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狩獵筆記 > 番外——【狩獵筆記】赤狐
  狐貍,所有人都知道,但了解的并不多。

  普通人對狐貍的認知多半停留在形象、狡猾、臭或者狐仙一類的方面。

  歸根結底,狐貍比較少見。哪怕是動物園也并不常見。

  過去幾十年,狐貍還是挺多的,后來因為偷獵和生存地縮減而逐年減少。直到現在已經是難得一見。

  不過所謂難得一見更多的是在華東華南地區,華北西北東北還是相對多一些的。

  我們口語中的狐貍,多指赤狐。

  赤狐也叫草狐、火狐等,它們的毛色比較多變,并非全是紅色,也可能是黃色、灰色或者褐色。

  不過不論毛色如何變化,身上的主要辨別特征不會變,那就是耳朵、肚皮和尾巴。

  紅色也好灰色也罷,赤狐的耳背必然是黑色的,肚皮必然是白色的,尾巴尖也必然有一撮白毛。

  如果在野外遇見毛色比較特殊的,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只瘦小的狗。

  狐貍與狗很像,但也比較好區分。比較典型的特征就是大尖耳朵、尖嘴巴、蓬松的尾巴。

  狐貍稀少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皮毛值錢。狐裘、皮草等多用狐皮,前些年市場供不應求,哪怕到了近年一些高端市場仍舊持續熱銷。

  言歸正傳。捕獵狐貍,當下環境很難說刻意針對性的捕捉,只能是偶然遇見。

  在野外遇見狐貍蹤跡,很容易被人所忽視。

  無論是蹤跡還是糞便,都與狗過于相似,而且不少狐貍喜歡在村莊附近游蕩,這更容易讓人覺得是狗留下的痕跡。實則不然。

  單從腳印來說,狐貍的腳印比狗要小很多,差不多跟四個月大左右的土狗腳印類似,糞便也要稍小一些。

  腳印方面,狐貍的指甲比狗要細長,不注意很難發現。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通過糞便是能察覺出不同的。

  狐貍的糞便中會出現大量未完全消化的動物毛發和一些漿果種子。

  這是食性上的區別,狗是肉食性動物,雖然經過人類馴化也會吃一些素食,但本質上還是趨向于吃肉吃骨頭的。

  而狐貍是徹底的雜食性動物,不考慮人類生活垃圾的話。它們的食物構成一般是嚙齒類占60%左右,蟲子占20%,漿果類占15%,鳥類占5%。

  嚙齒類主要是各種老鼠、松鼠、兔子,蟲子包括毛蟲、蠕蟲、蚯蚓還有甲殼蟲,漿果就是類似于草莓、葡萄、榛子這樣的,鳥類就不一而足了,主要看它碰運氣抓到什么鳥。

  狐貍是會爬樹的,但是沒有豹貓和果子貍那么擅長,相對于狗來說已經強出太多。

  話說回頭,確定是狐貍留下的糞便之后就容易一些了。

  捕捉狐貍最好的辦法肯定是用槍,但是在現實情況下槍并沒有那么容易碰到,所以結合實際情況來說,捕獸夾是不二選擇。

  但是狐貍是捕食者,區別于之前提到過的那些食物鏈底端的動物,狐貍是四處游蕩的,并沒有固定的行動路線,所以使用捕獸夾時與之前針對野兔和麂子時的方式方法略有區別。

  首先確定狐貍出沒的大致范圍,這一點至關重要,在發現狐貍蹤跡的位置仔細觀察,判斷它去往的方向,前方是否有狐貍棲息的位置,比如丘陵、樹林、石山、山包等等。

  只要有適合狐貍久留的地形,短時間內狐貍不會離開,換言之那里就是理想的下捕獸夾地點。

  下夾時,需要尋找一個略微閉塞的角落,最好是三面死角一面通路的地方,實在沒有這種地方也可以人為布置一下,狐貍輕易不會穿過障礙物,這是它們的習性。

  在預定位置放上誘餌,臭肉、動物內臟、活雞、活老鼠都可以,但是整體上來說,誘餌有兩個方面的區別。

  一者為氣味誘餌,二者為聲音誘餌。

  氣味誘餌容易理解,就是通過氣味吸引狐貍過來覓食,在通路的那一面路徑上設置捕獸夾即可。

  臭肉就是很好的氣味誘餌,狐貍有食腐習性,相比于新鮮肉來說,臭肉的味道更大,吸引力更強。

  聲音誘餌之前在文中也有提到過,主要通過活著的誘餌發出,比如活雞。但是雞到了夜里就會趴著不出聲,所以需要人為的弄傷它,使它發出慘叫。

  不要低估了一只雞在荒野里慘叫聲的吸引力,聲音可以傳出幾十上百米甚至更遠,這對于捕食動物來說是致命的吸引力。

  無論是用氣味誘餌還是用活物聲音誘餌,單單做這些效果還不夠保險,主要原因是狐貍這玩意警惕性太高。

  它們在自然環境下捕食,發現了獵物也會駐足不前,東張西望仔細觀察周圍環境,這也是‘狐疑’一詞的由來。

  正是因為這個習性,所以需要做出針對性的布置,那就是用氣味來打消它的疑慮。

  假如是用氣味誘餌,可以多做一些,比較經典的氣味誘餌配方:雞內臟、臭雞蛋、臭肉。混合裝袋悶三天。

  一半用作捕獸夾處的誘餌,剩下的一半就可以從五六十米外一點點拋灑,形成一條氣味線索。

  氣味線索可以很好的消除絕大多數肉食動物的警惕性。試想一下,換做我們人類,在野外突然見到了一個赤條條的美女,你第一反應是啥?

  我是覺得這很奇怪,她為什么莫名其妙出現在這里?甚至會懷疑這是不是個陷阱?又或者其他的疑慮。

  但如果是在野外的路上突然見到了一只高跟鞋,然后走出不遠又見到了一條裙子,越走發現的東西越多,你會做何感想?

  動物一樣如此,狐貍通過氣味線索發現目標,一路追尋著線索而來,就不會顯得那么突兀,它們會更加大膽。同時因為沿路拋灑的那些臭肉,使氣味散發范圍大大提高,整體引誘效果更上一層臺階。

  這個法子不僅僅是用來捕捉狐貍,大多數肉食動物都能用到這個法子,之所以稱作經典,就是因為百試不爽有口皆碑。

  除開下夾子的方式,偶然也有機會遇見狐貍洞。

  狐貍洞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因為它們本身并不擅長打洞,更多的是搶占其他動物的洞穴來加以修整。

  圖片中的洞穴不太靠譜,理解個大概就可。狐貍洞,暫且稱作狐貍洞,洞口直徑一般只有筷子那么長,有些可能會略寬一些,但絕不會太大。

  狐貍洞基本上都在向陽的土坡上,并且只有十二月到五月這段時間可能會有狐貍在洞里,因為這是它們的繁殖季節。

  其他時間狐貍并不住洞里,可能是某個巖石縫隙,某個犄角旮旯隨便對付一天。

  之所以說是對付一天,因為它們白天休息,晨昏活動,有些遠離人類干擾的地方白天也會出來活動,這個主要取決于位置,距離人類活動范圍十公里內的,基本都是晨昏活動,深夜一般也會找地方休息。

  最后來提一嘴題外話,狐貍的眼睛構造比較特殊,這是我在科普書上看來的,它們的眼睛沒有一種特殊的晶體構造,在夜晚的時候能夠把極為微弱的光線聚于一點,這樣更能夠在黑夜里看清周遭環境。

  也正是因為這個晶體,使得它們的眼睛在黑夜里看上去會閃爍著微弱的亮光。

  而且向陽、土坡的環境與我們老百姓土葬風水契合,所以墳堆里比較容易見狐貍,加之晚上它們的眼睛會發光、進出墓穴帶出磷,種種因素之下就流傳下來很多有關于狐貍的鬼怪傳說。

  反正我是不信這些的,凌晨逛墳堆家常便飯,好貨不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