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開局告訴劉備我是穿越者! > 第545章 窩在府中做大事
  幾日后。

  許都,蘇府。

  “郭公子來了。”

  婉兒剛從蘇哲的書房出來,就看到了郭嘉剛走入府中。

  郭嘉點點頭,忍不住問道:

  “敬賢在書房?他身體好些了么”

  “他......”婉兒看了一眼書房,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一看婉兒的眼神,郭嘉禮貌地微微頷首,抬腳就往書房走,心中一陣疑惑。

  自從張飛大婚之后,京城各路人馬陸續回程,各自奔赴屬地。

  本以為接下來的日子教教太子,再無他事,沒想到蘇哲卻說身體不適,日日窩在府中。

  既是身體不適,為何在書房?

  剛踏入書房,便見蘇哲端坐在書案前寫著什么。

  郭嘉放慢腳步,慢慢踱到蘇哲身旁來。

  只見敬賢一身便裝,一筆一劃,寫得相當認真。

  而書案旁邊已經堆起了一疊寫好的紙。

  郭嘉好奇心起,隨手拿起一張來看。

  上面的字依舊難言,但能看出來,蘇哲已經盡力。

  觀其內容,像是在寫史書,但卻是從未聽過的內容。

  “晉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喪亂彌盛,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

  見郭嘉拿起來看,蘇哲停下了筆。

  “奉孝來了。”

  郭嘉拿著紙問道:

  “敬賢,這是什么?”

  蘇哲靜靜看了郭嘉手中的紙張一眼:

  “這是我寫的一本書,叫作《千年煙云》。”

  郭嘉恍然大悟,提起紙來又看了一眼:

  “這就是歷史的原貌?”

  蘇哲點點頭,起身伸展了一下腰身:

  “不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我腦中還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可謂之教訓;而千年文化、科技之發展,更可謂瑰寶,若是就此湮沒,豈不可惜?”

  郭嘉聽到最后一句,不由眼皮一跳:

  “何為就此湮沒?不是還有敬賢你在么?”

  蘇哲苦笑一聲:

  “福壽天生,萬一哪一天我去了,沒留下這些東西,終有抱憾。”。

  郭嘉看看書案上厚厚一疊寫好的部分,嘆了口氣。

  看來這些天,敬賢日夜都在寫這些東西吧。

  “敬賢,近兩千年的內容,怕是十年二十年也寫不完,你將自己日日悶在府中,這般心急,若是病了該如何?”

  蘇哲垂下眼簾片刻,才抬眼輕聲道:

  “我就是怕我的時間不夠。”

  郭嘉聽聞此言,心中大驚,平時的冷靜蕩然無存,聲音都有些急迫:

  “何有此言?難道是寫下這些東西會又遭到天譴?”

  蘇哲望了郭嘉一眼,緩緩坐下,沉吟半晌才說:

  “奉孝,上次孫將軍遇襲,雖然我猜到了危險,但奉孝最后查出的情況卻與真實的歷史不同。而我那一次也并未有任何不適。不僅那一次,自從上次我在高閣上差點喪命之后,就再未遭到過所謂的天譴。”

  郭嘉聽得頻頻點頭。

  這倒是沒錯,這幾個月以來,除了荀彧染病,蘇哲處理政務急火攻心暈倒一次之外,倒是再未遭受天譴。

  “這說明了......”

  蘇哲接口道:

  “這說明,歷史的走向已被徹底改動,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誰都不會知道。”

  “而我寫下的東西,只是原本的歷史,和現在的并無關聯。”

  郭嘉眉頭舒展開一瞬,卻又皺了起來: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時間不夠一說?難道敬賢身有隱疾?”

  蘇哲想起那六年之說,心中苦悶,卻又不想令郭嘉擔憂,不由嘆了口氣道:

  “沒有隱疾,只是......書成之后,我想離開此處......周游天下。”

  郭嘉終于將心放了下來:

  “原來如此。那倒也不錯,屆時我便陪敬賢一起,看遍這天下風景。”

  蘇哲轉身望向郭嘉,心頭一陣溫暖,微微笑道:

  “奉孝有此心,我心領了。只是奉賢還身負教授天子讀書之重任,事關國祚,萬不可輕視。”

  望著蘇哲眼中閃過的一絲狡黠,郭嘉這才終于明白了為何蘇哲要拉他一起去做太子太師。

  “原來敬賢早有此預謀啊......”郭嘉忍不住指著蘇哲,一臉的哭笑不得。

  蘇哲一彎眉眼,笑得清風霽月: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來教授太子,可比我這個半吊子更有資格。”

  郭嘉剛想開口,卻被蘇哲打斷了:

  “最起碼,我這字兒,就丟了太師的臉面。”

  郭嘉一下子被逗笑了,看著手中紙上的字,喃喃道:

  “還是規整了不少。”

  蘇哲走到郭嘉身旁,拍了拍郭嘉的肩膀,神情嚴肅起來:

  “若能寫完這本書,給后人留下一些經驗和教訓,我就知足了。”

  郭嘉的神色也嚴肅起來。

  他知道,這是蘇哲的心愿,而此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若是能完成這一件事,便不枉此生。接下來周游天下,便也是人生樂事了。

  如此,他也只有支持的份兒。

  郭嘉默默瞥了蘇哲一眼,心卻莫名地有些沉重。

  ......

  天子政殿。

  劉備站在殿中,呈上一份奏折,退回原位,恭敬說道:

  “在這份奏折中,提到了大漢的育賢規劃。在大漢天下十三州一百余郡,置辦學堂。凡大漢子民,均可申請入學,半耕半讀,知行合一,再無三教九流之說。”

  “學堂以年齡分開授業,十二歲以下為小學,學習識字、算術、禮儀、歷史、武藝。十二歲以上則入中學,按門類分為武學,工學,農學,商學,醫學等等,可任選一門來學。”

  “朝廷設大學,各領域翹楚,經過選拔,編入大學士之列,由朝廷發放俸祿,成為大漢人才之儲備。”

  劉協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眼望著劉備道:

  “丞相此法真是前無古人啊!”

  “有了元龍治理農業的經驗,四海就能開墾出更多的良田,再在天下廣置學堂,令四海之民腹中有糧食,腦中有見識,假以時日,大漢必將成為天下賢才匯聚之地,夷邦景仰之土。”

  劉備拜道:

  “此想法并非來自于臣。”

  劉協微微一笑,看向手中的奏折。

  這想法除了蘇哲還能有誰想到?

  古來帝王推崇愚民,貴君而輕民。

  能讓天下百姓進入學堂學習,從中選拔賢才的,也就只有這個獨樹一幟的蘇太師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