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人在漢末:開局簽到龍象般若 > 第244章 爭奪大司農
  劉宏歡快的笑了起來,其他沒被剃頭的也跟著笑,實在是這場面,千年難得一遇啊。

  反正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笑,也不怕被報復,以后茶余飯后的談資,這不就有了嗎。

  而那些被剃頭的大臣,一個個埋頭撅腚,把臉遮擋了個嚴嚴實實,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笑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劉宏終于牽扯到了傷口,這才齜牙咧嘴的停了下來。

  “陛下,還請為臣等做主啊。”剃頭大臣再次上奏哭訴。

  “好,廷尉卿崔烈何在?”劉宏知道笑話看完后,就該和稀泥了,換句話說,該找替罪羔羊了。

  畢竟剃頭這事是劉晉干的,劉宏可不敢去找劉晉的麻煩,可是又得給眾臣一個交代,沒辦法,誰負責誰倒霉唄。

  腦子活絡的負責人找不到兇手會再去找個替罪羊,不活絡的那就自己當這個替罪羊吧。

  九卿各官的長官是卿,副職為丞,所以,廷尉卿實為九卿之一廷尉的最高負責人。

  廷尉,相當于最高法院,負責掌司法,一般都是法家出身之人擔任。

  不過,宦官把持朝政的時候,全他么亂套了。

  與其說是向皇帝舉薦人,不如說是賣官。

  雖然都賣官,不過皇帝賣的一般是小官小爵,那些受寵宦官則是葷素不忌,全都賣,甚至三公九卿都在買賣行列。

  沒辦法,皇帝信任他們啊。

  崔烈,博陵崔氏負責人。

  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都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漢時期,崔家兩兄弟估計是鬧矛盾分家了,一個在涿郡安平縣定居,一個在清河郡東武城定居,并且都逐步發展壯大。

  后來涿郡安平縣被劃分到博陵郡,就發展成了博陵崔氏。

  雖然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都屬于冀州,但同源不同宗,嚴格來說,博陵崔氏成名在清河崔氏之前。

  所以,于公于私,在劉宏眼中,崔烈都是剃頭案的不二人選。

  “陛下,臣在。”崔烈抬起頭來,整個臉皺巴巴的,心里不斷叫苦。

  我們讓你做主,你倒好,準備把問題再踢回來,這不是坑人嘛。

  劉宏看到崔烈的表情,一顆皺了吧唧的煮雞蛋,差點又笑噴了,不過還是壓下情緒,虎著臉道:

  “朕給你十日時間,不論你用什么辦法,把那個剃頭狂魔找出來并繩之以法,否則你自己就致仕謝罪吧。”

  “……是……陛下……”崔烈的臉色更苦了,但又沒辦法,誰讓這是他的分內之事呢。

  只是這種事情,現在都沒有一絲頭緒,還找個鬼啊。

  一晚上的時間犯案這么多起,用屁股想都知道是團伙作案。

  而且,沒有錢財丟失,沒有人員喪生,有的只是一些毛發不見了。

  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要不是頭發被剃了,怕是都不知道有人進過房間。

  這他么的,這種高手老夫敢去找嗎,萬一惹得對方不高興,下次剃大頭變成剃小頭了怎么辦。

  老夫年紀大了,受不了這種驚嚇呀。

  罷了罷了,一會兒下朝后先找三位神將打聽下,看看這剃頭狂魔到底有多高強,實在不行就隨便找幾個人,糊弄糊弄得了。

  劉宏把剃頭案推出去后,又看向了鄧盛。

  “鄧太尉,刺客之事就交給你負責了,同樣十日時間,朕要知道究竟是誰想要刺殺朕,否則,朕就把那塊令牌當真了。”

  說起刺客,劉宏面目都有些猙獰,朕是軟柿子是吧,誰都能來踩一腳?

  太尉為百官之首,相當于國防部長,下轄的光祿勛和衛尉,主掌宮省禁衛。

  昨夜皇宮失火,刺客進宮,皇帝遇刺,樁樁件件,哪樣都跑不出太尉的管轄范圍,而且線索指出幕后主使也是太尉。

  所以,不找你鄧盛找誰。

  你鄧盛要是不能給朕一個交代,那朕就給你一個交代。

  “是,陛下,臣領命,定會找出幕后主使。”鄧盛也是發了狠,賊人居然陷害他,這不是打他臉嗎,以后是不是隨便來個小癟三,也能嘲笑他了。

  他鄧家先祖好歹是光武帝麾下,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雖然后世子孫有點不爭氣,但也不是誰都能算計的。

  而且這已經不能說是小打小鬧了,刺殺皇帝,這是要把他鄧家往死里整啊。

  鄧盛心里暗自發誓,別讓老夫找到幕后之人,否則,不死不休。

  “對了,大司農之位空懸,諸公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劉宏隨意的問道。

  本來劉宏是準備把大司農賣出去的,畢竟皇帝也窮啊。

  結果昨晚遇刺,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蹇碩在轉移南宮財產的時候,居然在張讓、趙忠等已經死去的中常侍住所里,發現了大量財物,于是蹇碩連夜把他們在宮外的住處也搜了個遍。

  好家伙,人人都比劉宏富裕,還發現了一壇茅臺酒。

  這下劉宏哪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就是一邊氣,一邊樂。

  氣的是,這些中常侍居然仗著自己的寵信,弄得錢比自己都多,關鍵是,還貪到自己頭上了。

  樂的是,朕有一個好大兒,一通亂殺,自己直接一波肥,這些錢財足夠自己揮霍好幾年了。

  所以,劉宏現在有點看不上賣官掙得那點錢了,掙得少不說,還他么丟人。

  索性就交給眾臣推舉吧,免得朕的好大兒也說朕昏庸無能。

  至于曹嵩,冤枉就冤枉了吧,惹了三大神將,朕這是讓你遠離風暴中心,是為了你好。

  “陛下,臣已故兄長袁逢的嫡長子,安國亭侯袁基,學識豐富,品行高潔,可為大司農。”司徒袁隗(wei三聲)率先站了出來,舉賢不避親。

  “陛下,陳留太守張邈,向來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號位‘八廚’,可為大司農。”司空張溫也站了出來,據理力爭。

  “陛下,豫州刺史王允,文韜武略,非同一般,而且政績斐然,忠心耿耿,可為大司農。”

  太尉鄧盛也不讓步,舉薦自己相中的人,同時對袁隗和張溫的行為十分鄙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