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三十二章:彭羕獻降
  張飛一路人馬,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居然一路攻城掠地,沿著長江一線,突入蜀中,連克重鎮,竟已經打到了江州城下!

  若如此看來,張飛可比關羽猛多了!關羽那邊,與黃忠作戰了二十余天,雖然互有勝負,可是卻損失了大量糧草器械,連兒子關興都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別說勝利,連打個平手都算不上!

  難道張飛的能力比關羽還強嗎?非也!其實張飛之所以能如此順利,主要是因為如今的蜀地空虛不已,是劉緯幫了張飛的“大忙”!

  我們曾經計算過,其實益州兵馬加在一起,并不算多!其中,可以調到北線,參與北伐之戰的,也只有十萬兵馬,而且他還必須加強漢中附近的防衛力量,防止魏軍越過秦嶺,偷襲后方,那么在用兵方面,便顯得捉襟見肘!

  所以,劉緯也只能是動員了全境所有的兵馬,把其中大部分都調去了北線,而蜀中便徹底空虛了!各處城鎮,只有巡捕兵丁負責維持治安,守城之軍基本為零,又如何能夠抵擋得住荊州軍突然發動的猛烈進攻呢?

  可能有人會說,劉緯治蜀多年,深得民心,群眾基礎夯實,人望甚高,就算這些城鎮沒有守軍,防備空虛,難道當地百姓們就沒有奮起抗爭,自發地團結起來,抵御張飛的侵略軍,保衛自己的家園嗎?

  還真沒有!張飛大軍一路攻來,郡縣望風而降者多也,幾乎沒有一名百姓如期望中的那樣,奮起抵抗,保家衛國!張飛除了在魚腹縣遇上點抵抗,費了點勁外,其余城鎮,都是直接開門獻降,迎荊州軍入城的場面!

  這是怎么回事?難道巴東地區的百姓,已經不認可劉緯了嗎?他在此地,人心失盡?莫非這里的人民,把荊州軍,當成了解放自己的正義之師?當然不是!這一切,其實都“歸功”于一個人,此人便是彭羕!

  彭羕此人,為蜀中名士,在最初的情節中,曾經出現過,當初劉璋囚禁了劉緯之時,還是他主動入城,與劉璋談判交涉,保住了劉緯的性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彭羕還算是劉緯的救命恩人!

  后來,劉緯任命彭羕為江陽大學校長,此人便一直潛心治學,很少參與政事,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可是此番荊州軍侵略蜀地,卻把彭羕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就得從張飛之軍,進攻魚腹縣之前開始說起了!

  興鼎五年春,又是江陽大學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彭羕不在江陽,正好來到了巴東,因此才趕上了荊州軍侵蜀的劇變,也不知道是點正還是點背,或許正是命運的安排吧!

  如今劉緯所創建的幾所大學,儼然已經成為培養未來官員和高級技術人才的溫床,擁有學歷者,雖然必須從基層開始做起,卻無疑是給仕途助一帆風順之力,這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因此現在的大學招生,報名者踴躍,學子們一個個如過江之鯽,趨之若鶩,可不像一開始那么好進了,需要經過考試選拔方能入學,有點類似于今天的高考!

  劉緯在現代,可是經歷過高考的,作為一名考生,他對這種選拔方式自然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雖然他也承認,高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揀選方式,但是對于其中的一些弊端,劉緯卻不得不加以重視!

  比如,唯成績論,其實就不怎么合理!成績高的人,就一定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嗎?成績不好的,就一定是不可救藥嗎?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死讀書的人,考上了大學,改變了人生,而一些讀書不怎么在行,能力卻很強的人才,就可能被埋沒了!

  劉緯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父母雙亡的打擊,高考發揮失常,明明學習成績夠考上重點院校,最終卻只能屈就于一所三本草雞大學,如果沒有這段穿越的神奇旅程,恐怕他這輩子,也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而默默無聞了!

  現代中國,人口眾多,每年參加高考的學子,數以百萬計!因此,可能也不缺像劉緯這種,因某些客觀因素,而沒考上大學的人才,這就是一種拔高的方式,選的就是那些讀書也好,能力也強的精英,至于浪費和埋沒個把本來應該很有前途的人才,根本無所謂,因為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尤其漢末三國時代,人口基數急劇減少,平庸之人太多,而劉緯治國又需要大量人才,豈愿白白浪費?況且,招攬一批高分低能的書呆子,于治國也無益處!因此,他所創立的大學,雖然也要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卻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劉緯定下的原則是“才德兼備”,也就是說要考察的是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讀書讀的好,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卻是個貪婪欲望之人,也絕對不能要,這種人將來要是做了官,也是個貪官!

  可是,品德的考察是個難點,因為它不像成績那樣數字化,標準界定,都很模糊,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其實也不難,漢代不是有察舉制么,劉緯制定的選拔方式,就是考試制與察舉制,雙管齊下!

  這個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察舉制都已經執行了好幾百年,如果一朝廢除,完全改為考試,恐怕許多人也是難以適應!目前階段,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擇優錄取,也算是個過渡,既能選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也能讓人們慢慢適應,可謂兩全其美!

  不過,察舉制也有弊端,這些考生平日里的德行優劣,如何考察?會不會又墮入了像之前那樣,被有權有勢的大家世族所壟斷的局面?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劉緯決定,每到招生季,各大學校長和主要的教授們,必須親往招生區域,實際監督察舉過程和考試過程之公平,若有舞弊,嚴懲不貸!如此,算是基本上杜絕了徇私舞弊情況的發生,同時也能對考生綜合素質,實地進行全面考評和走訪調查!

  也正是因為現行的這種制度,彭羕才來到了巴東,主持和監督巴東郡的考試選拔工作,因秭歸太靠近荊州,地理位置相對較遠,他便把自己的辦事處,臨時設置在了巴東郡的魚腹縣!

  因而,就在張飛大軍突然來襲,對魚腹發動猛烈進攻之時,彭羕還在主持招生大計,卻驚聞如此噩耗!他當時的第一反應,便是號召全城軍民,奮起抵抗,絕不能允許荊州軍攻克魚腹,更不能讓他們再前進半步,哪怕玉石俱焚,也要守住魚腹這個巴蜀門戶,保蜀中全境平安!

  可是,當彭羕緊急趕往縣尉府時,所目睹的場面,卻使他改變了主意!無數巨石和火油彈丸,被荊州軍用投石機射入了城內,立時傷害了許多無辜百姓,毀掉了不少房屋,一場大火,漸成燎原之勢,光是要撲滅火災,都需要大量人力,就更別提同時還要守城了!

  況且,魚腹這里,總共才有一千余軍和幾百地方戍衛部隊,而荊州軍聽說足有兩三萬人,一眼望不到邊!就算號召百姓一同守城,他們能用手里的棍子和鐮刀鋤頭做什么?恐怕都是白白犧牲,擋不住荊州軍,整個魚腹縣也全毀了!

  正是想到這些,彭羕在見到縣尉之時,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為保百姓之平安,還是開城獻降吧!玉石俱焚,同歸于盡,絕非良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