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八章:紡織工廠
  紡織,一直是與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密切相關的一項重要技術,早在原始社會,人們便已經開始掌握紡織術,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和象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紡織技術的國家和民族之一,尤其是各類絲織制品,也是技術最為精湛,品質最為優秀,而享譽世界,深受古今中外之歡迎和熱崇!

  因此,關于紡織,我們其實沒有什么太多需要介紹的,只強調一點,那就是我們的先人,從不缺少技術,只是缺少原材料!

  麻布和絲織品的問題,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如今劉緯擁有了棉花,可以想見,棉紡織業的興起和發展,可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劉緯從興鼎元年獲得棉花開始,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推廣種植開來,并取得了第一場收獲,這個時間的跨度,也使他有充分的余地,建造工廠,準備機械,招募和培訓工人!

  建造工廠,這對于基建狂魔劉緯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規劃好了廠址和地皮,他手下那支早已使用純熟的基建工程隊伍,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便將工廠建成了!

  然而,一座工廠的核心,不是廠房,還得是機械設備和技術工人!這兩點,劉緯又是如何準備的呢?

  我們先來說說設備吧!馬鈞此人,本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發明家,他的眾多發明中,就有織布機這一領域,因此馬鈞對紡織技術,絕對不陌生!

  不過,對于棉紡織來說,馬鈞還是個門外漢,可這也難不倒他!因為不管麻紡織還是棉紡織,道理相似,大同小異,只需要對原有的紡織機械,進行修改和微調,便能適應新的棉紡織!

  因此,馬鈞在領受了劉緯交給的任務后,率領技術研究院眾人,對新型的紡織材料,進行了一番深入研究和實驗,最終制造出了適用于以棉花為原材料的紡紗機和織布機!

  這兩部機器,主體為木制架構,都是腳踏動力式機械,憑單人即可操作,上手很容易!劉緯親身體驗了一下,感覺還不錯,可就是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太對勁!

  誠然,劉緯恨不得馬鈞現在就能發明出那種全動力或半動力的大型紡織機械來,以提高生產效率,真正實現紡織的工業化,可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盡管有水力可以利用,但在漢代這么落后的生產技術條件下,想實現后世的大器械紡織,毫無可能,同時也沒有那個必要!因此,這種已經比家庭作坊式織機,先進了不知多少倍的新式織機,屬實不錯了!

  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紡織工,操作機械揮汗如雨,紡線織布,忙得不亦樂乎的那種壯觀場面,就已經著實令人震撼,超越了不知多少時代,可謂是創舉和奇跡了!

  按理說,劉緯本應知足,怎么還覺得差點什么呢?差哪了呢?對此,劉緯一開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畢竟他穿越之前,只是個大一新生,就算懂得再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啊!

  那一段,他把這兩種新式的機械,就擺在自己的房間內,只要有空閑,便盯著反復看,如同著了魔一樣,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負責打掃房間的宮人,一不小心撞翻了紡紗機,劉緯勃然大怒之下,也是趕緊上前去扶那機器,未曾想,他突然發現了問題所在!

  那紡紗機倒在地上,原本橫向的錠子,在劉緯的視野里,變成了豎立的!他立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原來問題就在這里!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肥豬跑嗎?劉緯雖然從來沒見過紡紗機實物,可電視或者圖片上有啊,那紗錠,可一個個都是豎立起來的!而馬鈞發明的機器,紗錠卻是橫置的!

  深通歷史的劉緯,突然想起,當年英國紡紗工哈格里夫斯,能發明珍妮紡紗機,其實就是無意間發現,把若干紗錠豎著并立起來,由一個紡輪帶動,便能將生產效率,提升好多倍!

  別小看了這一橫一豎的細微之變,效果卻是天壤之別,甚至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革!

  發現了問題所在的劉緯,欣喜異常,立刻召來了馬鈞,把自己的想法和構思,詳細地講述給他!像馬鈞這種聰明絕頂的人,很快便領會了劉緯的意圖,更是發現了可以改進的空間,眼睛直放光,甚至忘記向劉緯施禮,扭頭就跑回研究院,又開始潛心琢磨起來!

  不久,一臺類似于珍妮紡紗機的新式機械,終于誕生了,被命名為馬氏紡紗機!同時,織布機也得到了改善,采用飛梭的模式,效率也更高了!

  有了這兩種可謂跨越了時空的先進設備,可以想見未來的紡織工廠將如何高效,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定將十分可觀!

  機械設備有了保障,那么人工呢?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

  丘下工業園,原本就有一家大型紡織廠,主要生產麻布制品和少量絲織品,那里的工人,多以婦女為主,且經驗十分豐富,未來的棉紡織廠,便可以從中選優,加以培訓,組成技術骨干力量了!

  當然,只有骨干力量還不夠,這么大的一家手工棉紡織廠,所需織工,何止上萬?可問題是,由于漢中工業園區,已經吸引了大量社會閑散勞動力,人力資源有些不足了!

  劉緯致力于發展手工業,之所以能招募到那么多工人,主要是因為戰亂帶來的流民和因為土地兼并失去了生產生活資料的人較多!

  可是,因為人們固有的思想意識問題,以及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問題等原因,其實大量人力還是集中在耕地之上,真正愿意或者能夠到城里來打工的人,還是相對較少!

  丘下工業園,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集中了近十萬產業工人和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這個數目,竟與張魯治下時,漢中全郡的總人口基本持平,可以說,已經把所有能利用上的人力資源,都吸引過來了!

  眼下,劉緯要新辦棉紡織廠,織工缺口,至少也得有五千之數,這么多人,從哪找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特殊的人群了,那就是孤兒。張魯的五斗米道,在蜀中傳播時,也在劉緯的鼎力支持下,創辦了許多義舍!這義舍就好像是個社會福利機構,除了救濟窮苦民眾和免費治病外,還收養因戰亂而失去父母親人的眾多孤兒!

  當然,張魯年紀大了,也是提前開始過起了退休的生活,義舍便一直由王后琪瓔來打理和經營,算是劉緯夫婦,代表漢中王室,對社會民眾的一種服務和貢獻吧!

  各地義舍,從多年以前,便開始收養孤兒,如今有不少孩子已經長大。對于他們來說,即便成人,生活依舊沒有著落,父母親人都沒有了,又哪有可以謀生的渠道?

  因此,這些孤兒當中的男孩,長到十五六歲,便紛紛主動要求參軍,既是為了謀求未來的前程和生路,也是為了報答漢王夫婦多年的養育之恩!那么女孩呢?好像除了嫁人,也沒有別的出路!

  現在好了,劉緯的漢中棉織廠要招工,正好給這些長大成人的孤兒們提供了一個就業謀生的機會,尤其是女孩們,甚至她們也不用成人,十歲便可入廠,由學徒工開始做起,從此便可以靠雙手勞作,來養活自己了!

  除了這些孤兒外,軍烈屬也是不錯的選擇!孤兒寡母的,靠劉緯發放的那點救濟金,生活也未必能好到哪去,有了這樣的就業機會,他們的生活也將得到不錯的改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劉緯此舉,可謂一舉兩得,功德無量!

  --

  作者有話說:

  感謝書友:教授叫獸獸的大力支持和傾情打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