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一百章:風止浪息
  王奉為求突破困局,率領起義軍隊伍,進入了徐州,向彭城開進!豈料,此時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分歧與矛盾,導致大軍走走停停,二十多天才接近了彭城!那么,究竟是些什么樣的矛盾呢?

  首先,起義軍大部分都是兗州人,只有一少部分是來自徐州或豫州的流民,正所謂故土難離,盡管許多人心里也很清楚,繼續留在兗州,只能是死路一條,卻還是不太愿意追隨王奉,來到徐州!

  要說古代人的死心眼程度,我們現代人是絕對難以想象的,認準的事,那是八匹馬都拉不回來!其實離開兗州,不過是暫時的,也是唯一的選擇,又不是今生再不回來了,卻有不少人,因為思鄉情切,而不愿意去徐州!

  為此,王奉是說破了嘴皮子,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終于說動了這些頑固的家伙,卻還是有少數人冥頑不靈,堅決不去!還有的,一直是遲疑觀望的態度,雖然一開始跟著王奉走了,卻走著走著,就后悔了!

  這畢竟是一支軍隊,不是流民隊伍!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王奉見百般勸說無效,終于動用了首領的權威,來狠的了,下令當場斬殺了十幾名頑抗到底的義軍士兵,連帶他們的家人一起活埋致死!

  百余人的性命,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說沒就沒了,驚得所有圍觀者瞠目結舌,膽寒心懼!王奉殺人立威的目的,還是達到了,起碼在這之后,再沒有人敢反對去往徐州,全都乖乖地一起踏上了征程!可是,卻為后來的變故,埋下了禍根!

  王奉是徐州人,他身邊的親信和戍衛隊,也主要是徐州人,這些家伙踏進徐州,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其他人是背井離鄉,而他們是衣錦還鄉,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可能也正是為此,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分化!

  事情的起源,大概來自于王奉所下達的一個命令,那就是義軍進入徐州后,只掠官倉,不搶百姓!而且,所得之錢糧,一律充公,由他王奉統一調配發放!

  王奉是徐州彭城人,這里的鄉民百姓,自然也都是他的鄉里鄉親,保不齊還沾親帶故,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自己也不能再像兗州時那樣,縱兵搶掠,無所忌憚!否則,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了!

  況且,王奉率領大軍進入徐州,是打算以這里作為根據地,長期盤踞,與曹軍周旋!進而,王奉甚至還有稱王稱霸,在這里建國立業的野心和夢想!

  那么,徐州的百姓,不就是王奉的子民了么,他必須善待百姓,以便獲得人民的擁護與支持,鞏固自己的統治才行,要不然這里的人們全都反對他,位置也坐不穩吶!

  因此,王奉覺得戰略是必須要調整的,義軍也終究該有點“義”的模樣了!

  不得不說,王奉的做法,應該是深謀遠慮的正確選擇,也只有這樣,他才能在徐州站穩腳跟,繼續生存下去!可是,王奉卻忽略了一點,他的起義軍部隊里,絕大多數人,并非徐州人,而是兗州人啊!

  在古代,人們的本鄉本土情結特別濃厚,本位主義思想,根深蒂固!這些兗州兵將,見王奉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心里難免產生不滿和怨嘆,甚至開始與他離心離德!

  原來如此,你王奉是徐州人,就不許我們搶掠徐州百姓,可當初你在兗州的時候,怎么不這么說呢?是不是因為兗州不是你的家鄉,你慷他人之慨,崽賣爺田心不疼啊!

  我們大家,可都是兗州人,當初為了吃飽飯,連自己的鄉里鄉親都搶了,而你呢?為了沽名釣譽,心疼徐州百姓,卻不允許我們搶劫徐州人,哪有這個道理?

  況且,如今大災之年,官府倉稟亦是十有九空,不搶劫富戶和百姓,拿什么填飽這十幾萬人的肚皮?官府的那點存糧,還不夠每人喝一碗稀粥呢,你王奉身為領袖,如此假公濟私,處事不明,實在深失眾望,憑什么繼續領導我們!

  基于這種想法,心懷怨懟的人,是越來越多,可是因為王奉之前殺人立威之舉,確實十分嚇人,這些兗州出身的兵將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一直將這些不滿情緒憋在肚子里,難以釋懷!尤其是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天飽腹的日子,可進入徐州以后,卻天天挨餓,這種不滿情緒便越積越深了!

  其實這樣反而不好,還不如能開誠布公地提出來,或公開表達不滿,發泄一下!這種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又無從發泄,便像火山一樣暗流涌動,不斷加溫,隨時有可能爆發出來!

  而王奉呢,自從進入徐州,竟真的以一種衣錦還鄉的姿態示人,志得意滿,趾高氣昂,變得越來越驕狂,也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了!這個出身貧寒的窮小子,如今統帥十萬大軍還鄉,好不風光,他是想讓家鄉人,尤其是當年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人好好看看,他王奉如今的成就!

  有一點,讓王奉十分失望,那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孫觀,居然沒等義軍抵達彭城,就率領三千守軍逃走了!顯然,他并不想與王奉同流合污,這個如意算盤落了空!

  不過,王奉的心情還是不錯的,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彭城,并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見到這么多熟悉的父老鄉親,瘦骨嶙峋,面有菜色地眼巴巴看著自己,王奉頓起憐憫之心,下令即刻開倉放糧,讓彭城百姓們吃一頓飽飯!

  聞聽此訊,彭城上下,是一片歡呼雀躍之聲,可是跟隨王奉前來的那些兗州兵將們不干了!我們都還吃不飽,你王奉竟然拿軍糧白白分給彭城百姓?簡直混賬!

  尤其是王奉分糧還嫌不夠,他竟然拿出了許多起義以來積攢的財富,當場分發起來,更是引發了兗州兵將們的不滿!原來你小子嘴上說大公無私,卻秘藏了這么多錢財寶物,沒有分給大家啊!鼠輩蠢賊!

  正所謂金玉迷人眼,面對那么多閃亮的黃金白銀,奇珍異寶,誰能抵御得了這樣的誘惑,兗州兵將們立時嘩變了,不僅王奉被人亂刀砍死,就連整個彭城內的百姓,也幾乎被殺了個雞犬不留,洗劫一空!

  王奉,這樣一個偶然出現于歷史長河中的跳梁小丑,就這樣死于非命!不過,他倒算是死得其所,生在彭城,死在彭城,落葉歸根了!

  嘩變的兗州義軍們,屠戮劫掠了彭城之后,也不愿繼續留在徐州,便準備帶著戰利品,返回兗州!可是,他們想的挺美,卻再也回不去了!

  原來,孫觀所部,并非逃走,而是戰略性撤退,就在城內發生嘩變的同時,他早已配合州牧臧霸的部隊,悄悄地把起義軍團團包圍在了彭城!起義軍數次突圍,都因為戰斗力不濟而失敗,傷亡慘重,最后城內的糧食吃光了,他們不得已紛紛放下武器,繳械投降了!

  盡管王奉這家伙志大才疏,扮演的只是個歷史舞臺上的丑角,可他畢竟是起義軍的共主領袖!王奉的覆滅,給各地義軍以沉重的打擊,勢頭正旺的起義形勢,也是頹然而止!許多義軍,或降或逃,或死或散,最終煙消云散,灰飛煙滅!

  就這樣,一場席卷中原和北方大地的農民起義,只持續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徹底失敗了,曹操可以說是坐享其成,沒費多大力氣,便恢復了統治秩序,可是由此造成的損失,十分驚人,沒有三年五載,根本無法恢復元氣!

  更要命的是,時間很快就來到了興鼎五年,曹操與劉緯的停戰協定,就要到期了!

  (第12卷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