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炮灰逆襲:帶著人生模擬器去逃荒 > 第126章 披荊斬棘
  “我會在登基那天公布自己的身份。”

  “那你就不怕那些人會反對你登基嗎?”趙月蹙眉問。

  “從我母妃開始,這件事已經布局了十年,蓄力十年,登基那天,便是大成之時,若是不服,殺了便是。”“三皇子”一臉自信道。

  看來這“三皇子”應該有在暗中培養自己的班底。

  “要想改變女子地位,勢必要選一些有才女子為官,且為了平衡朝堂上的關系,最初還不能選平民,殿下可有人選?”

  想到這,趙月想到了鎮北侯嫡女。

  從身份地位,還有聰慧程度上來看,也是個不錯的人選。

  若是初期就選平民,怕是會遭受上層貴族抵制,所以必定要選擇一個棍棒一個甜棗模式。

  選擇高官嫡女,而且人選上還要慎重。

  比如,有些家里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官員。

  而且最好是有自己想法,不被家族左右的傀儡。

  “我已經有了人選。”說到這“三皇子”臉上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來。

  隨后又道:“走吧!我帶你去后院瞧瞧。”

  聽到這話,趙月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當她隨著“三皇子”來到后院,看到一群鶯鶯燕燕的時候傻眼了。

  “這是你的后宅夫人小妾?”

  “這些人有兩位側妃,兩位如夫人,還有一群小妾,這些都是朝中官員家的嫡女或者庶女,有著良好的學識基礎,這幾年,又經過學習,拿出去也能獨當一面,絲毫不遜于那些新科進士。”“三皇子”目光自豪道。

  趙月沒想到還能這樣玩。

  這是把后宅女子當成班底來培養啊!

  “這些人都是我與母妃特意挑選出來的,當然,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另外培養的武將,以及精兵營。”

  不過就算有這些班底,奪嫡時候還是需要更強有力的支持者,奪嫡之前,必定是不能泄露身份的。

  等奪嫡成功后,其他皇子已經下了臺,這時候,上了賊船的人便下不來了,再加上誰會愿意被安上有眼無珠的名聲,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是咬著牙,也得承認了女帝的地位。

  前期是陰謀,那么后期就是陽謀。

  古人看似迂腐,但往往不守規矩的也是這群人。

  否則歷史上也不會出現父奪子妻,子奪父妻,或者是弟奪兄妻,甚至兄弟反目父子相殘的也比比皆是。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不過是上流貴族用來約束下面平民的手段罷了。

  越是皇家越是亂,越是貴族越是亂,到達一定地位,根本無需守這世間規則。

  那些女人看到“三皇子”后,紛紛上前行禮。

  “殿下,這位可是您常念叨的趙姑娘?”其中一位穿著華麗的女子一臉好奇的看向趙月。

  “三皇子”點點頭:“不錯,她便是我跟你們提過的趙月,以后大家可以一起共事。”

  “那雅慧就在此恭喜殿下又尋得一位得力助手。”

  “你們都是本殿下的得力助手,有你們是本殿下最大的幸事。”

  這句話倒是她發自內心的想法,小時候只覺得為什么女子不能為帝?長大后方知這樣的想法在別人眼里多大逆不道。

  幸運的是,在她第一次表達這個想法的時候,她母妃并沒有斥責她,否定她,反而是支持她。

  正是因為母妃的縱容,才讓她有了不輸于男兒的志向。

  更幸運的是,她又遇到了這些志同道合之人。

  一己之力太過渺小,就算是她貴為天家之女也一樣。

  隨后,“三皇子”朝趙月一一介紹了這些人的姓名與所擅長的方面。

  聽下來,趙月發現這些人,有的精通理財,適合留在戶部,有的精通律法,適合吏部,有的適合的外交,適合禮部。

  ……

  各司其職,竟是囊括了整個六部九卿。

  而且這些人都是有家學淵源,比如說這位精通理財,適合戶部任職的姑娘父親便是戶部侍郎,精通律法的這位姑娘便是大理寺卿之女。

  怪不得“三皇子”說這些人是她們專門挑選出來的。

  就看這些人的家世背景還有擅長的特長,便知曉這些人才挑選的多么的精心。

  而把這些有才之人挑選出來培養,可比消耗在后院斗爭中要強的多。

  沒了勾心斗角,這些女子一個個意氣風發。

  相互之間談論的都是國策與民生,談古論今,高談闊論。

  這種自信,是在那種后宅中被消磨的女子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口中提的不再是胭脂水粉,不再是打壓小妾,與人爭寵的話題。

  趙月忽然知道了為什么在模擬中,她與“三皇子”談心后會決定加入她。

  這便是理由。

  因為志同道合。

  因為她們都是女子,竭盡心力,只為給這天下女子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在將來,希望不再有女孩子問,為什么女子不可為官?為什么女子不可以經商?為什么……

  她們要打破這世間桎梏,告訴她們,女子不但可以為官,還可以為帝,更可以經商立女戶。

  就算暫時受制于困境之中,也別輕言放棄,她們愿在前披荊斬棘為她們開一條先河。

  想到這,趙月扭頭朝“三皇子”淺笑道:“我答應了,前路艱難,愿與殿下同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