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之經天緯地 > 第七十八章:名士楊修
  長安與許都相距一千余里,路途雖然不近,可也不算太遙遠,如果是飛馬馳騁而報,一個來回最多也用不了十天時間!按理說,消息應該早就傳到了許都,可張松苦等了一個多月,還未等到天子召見的消息,他不禁有些開始心急起來。

  所謂天子召見,張松的心里當然如明鏡一般,肯定是把持朝政的曹操說的算!也就是說,曹操讓張松覲見天子,他才能見到,換言之,自己到現在還沒等到消息,也不是天子的事,問題肯定是出在曹操那里!

  當然,張松代表劉璋前來朝覲,暗地里的心思和打算是不能明言的!畢竟這買主求榮之舉說出來不好聽,也上不得臺面,因此張松并沒有對鐘繇說明真實的來意!

  所以,鐘繇匯報給曹操的情況,自然是據實陳述,說益州派來使節朝覲天子,并表奏龐羲為益州刺史。至于張松心里的小九九,那曹操肯定是不知道的。

  可是張松的心里卻是這樣想的,你曹公不是據說雄才大略,有并吞天下之志嗎?我的來意即使不用明言,你也應該能猜到才對吧!即使猜不到,你曹公怎么也得表現得禮賢下士,至少禮敬有加才對吧?自己這一次的出使朝覲,難道不是你曹公一次收攏蜀地人心的機會?如此怠慢自己,究竟何意?難道你真的不在乎區區川蜀之地嗎?

  張松何等精明,基于以上那些想法,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很快就意識到,或者說嗅到了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氣息,那就是曹操對他這次朝覲,根本不感興趣!否則,何至于此!

  因此,等待的時間越長,張松越是心灰意冷!他懷著滿腔熱忱前來,卻是熱臉貼了人家的冷屁股,怎能不失望?當然,張松不遠數千里從川蜀而來,絕對不會因為曹操的冷漠就改變自己的初衷,但從此刻開始,他的心態卻起了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張松從一開始的傾心來投,變成了權衡不定!漫長的等待過后,他決定暫不表露自己的真實來意,而是繼續觀察和考驗曹操,看他是否有人君的氣宇!

  其實,張松是冤枉曹操了,此番出使,他之所以在長安等候一月有余,是因為曹操此刻正在各地巡視,不在許都!中原歷經戰亂,官渡之后方才初安,人心不穩,曹操為了穩定后方,為將來統一河北打好堅實的基礎,因此親自出巡各地,安穩人心,尤其是新歸附的豫州汝南地區,更是重中之重!

  現在的漢天子劉協,早已被曹操架空,朝政完全由其把持,西蜀來使朝覲這樣的大事,曹操不可能不重視,但他人不在許都,怎么會允許張松直接去見天子?沒有他在場是絕對不行的!因此,曹操才讓鐘繇好生款待張松一行使團,打算待自己回許都后,再見張松!

  當然,等候許多時日,鐘繇給張松的解釋,也是這么說的,可在張松看來,這就是借口,是曹操對自己不夠重視的托辭而已!之前我們也說過,張松此人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曹操其實只是無心之舉,卻無形中已經讓張松開始對其產生了芥蒂與隔閡!

  等了一個半月后,張松終于得到了天子召見的消息,然而他的耐心也基本被消磨干凈了!這一次,張松反而不著急了,慢慢吞吞地收拾行裝,又耽擱了好幾天,才從長安出發,帶領使團向許都而進。

  這一路,張松走得真是瀟灑,晃晃悠悠,走走停停,沿途看景觀光,竟然過了將近一個月才最終抵達許都,而此時,為接見張松一行人匆忙結束巡視趕回許都的曹操,卻干等了二十多天!

  不得不說,張松此舉未免有些小家子氣了,其心胸之狹窄可見一斑,竟然如同賭氣一般,故意磨蹭,頗有報復曹操讓自己苦等之嫌疑!雖然他心中的理由是要考驗和觀察曹操,但這么做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等待的滋味,是很難熬的,這一點也許大家都有切身的體會,甚至有些急性子的人,你讓他多等一分鐘,他的心里都會開罵,非常不滿,更何況是大漢司空,車騎將軍,領兗州牧的曹操了!

  其實曹操得知益州來使,先是頗感意外,但隨后也是看出了這其中的機會!雖然他現在的注意力并不在南方,但借此機會收攏蜀中人心,為將來一統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礎,曹操還是很在乎的!

  因此,他才草草結束了巡視,趕回許昌,還刻意安排,隆重迎接張松使團,沒想到等了二十多天,對方才姍姍遲來!張松是什么人,不過是小小的益州別駕,卻讓位高權重的曹操等了他二十多天,此時的曹操,心境可想而知!

  曹操此人,在歷史上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方略,其禮賢下士,待人以誠之心便可見一斑了,也就是說曹操的心胸本來是夠用的,可張松此舉,無疑是在挑戰曹操的底線,川蜀不毛之地所來使者,竟如此傲慢無禮,純屬給臉不要臉,曹操一怒之下,下令撤銷了迎接張松的禮節安排,干脆來了一招冷處理!

  結果可想而知,張松一行使團到達許都時,竟沒有隆重迎接的熱鬧場面,只在城門口,有一名小官模樣之人,似乎是在迎候著他!

  “君等可為益州來使乎?”那小官見張松的車駕駛近,便招著手,高聲問道。

  “然也,君何人耶?”張松坐在車上,顯得非常高傲,連禮都沒回,直接反問道。顯然,他對曹操沒親自來接,指派一名小官前來的舉動非常不滿,更沒看得起眼前迎接之人。

  “吾乃郎中楊修是也,奉曹公之命,迎候多時矣!”那小官模樣之人,倒是沒計較張松的無禮,反而拱手深施一禮,自我介紹道。

  楊修?竟然是他!張松得知此人真實身份,不禁一驚,態度也立刻開始緩和下來!

  楊修,字德祖,也不用多介紹了,他名氣很大,恐怕連不太了解三國歷史的人,也都聽過這個名字!中學課文里《楊修之死》一篇,讓凡是學過此文之人,差不多都知道他是誰!

  不僅現代人,就連漢末三國時期之人,聞聽過楊修大名的也不在少數!因為他是漢末名士,文學造詣不淺,父親是太尉楊彪,母親袁氏更是出身名門望族(就是袁紹和袁術他們一家人),可以說是個正兒八經的貴胄子弟和社會名流!

  建安八年的楊修才二十八九歲的年紀,雖然年輕卻已經名滿天下,他早年間就被舉為孝廉,此時在朝廷任郎中之職!這里的郎中,可不是醫生,而是漢代的一個不算小的官職!漢代沒有三省六部制度,而由九卿分署,部院下設各司的司長,就是郎中。若套用現代官制,也就是說,楊修此時算是個副部級的高官呢!

  漢代文官官服皆為黑色赤邊,沒有像后世那樣比較明顯的顏色差異,更沒有在胸前繡上那些亂七八糟的鳥獸,因此張松一開始見楊修很年輕,還覺得他是個小官,沒想到對方的身份其實并不低!尤其是楊修官宦貴族子弟的身份,更是讓張松高看了他一眼!

  因此張松也沒敢怠慢,連忙從車駕上下來,沖著楊修回了一禮,客氣地回應道:“不才張松,見禮也!”

  “久聞張公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也!”楊修的禮數周道,還與張松客氣地寒暄起來,這倒是稍稍滿足了一下張松的虛榮心,不過楊修接下來的話,卻是讓他失望至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