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上門贅婿只想當咸魚 > 第353章 商人的枷鎖
  聽完李遠說的泰安帝大喜,這件事直接交給李遠辦,讓他從戶部抽調人手,組建稅收部門,歸戶部管轄。

  聽陛下說這件事歸他管,以后的稅收部門也歸他管,李遠瞬間傻眼,怎么能這樣,怎么可以這樣?

  他就是不想管,才建議陛下單獨把稅務部門劃出來的,弄了半天他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楊榮見學生欲哭無淚,只覺得他活該,他以為剛才自己說,把稅務部門給他管他就能管了嗎?

  陛下本來就有,自己管轄稅務部門的心思,就像鹽司一樣,他本來不想放手的。

  自己建議給戶部管,陛下肯定猶豫不決不想放手,最后這件事絕對不會丟給他。

  他倒好,急急忙忙的上前推,這下好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上了吧?

  太師,李遠,太傅所奏之事,朕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讓太傅在平陽府,先做一個試點。

  太傅說他想建立國醫館,讓平陽府所有老百姓看病不花銀子,買藥也不花銀子,這些銀子全部由府衙出。

  太傅想建立養老院,讓平陽府沒有人贍養的那些孤寡老人,全部去養老院生活,養老院的費用,也是由府衙出銀子。

  太傅還想在平陽府建學院,讓平陽府所有六歲以上的孩子,不分男女,全部接受六年的免費教育。

  太傅提供的教學課本,你們剛才也看過了,不知這些事,你們怎么看?

  楊榮和李遠對視一眼,心里同時想著,你都打算好了,還問我們干什么?

  小家伙在平陽府可著勁的折騰,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既然他有這份心,他們怎么會反對,讓小家伙折騰不就好了?

  小家伙提供的課本,他們剛才已經看過了,彎彎曲曲的鬼畫符,兩人都沒看懂,陛下還一直提這件事,太埋汰人了!

  陛下,太傅所奏之事事關重大,貿然整個大乾普及,若是出了差池得不償失,讓太傅在平陽府做個試點,臣認為此事可行。

  李遠,你怎么看?

  陛下,臣也認為此事可行。

  見兩人都沒意見,泰安帝讓兩人退下,拿出空白圣旨寫了起來……

  張龍接到圣旨的時候,這份圣旨有些特殊,他是一式兩份,一份是常規圣旨,陛下讓他們翁婿倆,按照張龍奏折上說的做。

  另一份圣旨是公示的,是下發給平陽府所有商戶的,張龍本來還打算,大張旗鼓的鬧出動靜來,讓大家都知道,增加商業稅是朝廷的政令。

  現在不需要了,讓岳父大人召集所有商戶,接圣旨就行了,他都不需要解釋,皇帝師兄已經幫他解釋好了!

  至于四個縣的商戶,只需要把公示的圣旨謄抄,下發到各縣就行。

  唯一令張龍心煩的是,商業稅收怎么收,皇帝師兄根本就沒說,說是讓他自行決斷,并且讓他擬一份稅收標準出來。

  稅收之事張龍不打算參與,直接交給岳父去操心,擬定各項收稅標準,也讓岳父大人做。

  這個時代對商人非常苛刻,收取商業稅,是張龍的無奈之舉,他也不想這樣。

  如果不收取商業稅,農業那邊就得一直承擔著,國家最重的稅收,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

  這個時代土地兼并嚴重,之前的一波操作,朝廷拿回來了一半的田地面積,這些田地,已經全部分了給老百姓。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乾百姓,他們手里的田地,占著大乾所有田地的大頭,減少農業稅收,對老百姓來說,才是最大的福利。

  商業方面,張龍也認真的想過,這種苛刻打壓商人的體制,絕對是不行的,因為這個時代的商人,根本沒有和朝廷爭利。

  那些礦產資源,全部收歸朝廷后,大乾的商人對大乾來說,根本就不存在威脅。

  如果再死死的壓制商人,對于大乾的前景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放開束縛商人的枷鎖,大乾的發展才能更快更好。

  張龍給皇帝師兄,又寫了一份奏折,要求皇帝師兄允許平陽府,放開對商人的束縛。

  既然是試點,就應該大膽的嘗試,勇敢的創新,張龍還要求平陽府下轄,所有的商人子弟,可以參加科舉可以入仕。

  他在奏折中告訴泰安帝,良好的商業環境,有利于大乾的發展,有利于民生的建設。

  商人多一些,朝廷的稅收相應的也會很高,不能一邊收著商業稅,還一邊打壓商人,這種行為叫又當又立,做人不能如此的不厚道。

  張龍讓花開姑姑,把奏折交給李掌柜,皇帝師兄那邊很快就可以收到。

  養老方面,張龍把養老院的圖紙畫出來,養老院張龍打算建一個就夠了,就直接建在府城,面積大一些就行。

  這個養老院不僅僅收孤寡老人,也收那些孤兒,也收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但凡沒有生存能力的孩子,養老院都收。

  這個時代的人長壽的不多,需要養老院照顧的老人不多,真正需要照顧的,是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

  國醫館的圖紙,張龍之前就已經規劃好,不需要再接著畫。

  教育方面,張龍打算把學校的面積建大一些,因為這是免費的學校,并且是個強制性的學校。

  他打算府城的所有孩子,六歲到十歲的適齡孩子,不分男女全部強制入學,這只是針對老百姓家的孩子。

  那些地主家權貴階層,他們的孩子,若是送過來也可以收,若是不送過來,他樂得省銀糧。

  發展民生方面,張龍打算等府城的路全部修好后,他就帶著小十三,每個村鎮去走走看看。

  每個村鎮的環境不一樣,適合他們的才是最好的。

  有的地方適合養魚,有的地方適合種地,有的地方適合養雞鴨,不能硬性要求老百姓,說你必須這樣做才行!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他們最熱衷的還是種地,在他們看來,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根本就沒有種地靠譜。

  鑒于這種思想,張龍估計,想要發展府城村鎮的經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