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二章:獨攬東吳
  孫權此番荊州大戰,可謂是最大的輸家!空費錢糧兵馬,卻未能實現吞并荊州的夙愿,只獲得了江夏一郡。索性天子下旨,封他為吳侯,后將軍,兼領揚州和交州的結果,算是聊以慰藉,不算太虧!

  周瑜和魯肅,背著孫權私下里與劉緯談判,擅自答應條件的舉動,到頭來還是沒能獲得孫權的原諒,他因此懷恨在心,對此二人失去了最后的信任!

  但大戰過后,江東損失太大,孫權當以穩定內部為先,便暫時放過了二人,未做計較,相反還依照朝廷旨意,令周瑜和魯肅,去往江夏和柴桑赴任太守之職。他自己,則率軍回到了江東。

  回歸江東的孫權,與劉備類似,也是大封群臣!如今的他地位高了,加封臣屬時,也再不用那么小家子氣,顯得十分豪爽!可是,他列出的封賞名單,卻是讓人著實看不懂!

  在孫權的這份名單里,地位最高的,不是周瑜,更不是張昭,卻是孫邵!他加封其為揚州別駕,安東將軍,封蘇縣亭侯!另外,顧雍被孫權加封為交州別駕,安南將軍,封揭陽亭侯!

  換句話說,在孫權眼中,此二人才是功勞最大,也是他最為信任和重用之人,這上哪說理去!

  當然,周瑜的封爵地位,即便不如孫邵和顧雍,也被孫權加封為安西將軍和隨縣亭侯的爵位,看似依然大權在握,可真正有實權的官職,依然是大都督兼江夏太守而已。

  張昭相對比較慘,他沒有獲得任何封爵和官位,只得侯府長史一職!當然,目前的吳侯府,是統領江東的核心權力機構,張昭這個主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地位還是很高的,只是聽起來不那么光鮮亮麗吧!

  最慘的當屬魯肅,孫權免去了他贊軍校尉及將軍府從事之職,僅任命他為柴桑太守,僅此而已,別無其他!

  由孫權的這份晉賞名單來看,他實際上是在對江東,或者現在可以稱東吳的權力結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動了大手術!孫權此舉的目的很明顯,大戰之后,東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權臣當道的格局,早已不適應他的要求,孫權要獨攬所有大權!

  孫邵此人,雖具才德,可他相比周瑜和張昭,還差得很遠,能力相對有限,更為主要的是,孫邵不是江東人士,在本地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和人脈基礎,孫權任命他為揚州別駕,他根本不能勝任,那么便只能仰仗孫權!換句話說,孫權等于是把揚州政務,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孫邵不過是個跑腿的代言人罷了!

  顧雍此人,才能卓著,又是江東顧氏一族子弟,為人性格謙遜,圓滑世故,從來不令孫權難堪,他委任顧雍為交州別駕,既等于拉攏和重用了江東顧氏,又把自己的控制和影響力,深入到了交州一帶!而且,不讓顧雍在吳郡本地任職,也是避免了他與當地大族休戚與共,沆瀣一氣的弊端。

  況且顧雍初到交州,人生地不熟,很難有什么施展的空間,必須倚賴和仰仗孫權助力才行,這樣交州便也等于由孫權直接統屬一樣,他還是大權在握,杜絕了顧雍裂土稱雄的可能,可謂一舉兩得!

  而張昭,我們說過,此人一向懶于政務,動動嘴皮子可以,但讓他親手處理那繁巨的政務,這老頭便力不從心了!因此,讓他擔任吳侯府長史一職,看似東吳最高權力掌握者,相當于丞相,可卻也是掛名,權力還是掌握在孫權的手中!

  至于周瑜,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明升暗貶,大都督一職雖然予以了保留,可東吳軍事,孫權以后將軍的名頭,全都一把抓,這大都督一職幾乎形同虛設!至于隨縣亭侯和鎮西將軍,更是屬于榮譽稱號,毫無實權。

  唯一有點實權的,便是江夏太守一職,至少這一郡的軍事政務,皆應出自周瑜之手。可周瑜原本是江東大都督,有節制所有軍事要務的權力,眼下卻只能淪為地方郡守,這個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魯肅其實是最委屈的,他從孫權將軍府的核心權力圈,被徹底排除在外,成了微不足道的地方官,前途一片渺茫!

  刨除魯肅的境遇,從孫權對其他人的加封和任免,明顯可以看出,他在屬于東吳的新時代里,力圖去除舊江東權臣影響力的決心!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孫權幾乎是把整個東吳的權力,牢牢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從今往后,再沒有人能挑戰他的權威了!

  然而,周瑜和張昭受托孤之命,勞苦功高,這么多年執掌大權,影響力不是一天兩天便能消除的,孫權的如意算盤打得噼啪亂響,實際的效果卻未必有他設想的那么好!

  見風使舵,眼見張昭和周瑜不行了,便立馬改弦更張,傾心投靠孫權之人確實不少,但念舊和固執的人,其實也挺多!有些文臣,尤其是流亡北士,依然習慣性地以張昭為首,對孫權多少缺少敬畏;武將們,尤其是周瑜一手提拔起來的諸如呂蒙、潘璋、陳武、丁奉等人,更是對周瑜惟命是從!就連老將程普、黃蓋和韓當等人,也多少對周瑜的境遇,略感不平,似有怨懟之聲!

  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孫權太過心急,對于這種勞苦功高的顧命重臣,他的處理有些過激,寒了眾人之心!另外,孫權才二十多歲,年紀太輕,資歷、功勞和威望,還不足以震懾群臣,驟然獨攬大權,眾人豈能心服?

  尤其是此番荊州大戰,江東可謂是大敗虧輸!空耗兵馬錢糧,損失精銳,若不是劉緯的恩賜,孫權幾乎一無所得!可這份所得,卻是有代價的,東吳從此背負上了一筆巨債,需要分十年還清,孫權拿了人家的好處,這筆賬必須兌現,若是賴賬,他的臉面可就丟盡了!

  其實,這次失利,絕非僅是周瑜的過錯,孫權也是負有領導責任的,身為江東之主,其威信和顏面幾乎掃地,卻在回來以后大肆攬權,打壓功臣,誰會不心寒呢?即便他大肆封賞眾人,卻又賞罰不公,群臣又豈能服氣?

  然而,面對這一切,孫權卻錯誤地總結了原因,他不認為自己做的有什么錯,但意識到自己的威望確實不足!同時,他也是為了打壓周瑜,彰顯自己的武威,竟然在僅僅半年后,也就是建安十四年的二月,發動北征,進軍合肥!

  孫權是瘋了嗎?荊州大戰,東吳損失了數萬精銳和無數錢糧,再加上需要償付給劉緯的巨額軍費,撫民養生都很困難,怎么還要打仗!

  孫權認為,曹操在大敗之后,已經是孱弱無力,淮南一帶,駐兵甚少,可以一戰!若是能趁機攻取壽春合肥一線,兵進淮南,東吳的勢力范圍,將擴展到中原一帶!如果此戰得勝,自己的威望將如日中天,看還有誰懷念周瑜,看輕自己!

  為此,孫權傾盡國力,幾乎榨干了整個江東,舉兵五萬,進攻合肥!然而,這些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豈能有什么戰斗力?再加上不得人心,士氣低落,大軍未行,便可知后果了!

  合肥守將張遼,在淮南一帶經營甚久,城壘堅固,士卒精銳,時刻警惕江東進犯,即便人少,也頗具戰力,十分頑強!

  因此,面對張遼在合肥的一萬守軍,東吳大軍竟然一戰即潰,被殺得丟盔棄甲,一敗涂地,連孫權都差點殞命于亂軍之中,僥幸被部將周泰所救,才保住了性命,最終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江東,從此幾乎一蹶不振!

  --

  作者有話說:

  感謝好朋友:leeshyly的豪爽打賞!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