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十七章:以攻為守
  劉備從襄陽逃到南山口后,決意退往江陵固守,可諸葛亮卻表示強烈反對,言辭激烈,一反常態!對此,劉備深感意外,因為這也不是諸葛亮的風格啊!他不得不重視起來。

  “軍師以為,當何如哉?”劉備有些疑惑,連忙開口問道。

  “主公明鑒!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稍有差池,行將覆滅耳!”諸葛亮沒有直接回答劉備,卻把形勢的緊要程度,再次強調了一番!

  劉備一聽此言,也是將信將疑!襄陽丟失不假,可損失并不大,四萬軍,仍留有三萬余,若退守江陵,蜀軍恐怕也一時難以攻克,怎么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不至于吧!

  “此言……何解?”劉備想到這里,遲疑地追問道。

  “我軍新敗,兵無戰心,若退江陵,恐途遁者,多也!抵江陵,乃余幾何哉?江陵亦將難保,諸君恐將亡命荊南耳!”諸葛亮到此,才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確實如此,古代戰爭,一般就是這樣的規律,戰敗的一方,往往是一潰千里,士兵的紀律性不高,逃亡者甚多!若往江陵敗退,恐怕在路上,士兵就得跑一半!

  目前劉備手里這剩下的三萬人,已經是荊州目前剩下的,唯一可以調動的軍隊了!駐扎在夷陵的三萬人,根本不能動,還得時刻提防秭歸甘寧所部東進,因此能夠守衛江陵的兵馬,并不多!

  如果在敗退的路途中,再滅失大部分兵力,劉備也就只能去荊南窩著了,徹底失去了江北的根據地,那么再想有出頭之日,就根本不可能了,甚至會有覆滅之危!

  因此,諸葛亮此言,絕非危言聳聽,起碼在目前的局面下,退便意味著徹底滅亡,即將不遠!可是若不退,難道要在南山口這里,與蜀軍決戰?

  襄陽一戰,荊州諸人算是第一次正面領略到蜀軍戰斗力之強,更是領教了劉緯詭計多端,不按常理出牌的各種套路,若說決戰,恐怕誰的心里,也沒有底啊!

  “依軍師之意……乃與彼決戰此地乎?”劉備的心里也沒底,趕忙反問道。

  “非也!”誰料,諸葛亮竟然不是這個意思!

  “嗯?請軍師賜教!”這下劉備可徹底糊涂了,諸葛亮說了這么多,到底想要干什么?

  “依某所料,漢王緯,占襄陽,必未肯罷休,追兵恐將至也!我軍應緩退當陽,長坂設伏,擊之!蜀軍主力既滅,抑或取重奪襄陽之機也,以攻為守,方得生機也!”諸葛亮拱手致禮,環視諸人,這樣解釋道。

  不得不說,諸葛亮到底是諸葛亮,戰術水平如何,不去論斷,但戰略眼光確實高人一等!以攻為守,才能更積極主動,若蜀軍真的落入圈套,也許還能有反敗為勝之機!

  士氣這種東西,也是此消彼長,波動起伏!目前荊州軍新敗,士氣低落不假,可一旦打一場勝仗,士兵們必將重振勇氣與決心,屆時就算不反擊襄陽,再退往江陵,也不會潰散!也只有這么做,才能保住劉備一派勢力的最后生機!

  諸葛亮的這個建議,其實與原本歷史上的一件事,十分相似,那就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其實,依我們現在看來,憑當時蜀漢國力,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可諸葛亮為什么要不斷興師北伐,屢敗屢戰呢?

  有人認為,諸葛亮太過固執,為了實現復興漢室的大業,不惜窮兵黷武,透支民力,雖然初衷是好的,卻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甚至是造成蜀國最終滅亡的罪魁禍首!

  這種看法,就顯得幼稚單純了!蜀國之滅,絕非諸葛亮北伐之過,相反,正因為他和他的繼承者們,不懈努力,才讓蜀國延續了更長的時間!

  表面上看,北伐的目的是恢復中原,復興大漢,可實際上諸葛亮有另外的用意,他明知不能成功,卻一直堅持北伐,核心思想就是一個:以攻為守!

  在三國時代,蜀漢是最弱小的一國,偏居西南一隅,經濟欠發達,人口稀少,國力孱弱!就像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的一樣: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這絕非諸葛亮夸大其詞,而是對形勢的準確判斷!蜀國若不主動進攻,而甘愿偏安一隅,那么曹魏必定會把目標,瞄準他們!雖說蜀道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若疲于防御,應付曹魏的輪番進攻,他們能堅持多久?

  相反,諸葛亮六次北伐,主動進攻,倒是把這樣的局面反轉過來了,是曹魏疲于防御,關中和隴西地區,被攪的不得安寧,他們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攻伐蜀國了!

  這就是諸葛亮以攻為守大戰略的重要作用,也使得蜀漢政權,得以延續,沒有在短時間內覆滅亡國!

  而現在呢,諸葛亮也是敏銳而準確地判斷了形勢,大敗之下,荊州軍已是行將崩潰,此時的最佳選擇,便是以攻為守,誘使敵軍,進入伏擊圈,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重振軍威!

  諸葛亮的一番謀劃,娓娓道來,在場諸人,不由十分欽佩,紛紛點頭,甚至隨聲附和,表示贊同。就連一直看不上諸葛亮的關羽,也是默認了他的計謀,張飛那更是興奮得無以復加!

  張飛此人,是一聽打仗,就來精神!于是,他直接站了起來,向劉備拱手一禮,聲如洪鐘,爭先恐后地大聲請命道:“某愿為戰也!”

  受張飛的帶動,廖化、傅彤、馮習等人,也都紛紛站出來主動請纓,現場一時間氣氛熱烈,大家剛才那低落的情緒和氛圍,竟然也為之一振!

  目睹此狀,劉備的心里,也很激動!本來剛才已經心灰意冷的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激發了斗志!

  當然,在長坂坡引軍伏擊的最佳人選,肯定是張飛,也只能是他,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劉備同時命令傅彤和馮習為副將,擔任張飛的助手,他也不忍心打擊諸將的積極性!

  不過,只派這么幾個人去,劉備還是有點不放心,尤其張飛,遇事愛沖動,劉備也怕他惹禍,便將目光,轉移到了諸葛亮的身上,用一個滿懷期寄的目光看向他,似乎有想讓諸葛亮親自指揮這一戰的意思!

  “臣,亦愿往之!”諸葛亮何等聰明,他馬上就明白了劉備的心思,主動拱手應承道!

  其實,諸葛亮也是真的想去,因為此戰至關重要,他也不太放心魯莽的張飛,生怕會出現什么紕漏,導致前功盡棄!另外,這也將是諸葛亮親自指揮軍隊,所打的第一仗!

  嗯?不會吧?諸葛亮出山這么久了,竟然是第一次指揮打仗?還真是!自從諸葛亮投靠了劉備,他一直都是幕府智囊的身份,而且更偏重于治政,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確實從來沒有獨立指揮過大小戰役!

  也就是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提出謀劃和建議,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劉備的手中,他才是指揮者,諸葛亮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參謀長,卻并非直接上陣指揮的統帥!

  可能有人會說,一個文臣,上陣指揮什么!是的,我們可能會經常這樣覺得,可卻忽略了,諸葛亮也是正值壯年,想要建功立業的男子漢!武藝高強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親手指揮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戰,那種爽快的感覺,久居幕府之中,是絕對體會不到的!

  因此,能第一次指揮作戰,諸葛亮也是躍躍欲試,有一戰成名之心!

  --

  作者有話說:

  最近卡審核的問題,依然存在,凌晨一點,不能保證兩章全部及時更新。建議午夜等更新的朋友,上午再行閱讀,平臺何時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尚不可知,給大家造成的不便,筆者深表歉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