,寄籍山東之后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李子明在山東招人的時候,他覺得在山東也混不到什么前途,于是便登上了前往長生島的大船。

  前段日子李子明搞宣撫員制度的時候許一清便應聘成為了第一批宣撫員,當前大部分士兵都對清兵有刻骨仇恨,所以許一清實際上不太需要做很多工作,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李子明的意思,編寫各種或真實或夸大的清廷黑料,然后散播到清廷那邊去。

  沈克青見到許一清的時候,許一清正滿臉笑容地接待一群明顯是剃了辮子逃過來的漢民,他向這些漢民宣講了目前遼南都司的三大基本政策:按人頭分田,三年不交稅,參軍有優待。

  這群漢民看起來非常感動,許一清又好言寬慰了幾句之后見沈克青到來,便安排這些人去復州。

  安置完這批漢民之后許一清對沈克青說道,“沈師長,如你所見,這段日子有不少漢民棄暗投明,可見建奴不得人心啊。”

  沈克青點點頭,說道,“建奴兇殘暴虐,不得人心是正常的。”

  許一清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非也,不得人心是因為有遼南都司存在,遼南都司在,漢民心有所依,建奴才會失去人心,不然漢民心無所有,四顧茫然,也只能屈從建奴了。”

  沈克青想了想,說道,“許宣撫言之有理,為了遼地萬千漢民,我們這些當兵的自會竭盡全力,守護遼南。”

  許一清聞言笑了笑,接著說道,“對此我是毫不懷疑的,不過沈師長,剛才那幾個漢民可說了,建奴這次的前鋒可是原東江將士,沈師長也是東江出身……”

  沈克青立刻打斷許一清的話說道,“那些人既已剃頭降清,就已經背叛了毛大帥背叛了東江,對這種叛徒,我和我的士兵絕對不會心慈手軟。”

  許一清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說道,“沈師長知道就好,不瞞沈師長,東江兵士這么多天一個反正的都沒有,我希望沈師長不要對這些人抱太大期望而誤了遼南大事。”

  沈克青也一臉鄭重的說道,“我知道的,若是這些東江叛徒真敢前來找死,我一定會讓他們知道遼南的厲害!”

  另一邊,被沈克青和許一清兩人念叨的東江叛徒孔有德也是一臉愁容地帶著部隊進駐熊岳城,另兩個將領耿仲明和尚可喜也是愁眉不展。

  孔有德說道,“遼南可比遼鎮難打多了,看咱們手中那批火器就知道,現在有了關寧降軍和王樸的天偉軍,咱們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了,要是這一仗死傷太多恐怕咱們幾人就和包衣沒啥區別了。”

  耿仲明煩躁地說道,“那又怎么樣?你沒看遼南的傳單嗎?人家可說了,東江諸兵將皆可免,唯孔耿尚三人罪無可赦。”

  尚可喜有些默然,遼南傳單中說他“尚氏百余人死難殉國,而尚可喜竟不顧國仇家恨,剃頭降清,人之無情至此,與禽獸何異!”

  尚可喜嘆了口氣,如果可能,他也不想降清,可是孔耿二人叛明后他就成了“背叛嫌疑人”,后來東江總兵沈世魁又決心殺他,他能怎么辦呢?不剃頭的話他就得被安上叛徒的身份被殺,所以他只能真叛了。

  三人各懷心事,不久,皇太極的命令傳來,三人只得率軍前往雞冠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