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三國:開局告訴劉備我是穿越者! > 第147章 聰慧諸葛惹人愛
  而此時的許褚也是圍著弩車,東看看,西看看,嘴里還在嘟囔著:

  “我就說嘛,誰有這本事,能把云中的雄鷹射下來!原來張將軍有利器在手啊!”

  張飛哈哈一笑:

  “這功勞嘛,還是有賴于咱們蘇兄。”

  “他設計出這玩意兒,任憑是誰都可以射那么遠。”

  面對張飛的一陣吹捧,蘇哲謙虛道:

  “張兄,這哪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子揚提了不少建議,各位匠人也日夜趕工,改善了諸多細節。功勞都推給我,不怕壓死我嗎?”

  劉備則是哈哈大笑,拍著張飛說道:

  “多日不見,你們竟在小沛,做了這么大的一件事!該賞!”

  張飛立刻笑嘻嘻的湊了上去:

  “大哥,你要賞我等什么呀?”

  劉備一指眼前的弩車:

  “年后趕制十臺這樣的弩車,先配給三弟的先鋒精銳使用!”

  張飛撓了撓腦袋:

  “這也不錯,不過……”

  劉備原以為三弟會很滿意自己的獎勵,不過看這模樣好像并不是如此,于是斜眼瞧了瞧張飛:

  “怎么?三弟看不上?”

  一旁的太史慈立刻喊道:

  “翼德不要,就送給我!”

  劉備忍不住一笑:

  “就賞你今日歇息一日,和我珍藏的佳釀三壇!”

  張飛興高采烈,正要道謝。

  劉備加了一句:“和子義、仲康一起!”

  張飛立刻蔫兒了下來:

  “大哥,如此,三壇怎夠?再加三壇還差不多。”

  劉備無奈搖搖頭,一臉笑意看著張飛:

  “加加加!”

  張飛一聽,高興地叫道:

  “多謝大哥!”

  然后,歡天喜地的招呼著太史慈和許褚,三人向外走去。

  軍帳內只剩下劉備、蘇哲、劉曄和諸葛亮。

  諸葛亮默默圍著弩車,轉了一圈,又轉了一圈。

  劉備正想說些什么,蘇哲輕拍了一下劉備。

  劉曄立在一旁,默默凝視著諸葛亮的一舉一動。

  片刻,諸葛亮回過神來,見劉備三人都立在旁邊盯著他,不由驚訝,抬起雙袖,對自己的穿著上下查了一番,并無異常。

  “諸位這是……”

  蘇哲心中暗暗一笑。

  諸葛亮之全能,可不僅僅體現在領軍、理政、發展經濟上,他在發明上也頗有建樹。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據說能十弩連發的諸葛連弩,可惜后世已經失傳。

  所以蘇哲才采用了宋朝的床弩進行還原。

  此刻,見諸葛亮對這輛弩車如此感興趣,不知和他后來發明的諸葛連弩,又相差多少?

  劉備微微一笑,對諸葛亮說道:

  “方才見諸葛先生如此專心,我等唯恐打擾到先生。”

  諸葛亮將手中鵝毛扇輕輕一搖,面帶笑意:

  “此弩車的設計,亙古未有,亮不覺好奇罷了。”

  然后對蘇哲和劉曄拱手一拜:

  “二位之巧思,亮深深折服。”

  蘇哲卻心下暗想,你若哪日能將你那諸葛連弩設計出來,讓我也被你諸葛亮的巧思折服折服唄。

  而劉曄恭敬回拜:

  “許都曹操派人學走了我們先前的經驗,大力推動耕種,又在各郡縣緊急招兵。”

  “如此看來,開春之后,曹操必然要興師南下。”

  “一旦順利取了南陽,荊州必然不保。如此我徐、揚二地也必不安穩。”

  劉備回望著弩車,贊許道:

  “有了此弩車,萬軍之中取上將之命,便也不是難事,如此我們便也不懼別人來攻。”

  諸葛亮淡淡一笑:

  “就算開春之后,曹孟德南征,也未必順利。”

  劉備略略驚訝:

  “諸葛先生何有此言?”

  蘇哲也微微吃了一驚。

  史書確實記載,開春之后,曹操三征張繡,最終的確是敗北而歸。

  諸葛亮又是怎么推測出來的呢?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站定,轉過身來,才開口笑道:

  “曹孟德和張繡八字不合啊!”

  “曹孟德此人一向不畏強敵,卻總是小看弱敵。”

  “去年一征張繡,張繡先降后反,皆為曹孟德輕視張繡,妄自托大之過。”

  “假使當時曹孟德收張繡之后,未讓張繡護衛中軍,也便不會敗得如此狼狽。”

  “年底二征張繡,曹孟德雖收復許都以南諸縣,但并未與張繡的主力正面對抗。之所以撤兵,不過是不得已回防許都。”

  “故而此征,也并未讓曹孟德真正重視張繡的優勢。”

  “倘若以兵馬多少,大將幾何而論,張繡實力確實不比曹孟德。”

  “但如今,張繡駐守之穰縣,四面環山,易守難攻。而帳下謀士賈詡,更有神才鬼略之謀。”

  “曹孟德輕視張繡,卻未看到,張繡背靠荊州,無后顧之憂;據險以守,占地利之便;審慎之心,再加賈詡奇謀,以逸待勞,拒遠征之師,其勝算已有六成。”

  “加上此戰對荊州至關重要。此戰若敗,劉景升唯有退至長江以南,不僅再無可能兵出中原,而且處處受中原制肘。”

  “所以此戰唯有必勝。”

  “有如此之決心,勝算又增加兩成。”

  “曹孟德還未出兵,張繡便已占據八成勝算,還能順利嗎?”

  諸葛亮說完這一長篇大論,便不再言語,而是一手負后,一手輕輕舉起羽扇,細細端詳。

  聽完諸葛亮的一陣細說,蘇哲心中暗暗嘆服。

  要說諸葛亮這觀其大略的高度,大概常常讓一葉障目的世人慚愧吧。

  或許這就是為何諸葛亮能夠屢屢未卜先知的原因。

  成敗往往有先兆。

  只是蕓蕓眾生,大多缺乏足夠的洞察力、對局勢的詳細了解,和對人心的精準把握。

  而諸葛亮,則是千萬人之中,寥寥無幾的那幾個天才,坐看世事,洞若觀火。

  劉備聽得恍然大悟,深深嘆服:

  “諸葛先生之韜略,每每能令備驚嘆不已!”

  劉曄在旁也嘆到:

  “今生能與諸葛公子相識,同輔一主,真乃三生有幸!”

  諸多贊譽在耳,諸葛亮的面色卻如清風拂過,不染一塵,只是微微欠身,淺淺說道:

  “諸位過譽了。這些諸位都能想到,只是亮將其說了出來而已。”

  聽諸葛亮這樣說,劉備對諸葛亮又敬重了幾分,這人不僅能力出眾,關鍵是為人還謙虛,這做人簡直沒得說。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