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五十五章:九江之見
  周瑜此人如此表現,其實并不意外,他的確是個能力極強的軍事統帥,更是智量甚大,深有韜略的儒將!可還是那個老問題,軍事上能力超群的周瑜,在政治上還是略顯幼稚!

  有那么一句話: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真是至理名言!政治家們決定要不要打,跟誰打的問題,而軍事家們只能去考慮如何打和怎么打的問題而已!說到底,周瑜是個軍事家,卻不是政治家!

  古代的許多名將,多少都曾經有這樣的缺陷,也犯過如同周瑜一樣的錯誤,最終造成了自己悲劇的下場。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民族英雄,抗金名將,戰神岳飛!他的故事,讓人扼腕嘆息,深以為恨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其最終悲劇的下場,正是因為他不懂政治所致!

  眼下的周瑜,便是如此,在政治上有些弱智的他,連續犯下了許多錯誤,這為他將來的悲劇下場,埋下了伏筆,至于后事如何,暫且不提。

  第二天,一夜輾轉反側的周瑜,早早便起身了,用餐洗漱更衣,他是準備去驛館回拜諸葛亮,順便針對兩家同盟事宜,商討一下細節!同時,也是打算借此事,再與諸葛亮斗智斗勇,為江東謀求更多的利益!

  可是,還沒等他準備好出門,便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主公孫權正統帥大軍而來,已近抵九江了!措手不及的周瑜,還哪有心思再去拜會諸葛亮,他趕緊命人備馬,帶上隨從和部將,趕赴九江,迎接孫權!

  三國時期的柴桑,其實就是如今的江西九江,不過在那時候,柴桑和九江是并存的。柴桑古城的位置,據考證應該是在今天九江市以西的甘棠湖一代,也就是說,因為千百年來的地質水文運動,古柴桑的位置,已經成了一片湖澤;而三國時期的九江,是在柴桑之東北,靠近長江和彭澤湖的一處港灣的名稱,著名的周泰、蔣干等三國人物,正是九江人士。

  孫權統大軍前來柴桑,其中大部分都是水軍,還有幾千艘戰船,所以這三萬人,可不能全都進駐柴桑,而是應該停泊和駐扎在九江港。同樣,周瑜所統一萬人,也有一半水軍,其實也是駐守在九江港。

  因此,周瑜得到主公孫權前來的消息,當然是急匆匆地趕赴其必經之處九江去迎接了!可是周瑜緊趕慢趕,還是晚到了一步,當他到達九江時,孫權已經升帳入座,進了一盅茶了!

  “末將拜見主公!”周瑜得到了面見孫權的許可后,才進入大帳內,單膝跪地,拱手行禮道。

  “都督勞苦哉!免禮也!”孫權一上來,態度倒是還算和藹,一副笑盈盈的樣子,回應道。

  周瑜聞聲,站了起來,偷偷看了一眼孫權身旁的魯肅。魯肅此時的表情,還算平靜,也沒有給周瑜什么暗示的提醒,顯得坦然自若,因為他目睹孫權對周瑜的態度還不錯,便也放了心。

  但周瑜呢,他可是一頭霧水,不明白孫權為什么突然統領大軍前來!在從柴桑來九江的路上,周瑜便反復思量和考慮了這個問題,他的心中也是有些惴惴不安!難道是自己私下會見諸葛亮一事,被孫權得知了?他表面親和的態度下,其實內心是非常不愉快的?不行,我得解釋清楚才好!

  “稟主公,末將與孔明之會,乃為私交之情也,絕無其他,望主公鑒察之!”周瑜打定了主意,剛剛站起來,便又拱手解釋道。

  誰料,這句話還不如不說,周瑜話音未落,孫權的臉色就變了,很顯然,他還尚不知情!其實,周瑜知道孫權未必清楚自己私下會見諸葛亮一事,但他早晚會知道的,心懷坦蕩的周瑜覺得,早說清楚,比晚說要好,起碼證明自己對主公忠心可鑒,絕無隱瞞。

  孫權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本來此番前來柴桑,他的心里就對周瑜懷著芥蒂,誰料到了九江,也不見周瑜到碼頭親迎,就更是火大!他剛剛給周瑜的那個好臉色,一方面是為了大局,另外也是給魯肅一個面子而已,誰知周瑜竟然又道出如此出乎意料之事!

  真是膽大包天!身為統軍將領,竟敢私下會見劉備使節,你想干什么?外交事務,歷來都應該由自己決斷,你周瑜竟敢越俎代庖,還把我孫權放不放在眼里了!

  尤其讓孫權心寒的是,自己統兵由吳郡而來,一路上居然沒聽到一點關于此事的風聲,沒有一個人向他匯報和提及,這說明周瑜影響力大得驚人,大家竟然都護著他,就瞞著自己一個人呢!

  “喔?竟有此事乎?”此時的孫權已經是怒火中燒,僅憑那點殘存的理智,壓住了怒氣,冷冷開口問道。

  “然也!末將此舉,亦所為江東之公心也!”周瑜眼見孫權那冷冷的表情和態度,便知道他肯定是誤解自己了,連忙改了口,再度解釋道。

  周瑜此言,本為了化解誤會,可卻說得極不高明,孫權聽了更是火大!你剛才還說會見諸葛亮只是私人交往,怎么現在又說是為了江東考慮的公心了?你們見面,到底是公心還是私心?這不純屬此地無銀三百兩嘛!

  “肅愿信公瑾此舉,乃為主公之謀劃也!”一旁的魯肅也看不下去了,連忙開口勸孫權道。

  此時的魯肅,不禁在心底又暗自緊張起來,他本意是想化解二人之間的隔閡和芥蒂,才建議孫權親臨柴桑,沒想到兩個人一見面,又是搞得劍拔弩張!周瑜也是的,竟是惹禍,你就不能消停兩天!魯肅此時,也是有點絕望之感,周瑜可真是辜負了自己的一番苦心吶!

  孫權看了魯肅一眼,還算是給了他一點薄面,沒有發火,轉而面向周瑜,開口問道:“今曹丞相引軍數十萬南討荊州,如此天下大局,公瑾以為,我江東應何以自處哉?”

  孫權已經誤解了周瑜,任憑他和魯肅怎么解釋,孫權也不會相信的!周瑜這擅自做主,越權謀政的罪名,肯定是坐實了!但他現在又無法處置周瑜,因為面對如此天下變局,孫權唯一可仰仗之人,便是周瑜!對他,孫權是既恨又不得不用,也實屬無奈!

  因此,孫權突然提出這個問題,其實目的也是為了化解剛才的尷尬氛圍,裝作不計較周瑜私下會見諸葛亮一事的樣子,轉移一下話題。另外,此番他來柴桑,其中的目的之一也正是為此,所謂外事不決問周瑜嘛,他也的確想聽聽面對如此變局,周瑜會有怎樣的見解。

  “末將愿憑主公決斷!”豈料,周瑜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沒有回答孫權的問詢,倒是顯得慷慨忠義般如此回應道,搞得孫權又有點下不來臺了!

  實際上周瑜也不傻,他看出了主公孫權對自己私+見諸葛亮一事十分不滿,只是隱忍未發而已。為表示自己的忠心,同時也是為了哄孫權高興,他就是有什么韜略,也沒敢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此等大事,還請主公您自己做主吧,我周瑜全聽你的調遣!

  周瑜此舉,目的是想樹立孫權的權威地位,有故意逢迎的意思在里面,可是大哥,你也得分清楚場合啊!本來剛才孫權對你的誤解就很深了,你還這么做,豈不是火上澆油嘛!

  果不其然,孫權聽了周瑜這話,非但沒高興,反而更加生氣了!好哇,你周公瑾真是給臉不要臉,故弄玄虛,跟我賭氣呢是吧!

  --

  作者有話說:

  感謝書友:bt胡的鼓勵支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