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九章:深謀遠慮
  其實,劉緯經過深思熟慮和精確計算,魏延的三千兵,駐防上庸,也就是漢東三郡,雖稍顯不足,卻基本夠用!

  想當初,張魯統治漢中之時,在漢東三郡也僅僅布置了三千余人布防,劉表卻許多年也沒有可乘之機,原因就是地勢太過于險要!

  漢東三郡的地形是:一條漢水貫穿東西,兩側皆山地密林,除了水路,幾乎無大路可通,而漢水湍急,逆流而上是非常困難的!由陸路進攻,就需要鉆林子,非常危險和不便,因此這里其實是一處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

  而且,因為此三地一直都是戰略堡壘的地位,三座城池相對而言,較一般縣城更加堅固,劉緯也有信心加以改造和加固,使其更加難于攻克!

  更何況,一場大戰下來,曹操傷筋動骨,荊州也元氣大傷,時下確實沒有人能威脅到此地,這三千人只需要維持一般防務便可以了!即便有什么突發狀況,漢中新軍也可以就近馳援,暫無憂慮。

  但這畢竟是暫時的,短期內曹操和劉備都不會覬覦此地,但將來可就不好說了,況且劉緯可不想一直固守,偏安一隅,他早晚要北伐中原,繼續進取!那么上庸只有三千人,就不夠了!

  因此,劉緯才提出了那個期待,命魏延三五年內,打造出一支數萬人的強軍!難度是很大,可有劉緯在背后的鼎力支持,有大量錢糧裝備的提供,有先進練兵方法的輔助,也絕非不可能!

  同時,劉緯也的確是對魏延寄予了厚望!現在劉緯屬下,最堪當委以重任的人,是甘寧,首屈一指的水軍統帥,經過這么多年歷練,早可以獨當一面!但水軍統帥有了人選,步軍呢?靠張任還是嚴顏?抑或者吳懿?

  張任和嚴顏,是蜀中目前最值得信賴的統軍大將,可劉緯深知,他們是將才,卻絕非帥才!換句話說,這倆人,最多當個團長,要是讓他們當師長、軍長,甚至兵團司令,能力還是略顯不足的。

  不可否認,吳懿是個帥才,可他多少有些重文輕武,雖然為人謹慎,深通韜略,卻勇膽不足,魄力欠佳!他最擅長守城,卻不善于進攻,因此劉緯覺得,吳懿雖可委以重任,亦應以守備后方為善!

  而魏延,劉緯深知其能,有勇有謀,滿腹韜略,有元帥之才!其獨領一方,進可為劉緯攻城略地,退可為劉緯固守邊防,是獨當一面的絕佳人選!不過,他還略有欠缺,年紀太輕,經驗不足,資歷尚淺,都是硬傷!

  因此,此番劉緯對魏延委以如此重任,實際上也是對他的歷練和進一步的考驗!

  身為主君,對臣下的信任,肯定,也必須是有限度的,魏延此人野心太大,鋒芒畢露,劉緯也不敢保證他的忠心,就是堅如鐵石!通過駐防上庸,劉緯也想進一步觀察魏延,看他究竟忠心不二,還是有投機之嫌!

  因此,別說劉緯無兵可派,就是有,也不能給魏延,以防他有異心。同時,如果魏延能治理好上庸這偏僻之地,三五年后真的拉起一支數萬強軍,不僅他的忠心得以通過考驗,也證明劉緯沒看錯人,魏延的能力也得到了檢驗!

  另外,劉緯此舉更有深層次的權謀考慮!如今的他身為漢王,已經是名正言順地統領整個益州,所有人都是他的臣僚,與以往不同,劉緯也得注重一些馭下之術了!

  請問,如果你作為一國之王,是希望臣屬們團結一氣,鐵板一塊,還是喜歡他們互相爭斗,黨錮不止?恐怕,許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團結和諧的團隊,才是最有戰斗力的嘛!

  可是您有沒有想過,如果臣下們全都團結一心,他們若是忠誠于你還好,若是生了異心,還鐵板一塊,那你這個首領,不就危險了嗎?說干掉你,就干掉你,到時候沒有任何人會出來阻攔和救駕!

  因此,對于一位領袖來說,臣下們團結一氣,實際上是很恐怖的,尤其是他們還會以某一個人為首,那就更會令其如坐針氈了!

  舉個例子,其實蜀漢丞相諸葛亮,就多少有那么點這種意味,雖然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千古忠臣之楷模,可實際上劉禪心里是什么滋味?估計也挺難受,甚至有時心驚膽戰!

  對于主君來說,臣下們搞派系,互相爭斗,其實并不可怕,只要君主英明,能控制好這個度,非但沒有弊,反而很有利!有競爭,臣僚們也才更積極玩命表現,君主只要能居中調和,游刃有余,不使矛盾激化,便能使團隊之合力更強!

  眼下的益州,便多少有些這樣的苗頭了!即便劉緯希望臣僚們團結一心,和睦共處,也是奢望!人心是最復雜的,劉緯就算再怎么高明也杜絕不了黨爭的出現!

  益州原來在劉璋的統治下時,便有東州士人與益州本土士族之間的爭斗,而且顯然劉璋的政治手腕不夠高明,令雙方斗得如烏眼雞一樣,矛盾激化,影響了整個大局!

  劉緯統領益州以來,在他的英明領導下,益州群僚似乎空前地團結起來,再不見有黨爭之象,可劉緯深知,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曹操這樣危險的對手,大家一致對外,還顧不上搞爭斗呢!

  眼下,大戰方息,蜀中必將迎來若干年和平穩定的局面,正所謂飽暖思異,不用打仗了,安享太平的同時,這些家伙多余的精力,便會慢慢地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了!而黨爭,勢必將會有所抬頭!

  中國的古代歷史,就是一部權謀爭斗的歷史,即便英明神武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從來沒有杜絕過大臣之間的爭斗,更何況是劉緯呢!深知此理的他,從來沒抱那種奢望,而是深知,應該以政治手腕調和控制,而非強力打壓!

  自從劉緯掌權益州以來,有不少荊州人才,紛紛前來投奔,皆被劉緯委以重用,慢慢地這些人便形成了一派!按理說,荊州士人,也該屬于東州人一黨,可是因為他們的數量漸漸多了起來,已經成了氣候,便脫離了東州一派,自成體系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益州,共有三股政治勢力:本地大族、東州士人和荊州新駿!

  荊州集團,是后崛起的政治勢力,現在的實力還太弱,說是能自成體系,其實也還牽強,而劉緯對魏延的大力拔擢和重用,無異于為荊州集團,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魏延雖然是汝南人,并不是荊州本地人,可是他出仕于荊州,又是最后歸附而來,當然屬于荊州新駿之一員,劉緯重用和抬舉了他,必然使益州臣僚中的荊州一派,乘勢崛起!

  可劉緯為什么要故意力挺荊州一派勢力?這不是給自己統治下的益州添亂嗎?因為在劉緯看來,原本的益州土著和東州士人,這么多年下來,早已是一潭死水,缺乏活力,他們需要點新鮮的刺激,以有充足的動力!

  有了競爭,便有了動力,魏延作為荊州集團一份子,得評首功,身居高位,那些益州人見了,還不奮發圖強,更為勤勉?若非如此,其自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劉緯的眼里,可是不揉沙子,哪管你追隨和投靠的先后早晚,只論功勞高低!

  不過,劉緯雖有此意,卻把魏延安排到了上庸,遠離益州權力核心,這也是為了給蜀中本土士族和東州士人一定的緩沖,以免矛盾過激,另外也是對魏延的關懷,不想使他陷入無休止的爭斗中,而無暇建功立業!

  高!真高!我們的主人公劉緯,早已褪去了大一新生的青澀,經過多年歷練,成長為經驗豐富,深通權謀的優秀政治家了,而他時下才年僅二十二歲!

  --

  作者有話說:

  感謝:小宇66191的打賞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