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狩獵筆記 > 番外——【狩獵筆記】一
  狩獵,通俗點說打獵,要清楚的知道我們為什么打獵。

  當下的社會制度、環境保護、生物多樣化等種種保護機制之下,打獵已經是一件愈行愈遠的活動。

  但我寫這些內容,是想讓更多的人即使無法親身參與進打獵這項活動,也能夠認識到其中的知識與技術。

  我不希望多年之后,打獵變成只有極少數人才懂的一件事情,甚至到了最后再也沒了傳統獵人。

  何為傳統獵人?

  就是說主要憑借對打獵知識的了解,以較為簡易的設備工具從事打獵活動。

  那么有新式獵人或者說新式打獵的嗎?

  也是有的。

  氣動步槍、各種槍支配上熱成像,夜里只要不怕路途遙遠,到處走到處找,見到了動物就是一槍,成功率很高。

  也許是作為傳統獵人的不屑,真實的說,是對這種行為的無聲抗議,我仍舊覺得傳統狩獵方法才是值得傳承的。

  可能有人會調侃:大人,時代變了。

  或許吧,時代無時無刻不在變,但我始終覺得多留下點東西沒有錯。

  廢話到此為止,接下來進入正題。

  從新手進入打獵,或者說作為一名獵人,最基礎的是要學會辨蹤,也就是分辨獵物的蹤跡。

  我國地域廣袤,各地環境不同,動物留下的蹤跡也不一樣。

  并非說動物習性差異有多大,而是各地環境造成的這一結果。

  例如北方冬季漫長,積雪深厚,尋找動物蹤跡相對簡單清晰。中西部干旱少雨,想要通過足跡來尋找獵物,只能趁新雨之后泥濘的地方尋找到些許斷續的足跡。

  這類地方只有經驗豐富的獵人可以通過周圍地形以及對獵物的了解才能判斷出獵物的去向,暫且不談。

  除了蹤跡以外,動物吃食之后的狼藉。排泄的糞便還有尿跡都是重要的線索。

  以上種種都可統稱為尋蹤。此為打獵第一課。

  先從最簡單最常見的說起:

  尋蹤篇第一:野兔。

  以上兩張圖,都是有關野兔蹤跡的圖片。圖一為野兔慢走,圖二為野兔快速奔跑時所留下。

  細心的朋友一定發現了兩張圖片的奇怪之處,那就是慢走時野兔前后腳印分明,快跑時為何后腳印會出現在前腳印更前方?

  這就不得不提到野兔的活動習性。

  野兔的一雙后腿,極少會像人們這樣一前一后的往前走。它們更像麻雀一般,后腿是彈跳著往前蹦的。

  緩慢行動時,兔子動作幅度小,后腿發力蹬地、腰背傳輸力道、抬起前肢向前撲,前肢落地時后腿緊跟著蹦了過來。這就是圖一兔子緩慢前進時所留下的蹤跡。

  圖二,兔子快速前進。同樣是后腿蹬地發力前肢向前撲,但是因為動作幅度大,有點像人們瑜伽動作那樣,后腿的落點要在雙手之前。

  兔子整個身體像一張弓,崩緊了之后再彈出,所以造就了這樣怪異的足跡。

  與其他絕大多數動物一樣,沒有受到威脅或者驚嚇的情況下,它們絕對不會輕易做出大動作,所以正常活動中的野兔也都是緩慢前進,即雙手(前腿)并攏往前走。

  這也就是下夾子時的目標,夾兔子基本上都是夾中前腳,極少有夾中后腳的情況。

  原因之一是前腳落點小,后肢(從腳趾到腳后跟)的長度相對較長且落點不明確。

  設置鐵夾捕獵野兔只能用小號,因為中號和大號都太大,雖然增加了命中的可能性但威力過大極有可能夾斷兔子的前肢,反而被其逃脫,小號捕獸夾就不存在這個風險。

  接下來需要參考的就是糞便。

  野兔糞又叫望月砂,是一門中藥材。新鮮糞便的顏色取決于它們吃的東西。枯草、樹皮、根莖一類的食物就拉草黃色糞便,吃綠葉嫩葉就拉青黑色糞便。

  分辨兔子糞便新鮮程度也是一項重要課程。

  因為在實際捕獵野兔的活動中,糞便是比足跡更常見的線索。遇上了十天半個月之前的糞便,對于捕獵沒有實際意義,只有發現了最近一兩天留下的糞便才表明兔子近期就在周圍活動。

  不管是黃色糞便還是青黑色糞便,時間久了都將褪色為淺黃色干燥糞便,而分辨糞便新鮮度的重要依據是糞便表面的‘油光’。

  并不是真的說糞便表面有油,而是新鮮糞便表面會油光發亮,像是有一層蠟紙膜一樣。

  ‘蠟紙膜’越明顯,糞便就越新鮮,反之則越久,兩天以上的糞便失去油光,可以不用考慮。

  冬天清晨,野外一片薄霜,這時如果發現野兔糞便表面有油光,就可以肯定這是剛出貨不久的東西,野兔甚至可能就藏匿在你身邊不遠的地方。

  這就牽扯到野兔的特殊習性,遇到危險的第一反應大多數都是趴著不動(只要它們覺得周圍地形適合藏匿。)。

  例如草叢、枯葉堆、亂石堆、草叢落葉亂世等各種復雜的地形上。

  野兔遇見了人,如果距離很遠有二三十米。它們會毫不猶豫的立刻逃竄。而如果是四五米才發現人,它們就會立馬趴下不動,甚至人走到一米以內也不會動。

  眼力差的人難以發現野兔的存在,直到走到它們身邊,野兔才突然蹦跳著極速逃離,反而把人嚇了一跳。

  在野外,設置捕獸夾捕捉野兔,發現了值得設伏的糞便蹤跡之后,應當審視糞便周圍的地形。

  野兔白天大多藏匿與山邊灌木叢中,我們發現野兔糞便的地方多在林緣。

  所以野兔活動一般都是從高處往低處走,以糞便為中點,掃視周圍高處灌木叢,然后分辨出可能存在的路徑,動物也會找方便行動的路線走,很少會刻意找不方便的地方下腳。

  我們眼中的一棵膝蓋那么高的矮小草木,對于正常活動的野兔來說就是不可逾越的高墻。

  判斷出大致路徑之后,可以是兩條,也可以是三條路徑,但我們要選定一條自認為可能性最高的路徑,在下坡處埋設鐵夾,并且在路徑兩邊用樹枝等東西把路給堵得小一些,最后還要在鐵夾前方離地一指寬的高度用細小枝條攔一下。

  這個障礙物要讓兔子不覺得突兀,假如用手指那么粗的樹枝攔路,兔子要么一蹦老遠,遠遠跳過鐵夾的位置,要么扭頭去找其他路走。

  最合適就是牛奶吸管那么粗的小樹枝即可,更細一些像手機充電線那么粗也可以。

  總而言之就是要盡可能做到自然,不能突兀。

  傳統捕獵,就是與獵物斗智斗勇。

  鐵夾設置完畢,需要用一片手掌大小的葉片遮蓋,并且覆上一層薄紗細土。

  做完這些后便可以靜候佳音。

  雪地蹤跡尋兔,有時會遇見腳印突然戛然而止的情況與腳印突然變得復雜的情況,例如兔子腳印莫名其妙走了回頭路,并且在某個地方兜圈子,然后腳印沒了線索。

  遇見這種情況應當注意,野兔極有可能就在附近躲著,甚至它們的身上會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細雪。

  身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自有一套行之有效躲避敵害的方法,走著走著突然一個大跳躍躲在一旁,或者兜幾個圈子再跳躍至一旁,這就是它們的方法。

  夜間照兔需注意兔子眼睛反光并不是特別明顯,有時候要走得很近才能有所發現,有些從來沒見過燈光的野兔,遇見燈光的第一反應既不是逃跑也不是躲藏,而是立起上身好奇的觀察燈光。

  遇見這種情況需注意燈光不能晃動,一定要鎖定野兔,更不能在燈光前映出人的面孔,否則野兔立馬逃之夭夭。

  射擊、捕獸夾或者其他方法捕捉到野兔,野兔沒死的情況下,一定要雙手抓兔,一手揪雙耳一手抓兩條后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獵人不受傷。

  野兔的后腿力量很大,指甲算不上鋒利但劃破人的皮膚輕而易舉,如果不控制住后腿,很有可能被兔子所傷。

  驚慌之下被兔子逃了都是小事,嚴重的傷口發炎感染,治療不及時會危及一時。

  最后,不論使用何種方法來打獵,安全是第一要務。不僅僅是獵人自身的安全,也要顧及到他人的安全。

  使用蓄力裝置捕獵時(繩套、鐵夾等),一定要考慮到這個位置會不會有人經過,會不會對人造成危害。

  收獲獵物固然值得欣喜,可萬一傷了人,那就后悔莫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