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十一章:侍衛李宇
  此番荊州大戰,陳式所部輕騎營,可謂功勞甚巨,按理說,如何賜封陳式,都不過分,可劉緯卻沒有那么做,賞功名單里,竟然沒有他,連提都沒有提到!

  可劉緯為什么要這么做,故意打壓和忽視輕騎營的功勞,這豈不是傷了軍心士氣嗎?其實也不是一點表示沒有,對輕騎營士兵,劉緯還是給予了重賞的,卻沒封賞陳式。

  還記得嗎?這支三千人的輕騎營,是隸屬于漢中新軍的!此番荊州大戰,漢中新軍沒得到參與的機會,被撂在了一邊,若是大力提拔和獎賞輕騎營,對其他將士來說,實在不公!

  可以想見,此戰若是由漢中新軍承擔,他們一樣可以打勝仗,這可是劉緯手里的一支精銳力量,比那些地方軍戰斗力強得多!甚至戰果說不定比之前要好!

  因此,被撂在一邊,只能觀戰的他們,心里豈能平衡?出于這樣的考慮,劉緯也無法給輕騎營議處更高的功勞和獎賞!

  更何況,輕騎營目前人數太少,本來才三千人,此番大戰還損失了一千余人騎,建制太低,若提升陳式的軍職,名不副實也沒什么意義!更何況張翼、張嶷和馬忠等人,該往哪里擺呢?

  當然,對此陳式是不會有什么意見的,他因為曾經背叛過劉緯,現在無論做什么,都是一種贖罪的心態,只求盡善盡美,彌補自己曾經的過失,因此劉緯沒有封賞于他,陳式沒有二話。

  但劉緯心里有一桿秤,為大局,現在不加封他,可功勞簿上卻是一筆一筆地記錄了陳式的戰功,早晚有一天,他再次建功立業之時,劉緯將不吝賞賜,新功舊功一齊并論!

  此番賞功大會,劉緯除了賞賜提拔了有功將領,更是命人依據功分制度,提拔晉升了一批士兵成為基層軍官,并送他們去龐德公組建的漢中軍校深造,一旦畢業,必成軍中棟梁之才!

  另外,對這些百戰余生的精勇之士,劉緯也不曾忘記他們的杰出貢獻,論功行賞,每人至少分得十余畝土地和金錢萬貫!那些因戰傷致殘的士兵,也得到了體面而合理的安置,充為各郡縣武職吏員,或練兵教頭!

  而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士,其家屬也得到了相應的撫恤,授予勛章,賜以軍烈屬殊榮,發放錢糧,予以補償,并且還是原來的規矩,家中未滿十四歲的孩子和年過六旬的老人,由官府供養,直到成年或逝世!

  至此,大戰之后的余波,終于平息,劉緯處理完一切善后事宜之后,便可以騰出手來,推行政治經濟改革,積蓄實力,繼續壯大益州的力量了!可這是個細活,劉緯不得不慎重,每日所思所慮,皆是為此,經常陷入一陣沉思,半天沒有動靜。

  這一日,劉緯一如往常,在處理過繁雜公務之后,又陷入了沉思,他在謀劃著一項重大改革,只是許多細節還沒有想好。就這樣,發愣許久,劉緯終于回過神來,卻發現時辰將晚,已夕陽斜下了。

  “是何時辰?”劉緯忽然開口問道。

  “稟王上,已近酉時矣……”有人接言答道,可這個聲音劉緯聽著既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連忙抬頭來看,咦?竟然是他!

  其實,以往一般伺候在劉緯身邊的,不是張虎,就是張順,眼下兩人皆不在場。

  張虎在大戰中,受傷致殘,腳掌被砍去一半,傷愈后從此走路一瘸一拐,令人十分心痛,他自己也有些慚愧之色,不太愿意以此姿貌,令王上煩憂歉疚,便一改與劉緯形影不離的習慣,并不經常在他眼前晃悠了。

  而張順,身為中書令,理應不離左右,可現在日漸夕陽,他大概也是暫時離開了一下,去操持準備晚膳事宜,所以并不在場。

  因此,現在侍立于劉緯左右之人,不是張虎,也不是張順,而是兩名近衛士兵,隨時聽命。可其中一人,劉緯認得,竟然就是在宜城戰場上,千鈞一發之際,舍身救了自己的那名小卒!

  “竟是汝……汝何名耶?”劉緯顯得有些意外,更是內心一陣熱流涌動。此人雖然是個小卒,卻奮不顧身救了自己的性命,乃救命恩人一般,他豈能不見之而有所感動呢!

  可劉緯發現,自己到現在還不知道此人姓名,頓覺慚愧,便連忙問道。

  “啟稟王上!小人姓李,俗名魚兒,人等皆稱李魚兒也……”這小卒,見劉緯發問,略顯惶恐,卻也不卑不亢地介紹了自己。

  什么?鯉魚兒?劉緯聽清了小卒的介紹,卻頓覺有些好笑。不過,他深知,在漢末時代,出身貧寒的孩子,都沒有什么正兒八經的名字,更別提是表字。所謂俗名,就是指小名,看來這小伙連個官名都沒有。

  李魚?聽來有些別扭!既然沒有官名,劉緯便想為他賜名,稍加思慮,終于開口了。

  “寡人愿賜汝名:李宇,可善否?宇,乃遼闊之土,示我大漢威震寰宇之意!”劉緯微微一笑,以慈祥的目光,看向這小卒,用個商量的口吻問道。

  “謝王上賜名,乃榮不可勝也!”那小卒,或者現在可以稱呼他為李宇了,趕緊跪了下來,行叩首大禮,連忙謝恩道。

  “嗯……并賜字……子烈,可善否?”劉緯又稍加沉吟,為李宇賜一表字。

  子這個字,在表字當中是常用的,不是兒子的意思,而是對男子的尊稱,像孔子、孟子、墨子,其實就是這個子!至于烈字,則是劉緯對其英勇救主之舉的贊賞和鼓勵!

  “謝!王上賜字!”李宇再叩拜一禮,十分鄭重地再次謝恩道。

  原本,這段插曲,便應過去了,可劉緯突然發現,李宇此人,與一般小卒不同,在自己面前,沒顯得拘禁,舉止相對坦然,應答亦十分得體,似乎有些與眾不同!

  而且,李宇獲得劉緯賜名賜字,如此大恩,也并沒有顯得那么亢奮和喜悅,而是面色坦然和嚴肅,只略顯受寵若驚之意而已,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此人,氣質不凡啊!劉緯突然產生了這樣的感覺,并對李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子烈年方幾何?是何出身?”劉緯好奇問道。

  “啟稟王上!小人虛度十九春秋,乃江陽三灣人氏,祖上世代以漁為生也!”李宇依然是坦然自若的樣子,得體地回答了劉緯的問題。

  哦!原來是江陽人,三灣那里,原本以漁業為主,這也難怪他以魚兒為俗名,原來是漁民家庭出身,可這言談舉止……不太像啊?

  “觀汝之狀,聞汝所言,非似漁者,乃何故哉?”劉緯還是很直白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

  “此皆王上之德也,令小人得識文字,覽閱經典哉!”這個李宇,十分聰明,竟立刻領會了劉緯的意思,明白王上是在問什么,馬上給予了明確的答案!

  確實如此!自從蜀紙和印刷術廣泛使用和普及開后,益州內連百姓讀書也不再是奢望!劉緯命令漢中書局,廣泛印制的各類經典文書,價格低廉,十分易得!

  另外,劉緯還專門組織了一批隊伍,為益州百姓掃盲,深入田間地頭,連普通老農都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更別提是這些精挑細選,充任近衛的士兵們!換句話說,從李宇的身上便可以看出,劉緯推行的掃盲工作,雖然時間不長,效果卻十分顯著!

  李宇剛才的回答,不僅闡明了自己言辭得體的原因,更是順勢贊揚了劉緯的功勞,這么會說話,不禁令劉緯對他愈加感興趣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