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八章:再度議和
  出于種種考慮,司馬懿最終答應了劉緯提出的條件,釋放了一半的安定百姓出城,立刻便被漢軍接手,暫時安置在了涇水之邊的軍營內,而劉緯也是說話算話,命令全軍暫退,這場鏖戰,至此方休!

  奇怪,劉緯難道就這么好說話?說退就退?對付像司馬懿這種陰謀險詐之徒,還要講信譽嗎?假意救了百姓,再突然發兵強攻安定,有何不可呢?很簡單,因為劉緯現在也不想打了,打不動了!

  目前的益州,經濟繁榮,物產豐富,技術先進,武備精銳,確實讓劉緯在北伐的戰場上,占盡了優勢,可是無論什么資源,都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番北伐,已經持續了將近小半年時間,漢軍的消耗其實也很大!

  先說兵員吧,為了這次的北伐,劉緯幾乎調用了益州全境可以調動的所有部隊,結果打到現在,卻還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新歸附土地,需要兵力駐防,前方戰場也需要兵力進攻,顧此失彼,很難權衡!

  而且,隨著戰事加劇,漢軍傷亡也在不斷增加,雖然殲滅了數萬魏軍主力,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兵員補充十分困難,部隊越打越少!

  再說說糧草!其實在安定大戰之前,漢軍糧草供應,便出現了缺口,要不是因為帶了大量番薯,其實漢軍也會斷糧!

  造成這種局面的核心原因,便是劉緯一口氣吞下了整個涼州和隴西一帶,不僅收獲了大片的土地,更是帶來了數以幾十萬計張需要吃飯的嘴!他的胃口有點大,目前稍顯消化不良了!

  按理說,百姓們自己都有存糧,用不著劉緯給他們調撥糧食,可是對于隴西和涼州百姓來說,卻不是這樣!

  曹魏統治期間,一直沒把新歸附的西北百姓,當成自己的原生子民,橫征暴斂,盤剝壓榨,已經到了窮兇極惡,令人發指的地步!

  這一回,曹操為了準備應對劉緯可能發動的進攻,更是在全國征調糧草,西北百姓的口糧,幾乎被他們一掃而光,余存不夠一兩個月吃食,便會斷糧,從而造成大范圍的饑荒!

  況且西北地區,多荒漠高原,少平地良田,農業產出本來就十分匱乏,再加上春季播種的糧食,還得等到秋季才有收成,那么整整一個夏天,隴西和涼州百姓吃什么?肯定要餓肚子啊!

  劉緯的漢軍,既然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占領此地的,就不能不顧百姓的死活,他們雖然屬于新歸附之人,卻已經是大漢子民,劉緯又豈能坐視他們餓肚子呢?

  為了彰顯大漢之仁德,展示與曹魏不同的統治風格,更是為了籠絡和安定新歸附之民心,劉緯下令由蜀中調集了大量糧草,支援西北,其中大部分按日按量,被分發給了百姓,并在西北諸郡,設立了數十個施粥鋪,救濟窮人,只有一少部分,充作了軍糧!

  因此,現在漢軍士兵,雖然每日三餐都能吃飽,卻幾乎全是番薯,可以想見,若是劉緯命令繼續進兵,深入關中,拉長了補給線,屆時恐怕連番薯都吃不上了,再加上兵力不足,想攻入關中談何容易呢?

  還有,小半年的時間出征在外,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人困馬乏,思鄉心切,也是人之常情,漢軍士卒也是普通人,劉緯一向體恤民力,更體恤軍力,必然會開始考慮,這場北伐戰爭,是否至此,理應結束了呢?

  劉緯覺得,統一大業,任重而道遠,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當年秦國東出函谷關,剿滅六國,平定天下,不也是一步一步來,一國一國去滅么?那么自己的統一方略,也可以不必摧枯拉朽,席卷天下,而是采用步步蠶食的策略,穩步實現最終的目標!

  此番北伐,劉緯至少獲得了隴西和涼州,若能穩固占據和經營這塊地盤,廣泛推廣棉花種植,未來的經濟收益,將十分可期!同時,這里是產馬勝地,只要假以時日,劉緯將擁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這對于掃平中原的戰略,意義非同尋常!

  另外,將來漢魏兩國若再度交兵,劉緯也用不著再去翻越險峻的秦嶺了,完全可以從隴西和涼州出兵,借居高臨下的地理之利,沿平坦大道,攻略關中,擁有了一個便捷的通道和穩固的后援基地!

  如此看來,見好就收,就此結束第二次北伐戰爭,不失為上佳之策!戰爭服務于政治,仗打完了,談判必不可少,亦可通過談判,保住已經到手的利益,也是不錯的選擇!

  于是,劉緯命令大軍暫退于涇水東岸,休整待命,沒多久便等來了曹魏的談判使節,竟是鐘繇!

  司馬懿雖然位高權重,可畢竟只是率師伐敵的大將軍而已,外交事務,不可越俎代庖!

  當初,他在東線與孫權假意談判,不過是計謀,并非真正的外交談判,當然可以由他來出面;現在,司馬懿是想真真正正地與劉緯談和,并非詭計,當然不敢擅專,便及時派人趕往長安,稟報了曹操!

  戰爭持續了這么久,曹操的頭風病其實早就已經好了,但見司馬懿率人在前線與劉緯激戰正酣,他便沒有親赴安定,而是坐鎮長安等待消息,并寄希望于司馬懿能夠擋住蜀軍的進攻,以解關中之危!

  所以,當曹操接到司馬懿的奏報時,內心五味雜陳,是既感到欣慰,又有些不甘,甚至十分生氣!

  司馬懿在奏報中,謊稱此戰魏軍大獲全勝,擊退劉緯賊軍數萬,然而糧草不足,軍無續戰之力,因而建議曹操,接受劉緯主動提出的和談之議,速遣重臣,商討停戰事宜!

  司馬懿的說法,騙鬼都不信,更瞞不過曹操的眼睛,他綜合了之前的戰況報告,馬上就明白了,司馬懿這是在諱敗冒功!什么大獲全勝,純屬是往自己臉上貼金!還說什么劉緯主動提出的和議,分明是你司馬懿打不下去了,主動求和吧!因而,曹操有些生氣!

  不過,生氣歸生氣,精明的曹操也是很快領悟了司馬懿暗藏的用意!這家伙,是一箭雙雕啊,把失敗說成勝利,不僅推卸了自己身上的責任,還順便維護了曹操的顏面!

  隴西之戰,是曹操建魏稱帝后第一次用兵,雖然后來他留在長安養病,是司馬懿在替他指揮,可名義上曹操本人坐鎮西都長安,那么這場仗,就等于還是曹操御駕親征!

  可是,這場戰役,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失敗無疑!魏軍損失慘重,喪城失地,差點連關中都保不住了,何言勝利?似乎只剩下司馬懿這塊最后的遮羞布了!

  曹操身為大魏天子,豈能打敗仗?司馬懿諱敗冒功,曹操也只能是打落了門牙往肚子里咽,必須承認,因為否定了司馬懿的勝利和功績,就等于告訴天下人,他曹操打了敗仗一樣!目前曹魏才剛剛立國不久,人心不穩,暗流涌動,曹操也敗不起啊!

  于是,曹操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是咽下了這枚苦果,一面頒布詔書大肆表彰司馬懿和魏軍上下有功將士,一面派遣鐘繇,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趕往安定,與劉緯商議和談事宜!

  鐘繇是曹魏老臣,開國元勛,曹操立國,封其為太傅,可謂位高權重!曹操派他作為談判使節,足見誠意十足,更是由此可以看出,這場仗,曹操也不想再繼續打下去了!

  可是,當鐘繇抵達安定以后,來到涇水之邊的漢軍營地時,劉緯卻拒絕見他!這是怎么回事?且看下文分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