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四十八章:百般刁難
  荀彧本想向劉緯發難,卻不料被他一句話噎得無言以對!盡管他是大司徒,位列三公,可依照朝廷禮法,劉緯貴為王爵,荀彧在他面前也是臣子,豈有不拜之理?

  更何況,荀彧出言責難,還陰陽怪氣的,這豈是臣子應該對一名藩王的態度?在講究禮數的漢代,這么做,絕對不占理,甚至有可能因此獲罪!

  荀彧此時,真是啞巴吃黃連吶!他也好,天子劉協也罷,其實都不認可劉緯這位漢王,可劉緯的漢王爵位,又確實是天子下旨加封,名正言順!

  眼下,劉緯擺出王上的架勢,與荀彧對話,甚至出言責問,他是有口難辯!

  其實,荀彧還真不是故意失禮,只不過劉緯一上殿來,對天子表現得那么忠敬恭順,便令其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漢王劉緯,其實是個好說的人,卻沒想到,人家只敬天子,自己算哪根蔥啊!

  “微臣司徒荀彧……拜見漢王殿下!在下……失禮,請王上恕罪!”無奈,荀彧遲疑半晌,這才趕緊起身,來到劉緯面前,行了臣下面見君王之禮,非常別扭地道了歉!

  眼見荀彧如此,蒯越蒯良和一眾朝臣,也趕緊有樣學樣,按照禮數,恭恭敬敬地向劉緯行了禮,呼呼啦啦地拜倒了一大片!劉緯滿意地點了點頭,道了句:諸公免禮!

  此刻,劉緯倒是滿意了,天子劉協的臉上,卻掛不住了!這是我的皇宮大殿,諸卿也都是我的臣子,當著我的面,他們都卻向你一個藩王行禮,這也太別扭了吧!到底你是天子,還是我是天子?

  也不怪劉協會感到別扭,實際上自漢武帝以來,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沒出現過像劉緯這樣,統御一州之地,形同國中之國的藩王,雖然禮制要求還在,可卻已經幾百年沒有發生過像剛才那般情形了!

  “荀公方才所言,本王言過其實,乃憑何哉?愿聞高論!”當朝廷大臣們,向劉緯行禮過后,紛紛歸位安坐,劉緯再度審視對面的荀彧,肅顏問道。

  “豈敢……在下失言耳……”有了剛才的教訓,荀彧似乎不敢那么放肆了,趕忙拱手一禮,謹慎言道。他和其他朝廷眾臣們,倒也不是怕了劉緯,而是擔心自己無禮的行為傳揚出去,有損名聲,這是漢代士人普遍的毛病!

  “無妨!論及事者,乃無慮其位也!荀公,可暢所欲言之!”劉緯一擺手,雖然表情嚴肅,卻也相對客氣了不少,回應荀彧道。他的意思是,對事不對人,對我無禮,不行,但就事論事時,還是應該直言不諱!

  劉緯的這個態度和說法,令荀彧眼前一亮!漢王其人,深明事理,氣宇非凡吶!事是事,禮是禮,兩者不必混為一談,說的簡單,可又多少人能做到呢?

  咱們中國人,從古至今,一直強調一個原則,那就是對事不對人,以為公理!可是……您發現了么,真能做到的人,鳳毛麟角,幾乎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對人不對事!人看著不順眼,事也別想辦成;人看著順眼,不好辦也能辦成,這往往才是普遍規律!

  可劉緯呢,他一向的原則,便是對事不對人,否則張松那種令他反感至極之人,又豈能委以御史大夫之職?曾為逆臣龐羲謀士,沒少出謀劃策的鄧芝,又豈能存活性命?

  由此,荀彧不禁暗中對劉緯的認識上升了一個臺階,印象也好了一些,可是……既然你漢王這么說,就別怪我荀彧造次了!

  “既如此,請恕某斗膽妄言之!竊聞今日之益州,舉賤抑貴,禮崩樂壞,群小居廳堂之上,貴者有志無申……可當盛世之景乎?”荀彧這嘴,也是真夠刁毒,竟一股腦地指出了益州如今的許多問題所在,并質問劉緯,這些難道就是你說的盛世?

  舉賤抑貴,指的是劉緯違背了官員察舉舊制,改成了考試進入大學,畢業包分配的方式,這種做法,嚴重侵害了世家大族子弟為官出仕的權益,結果導致益州官場上下,官員大多出身不高,甚至貧民子弟,占據高位的情形出現!

  禮崩樂壞,涵蓋的內容可就多了,首當其沖的便是劉緯鼓勵和推廣的廢除跪禮改革,甚至包括禁止請座拜茶這樣細枝末節的小事,總之,無論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任何領域,在荀彧看來,擅改祖制,更行亂法,都是不對的!

  群小居廳堂之上,貴者有志無申,這句話就更惡毒了,他是在說益州官場,充斥的都是奸邪小人,而那些志向高遠,品德高尚的君子,卻毫無出頭之日!

  由此,你劉緯怎么敢自夸說,是一派盛世之景?這難道不是言過其實嗎?

  得!荀彧禮數雖然盡到了,可這毒舌卻一點沒收斂,把劉緯批駁得體無完膚!在他看來,益州非但不是所謂的盛世,反而是奸邪當道,鬼魅猖獗,壞法逆祖,一片黑暗!

  尤其是剛才,劉緯義正辭嚴地問責荀彧等人失禮,可是在他治下卻連跪禮都要廢除了,明顯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站不住腳啊!荀彧正是以此為突破口,可謂靈魂拷問,直擊人心,劉緯當如何作答呢?

  “敢問荀公,自本王主政益州,可聞有民,流離失所,溫飽不足,以至易子相食之惡事乎?”劉緯不動聲色,轉而反問荀彧,言語中,透著掩飾不住的自信。

  劉緯一直自稱“本王”,卻沒有像往日里那樣,自稱寡人,實際上是給天子劉協留點顏面,要不然,這大殿之上,兩人同稱寡人,豈不是太過尷尬,天子何以自處?

  不過,劉緯的態度是很堅決的,意思是說,你荀彧指出的這些對與不對,暫且不論,關鍵是現在益州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這……”荀彧被劉緯這么一問,又是啞口無言了!

  的確,這么多年以來,還從未聽說過益州百姓,再有溫飽不足,流離失所之事,反而倒是聽說那里的人民,幸福安樂,富足飽暖,過的是如同人間仙境一般的美好生活!

  這也是一開始,荀彧想要去投漢中的初衷之一,他也想親眼看看,傳言到底是真是假,若果真如此,只能說明,漢王劉緯,真圣主也!不過,這只是荀彧所考慮的一個方面,對于劉緯種種逆祖壞法,欺凌士人之舉,他還是不太認可的!

  荀彧畢竟是大家世族子弟,從小到大,可能連民間的土沫沫都未曾沾染過,對民生疾苦,感受不深,更是有著很強的本位主義思想作祟,言論代表的其實就是封建頑固勢力和大家士族利益!

  所以,剛才荀彧的指責,也的確是發自內心,想聽聽劉緯的解釋。可劉緯卻沒有解釋,所答之言,就一個核心思想:能讓老百姓都過上富足好日子,這就是天道!

  聞聽此言,荀彧就是想辯駁,也無言以對,因為人家劉緯占著理呢!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孔孟之道,乃儒學經典,理論基礎,萬世景仰,他荀彧,敢說個不字?

  不過,像荀彧這種精明之人,豈能三言兩語,便被說服而善罷甘休,他眼珠一轉,再度說道:

  “昔莽夫亂法,違天悖理,雖逞一時之勢,終覆滅矣;光武奉天承祖,乃成大業,中興漢室,延祚二百載也!足見祖宗之法,未可輕變,漢王擅改祖制,恐不久遠耳!”

  荀彧這段話,說的是引經據典,有禮有節,可最后那句,就顯得太不客氣了,竟詛咒斷言劉緯將來,不會有什么好下場,這誰聽了都會很生氣!

  可是,劉緯居然沒有生氣,而是微微一笑,輕輕拱手答道:“本王,謹受丞相教誨矣……”

  --

  作者有話說:

  感謝老友:教授叫獸獸的鼎力支持和豪爽打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