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二十三章:何以得之
  事實上,推廣種植雜交水稻,與推廣種棉,區別還是很大的!

  稻谷是糧食作物,是百姓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而棉花卻是一種經濟作物,雖然種植的意義非凡,將來獲得的收益也很大,但不能吃,是它最大的硬傷!

  道理很簡單,你若是農戶,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棉花,到了收獲的季節,堆積成山卻賣不出去,換不來錢和糧食,一家人吃什么?吃棉花么?還不得餓死?因此,百姓們接受起來,就多了一道障礙!

  若這么看,棉花都不如另外一種經濟作物——大豆!起碼,大豆也能吃啊!就算所有的榨油坊和豆腐坊全都黃了,農民收獲了豆子賣不出去,也能拿來充饑!

  可棉花呢?它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棉紡織材料,更是御寒保暖的能手,但千百年來,沒有它,老百姓也活下來了!換句話說,它更像是一種生活非必須品,有了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沒有也不至于會餓死人吧!

  由此看來,棉花的推廣種植,屬實不容易!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因為鐵腕統治者朱元璋強令推廣,才終于扎根于民間,得到了廣泛接受!因此,劉緯意圖推廣種棉,當然要付出許多代價和巨額的成本,沒有那么容易!

  可雜交水稻就不一樣了,它是一種糧食作物,百姓們接受起來,沒有多余的障礙!劉緯要想推廣種植,關鍵在于做好宣傳和配發種子的工作,只要百姓們認可,紛紛改種雜交水稻,便水到渠成了,用不著花費太大的成本!

  但是,現在的難題主要有兩點!其一,劉緯手里的稻種太少了;其二,劉緯的財力不濟,已經無法豪橫到免費把種子贈送給農戶們的程度了!

  不會吧,不就是點種糧嗎?這都給不起了?若在以往,這點玩意對劉緯來說確實不算什么,毛毛雨啦!可是現在,他還真白給不起!這筆賬,我們可以來算一算!

  益州號稱天府之國,水網縱橫,因此這里的耕地,大多以水田為主,根據劉緯所掌握的表冊數據顯示,整個益州,包括漢中平原、巴蜀平原以及南中梯田在內,目前擁有水田共計九十八萬頃!

  荊州,現在也是劉緯的領地了,那里也是江南水網之地,以水田居多,但因為新來歸附,具體田畝數字還不詳實確切,不過據劉緯粗略估計,至少也得有水田五十萬頃以上!

  不要過于驚訝這個數字,因為漢代的頃和畝,比如今的公頃和公畝,要小得多,據推算,大概僅為十五分之一!所以,益州和荊州,水田加起來有將近一百五十萬頃,其實并不夸張!

  漢代一頃地,為五十畝;一百五十萬頃水田,即為七千五百萬畝!以漢代的生產力水平,一畝水田,播種水稻,大概需要十斤(漢斤)稻種,七千五百萬畝水田,則共需稻種七億又五千萬斤!

  七億五千萬斤稻種,什么概念?按照一百二十斤一石計算,即六百二十五萬石;漢代一石稻米,大概折合現在的三十公斤左右,若想使這些水田全部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總共需要稻種二十萬噸!

  要知道,試驗田里的雜交水稻,栽培成功,所獲稻谷,才不到十萬石,其中優質谷粒,才能選為稻種,就算按照百分之五十的擇選率來計算,劉緯也才只有稻種五萬石左右,根本無法滿足兩州那么多水田,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需求!

  況且,就算是這五萬石稻種,劉緯也舍不得白給出去,畢竟稻種也是糧食啊,對于現在遇上糧食危機的他來說,更顯珍貴,不賣個高價,都未必甘心,又豈能白給!

  第一個問題,看似是個硬傷,幾乎無法解決!種子就這么些,劉緯也變不出來多余的,也只能是有多少,用多少了!

  不過,吸取了推廣種棉失敗的教訓,劉緯覺得,還是穩步推廣,不要急于求成的好,應先試點鋪開,取得成功,獲得豐收以后,再以點蓋面,逐步實現全境推廣種植,才更加穩妥!

  因而,劉緯決定,把漢中、成都、江陽、建寧、江陵、長沙等郡,設為推廣雜交水稻的試點地區,先在這些地方試驗種植,取得成功后,再帶動周圍地區,全面推廣種植!

  所以,稻種的數量,還是基本夠用的,起碼能滿足第一季推廣之用!

  那么第二個問題呢?這些稻種,劉緯舍不得白給出去,又該怎么辦?

  雜交水稻,也是個新鮮事物,甭管你的宣傳說得如何天花亂墜,老百姓沒親眼見到實際效果,也未必相信,他們還怕種了你提供的稻種,將來會顆粒無收呢,就算白給都未必會要,更別說要花錢去買了!

  在過去,這個問題,有個辦法可以解決,那就是借貸!其實劉緯就算再怎么豪橫,那么大的數量,他也白給不起,因此以往所采用的方式,大多還是借貸的模式!

  像稻種、耕牛、農具等等,若百姓們有需要,便可以找官府借貸,等到了收獲的季節,再拿糧食還本交利,這樣誰也不虧!當然,劉緯仁心仁德,更多的時候,采用的是免息借貸的方式,百姓們的負擔更輕了!

  那么,這雜交水稻的種子,是否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呢?恐怕不行!對于目前缺糧的劉緯來說,借貸與白給,實際上也差不多,就算將來能還回來,現在也是什么都見不著啊!

  這可如何是好呢?劉緯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還是要有償銷售,而且價格十分昂貴,百姓們要用糧食來換取稻種,規定每十斤糧食,換一斤稻種,而且必須當場兌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不會吧?劉緯瘋了嗎?不是說白給都未必有人肯種么,現在還賣得這么貴,能有人買嘛?我們暫且擱置這問題,先看看實際效果如何吧!

  興鼎六年末,就在下一季水稻即將播種之前,一篇名為《劉氏雜交水稻育成惠民》的新聞報道,出現在了《漢中旬報》的頭版頭條上,文中詳細介紹了這種水稻的研究栽培過程,以及高產效果,辭藻華麗,言之鑿鑿,令人一看之下,不由產生了十分的好奇心,紛紛打聽,這種水稻的種子,哪里能夠獲得!

  哪里?當然是劉緯那里啊!可事情怪就怪在,稻農們打聽來打聽去,卻發現這玩意,沒有得賣!官府的說法,眾口一詞,那就是王上今年,并沒打算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這下子,眾人的胃口被調動起來了,這種據說畝產千斤以上的神奇稻谷,王上怎么會不推廣種植呢?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街知巷聞,熱議如沸,許多百姓都在議論,到最后,竟然有人給劉緯上了一封萬民表,請求王上施恩,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劉緯接到這封萬民表,勉為其難,做出決定,今年先將少量稻種,投放市場,售賣給稻農們,以應民之所求!當然,這個消息,也是很快便出現在了《漢中旬報》的頭版頭條上!

  此消息一出,稻農們歡聲雷動,趕緊帶著糧食,去往官府兌換稻種,一時間,那些試點種植郡縣的府衙門前,都排起了長隊,購買者趨之若鶩,汗牛充棟;而那些非試點種植郡縣的百姓,就是想買也買不到!

  更出奇的是,頭一天,這稻種還是十斤換一斤的價格,到了第二天,竟然漲價了,變成了二十斤糧食,才能換一斤!可即便如此,也擋不住購買者的熱情和欲望,到最后,還是全都被搶購一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