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十四章:上中下策
  說句題外話,也許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單位里的老板或領導,身居高位卻沒有什么本事,整日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卻賺得比你多,你還得聽他的指揮,是不是心里有些不服氣的感覺呢?

  熟讀《西游記》和《水滸傳》,你也會發現,唐僧和宋江,也是屁大的本事都沒有,卻能指揮能耐不小的幾個徒弟和眾多身懷絕技的梁山好漢,這又是憑什么呢?

  這就是團隊領袖!唐僧雖然沒什么本領,可他是這個團隊里,意志和目標最為堅定的領袖。四人中,他雖然能力最弱,卻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因為只有他的心中,一直秉承著西去取經的宏偉志愿,并始終不移;宋江也是同樣的道理,他武藝稀松,根本不能上陣殺敵,卻坐了梁山頭把交椅,也是因為他是一桿旗幟,秉承著堅定的信念(招安投降的信念,雖然為某些人所不齒,那也是旗幟)。

  劉備,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人看三國時,覺得他除了會哭,也沒什么大本事,武不如關羽張飛,文不及臥龍鳳雛,為什么還能做眾人的領袖?說到底還是一個問題,那就是:他是一桿旗幟,并且能始終如一,不忘初心,以仁德攏天下人心,堅持與曹操抗衡的政治態度!

  之前,我們曾經說過,漢代士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聲,視同羽毛一樣愛惜,劉備就更是如此了,他之所以要拒絕諸葛亮的建議,表面看來是不忍心奪劉表的基業,可實際上是怕損害了自己這么多年以來所積累下來的名聲和德望!這是他賴以生存的根本,絕不可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其實比諸葛亮高明!后者現在的眼光還建立在戰術之上,而劉備的眼光,一直都是在大戰略之上,他不是領袖,誰是領袖?也難怪這么多有本事的人,都為他打工了!

  可是,劉備大義凜然地拒絕了諸葛亮的合理建議,同時也就等于錯過了一個奪取荊州的最佳時機!那么新野眾人,該何去何從呢?下一步,究竟該怎么辦呢?

  自己所謀劃的妙計,被主公拒絕,諸葛亮的心里多少有些挫敗感和失望感,可他明白劉備所言之至理,也無奈只能接受現實。但現在新野的形勢岌岌可危,即便不去攻打襄樊,也必須迅速決斷下一步的計劃才行啊!

  “軍師可有其余良策乎?”劉備拒絕了諸葛亮,并明顯可以看出他有些失望之色,連忙再度換了個溫和的口氣,客氣問道。這是典型的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那意思是,我雖然拒絕了你之前的提議,但今后該怎么辦,還得由你來規劃,我也信任你諸葛亮!

  “吾尚有上中下三策,憑主公擇之……”諸葛亮微微嘆了口氣,又拱手言道。

  “請軍師賜教!”劉備顯得很感興趣的樣子,連忙回應道。實際上,他這也是在做戲,目的就是為了迅速撫平諸葛亮心里的挫敗感,讓他繼續和自己一條心。

  “上策乃轉而西進,奪漢東三郡,以為根本!趁曹軍未復來之機,遣新野之民,以充上庸、西城、房陵也!”諸葛亮張口便說出了自己所構想的上策,可這番話,又讓在場諸人很吃驚!

  怎么西進漢東三郡,反而成了上策?這分明是下策啊!此三地,人口少,耕地也少,地域狹窄,又距離曹操地盤太近,根本不足以作為根據地啊!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說這是上策,那是因為漢東三郡與劉緯的地盤漢中非常近。同樣都是漢室宗親,與劉備相同,劉緯也一直秉承著匡扶漢室的主張,如果漢東被曹操所攻,他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的!況且,漢東三郡若為曹操所得,劉緯的漢中將面臨來自西、北、東,三個方向的威脅,劉緯肯定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劉備如果真能占據漢東三縣,就等于獲得了一個強大的后盾,實在不行,還可以逃向漢中或蜀中,求助劉緯或避難,至少絕境中,仍然有退路。所以,這的確是一條上策!

  眾人雖然心有疑慮,卻沒有人直接插話,劉備瞇著眼睛,沉吟片刻,又問道:“敢問中策為何?”

  “中策乃東進江夏者也!今公子劉琦據于此地,忠直之士亦往隨之,主公素與其交好,可暫投之,以避曹軍鋒芒。亦可遷民往之,以為根本!”諸葛亮娓娓道來,又說出了所謂中策。

  的確,這是一條中策,不好不壞。劉琦和劉備的關系一向不錯,前往投奔,他一定會收留,而且,劉琦也需要劉備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后盾和支持者。只不過,劉琦不比劉緯的實力,這樣的盟友,給劉備的助力不大,江夏也只能是個暫時的落腳之處吧!

  至于遷民去往江夏,諸葛亮也是考慮到之前江東大軍掠奪江夏,把那里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百姓逃亡甚多,沒有了人口基礎,所以若去江夏,必須帶上新野百姓才行!

  “敢問下策為何?”劉備聽了中策,點了點頭后又問道。

  “下策,乃棄新野走漢水之路,過云夢澤,投荊南劉夢竹者也!”諸葛亮又答復道。

  這還真是個下策!諸葛亮是想讓劉備放棄新野百姓,只帶一萬軍,撤出新野,乘舟走水路,往荊南方向逃遁,并尋機會占據荊南四郡,以為發展的根本!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錯,卻很難實現,途中有被荊州水軍發現和圍堵的危險,很有可能走不到長沙劉磐那里,就已經覆滅了!

  況且,讓劉備放棄新野百姓,這是不可能的!且不論百姓愛戴,愿意追隨劉備的心愿不可負之,就說這些人口,在漢末是一筆豐厚的財產,誰會愿意白白丟掉?

  “上策過激……下策亦險,唯有中策,可行也!”劉備思慮再三,最終選擇了中策,拍板決定道!這個結果,不出諸葛亮所料,他也有些無奈,如果劉備能選擇進攻襄樊,那該有多好,大好良機啊……

  劉備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便開始準備帶著新野百姓一道,遷往江夏了!可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故土難離,有誰愿意平白無故就背井離鄉,去一個前途未知的地方呢?即便劉備在新野人望甚高,百姓們也下不了這個決心,普遍所持觀念是等等,再看看!

  尤其是新野軍剛剛戰勝了夏侯惇的三萬大軍,這個消息,讓新野軍民十分振奮,甚至有人覺得曹操也不過如此,也許新野可守,根本就用不著千里遠赴江夏避難!

  還有,新野地界,也有大家士族的存在,比如著名的鄧姓一族(鄧芝和鄧艾的家族),這些人的根本就在此地,在新野一帶擁有大量土地和佃農,以及莊園財產,就算劉備仁德,他們也很景仰他,也不可能扔下這么大的家業,跟劉備一起去江夏啊!

  為了能順利遷走新野之民,給曹操留下一座空城,劉備和諸葛亮,還有孫乾、糜竺、簡雍等文官,分工協作,赴新野各地進行游說,以曹軍殘忍狠毒,和以往曹操數次屠城的惡行,勸百姓一道去往江夏,以免兵亂之苦和滅頂之災!

  因為劉備在此立足多年,關于曹操的惡行,在新野也是流傳甚廣,在這里,他完全就是個惡魔的形象,因此劉備等人的勸說工作,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新野民眾,最后都動心了,愿意與劉備一同去往江夏。

  可是,這么一來二去,時間耽擱了許久,曹操所集結的南征大軍,已經于建安十二年冬,由許昌開拔,悄然而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