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腦回路清奇的主角們 > 幻回復評論,科技和人
  =回復評論=

  煲湯出品:完美的復制記憶不可能[笑哭][吃瓜]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那么克隆就會面臨三種選擇了:

  1:A喜歡B,是喜歡B的外形,那么B的克隆人只要外形和B詳查不大,就可以接受。

  2:A喜歡B,是喜歡B的學識和處世和性格,那么B的克隆人可能需要參照B的成長過程和學習過程(然而大腦的結構理論上講,有可能和指紋一樣,不會重復),那就難辦了,只能盡可能研究定向學習的教育方式(填鴨式極端教育,思想操縱)。

  3:A喜歡B,是喜歡B的基因,那么就不需要克隆人,直接生殖單細胞和人造子宮就足以解決問題。

  4:也就是說,模糊科學的吃貨,就是我喜歡吃鴨子,無論鴨脖還是鴨腿,而精細科學的吃貨,就是只喜歡吃鴨脖或鴨腿,而非可以接受整個鴨子。

  =回復評論=

  幾真sir:唔......這樣分好像有失偏頗?畢竟人性是復雜的。比如在1.2文盲與學霸中,人是否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同樣也和時間心情,經歷,對事件的了解程度有關。所以更重要的因素是利益吧?正比如在對政客的分類中的主戰還是主和,其實和怎樣更能保護和獲取自己利益有關?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人性是復雜的,也就是說,在特定情況下,在忽略特定因素時,可以公式化,可以近似為線性,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存在非線性情況,很多情況下,哪怕一丁點的觸及底線,都會導致人有很大的反彈和反抗,真實的人性是什么?真性情的人性=獸性,人性區別于獸性,只是因為有很多客觀的殘酷和不美好,個體和群體知道有這種可能性和發展趨勢,只是都在主觀的企圖通過主動的作為,去避免這種悲劇和慘劇的發生,也就是不忍心和沒必要,統計和分類,本身就只能應對線性,而有很多是沒法分類和統計的,比如夢想細節,有人定義成為科學家是自己的夢想,有人定義成為醫生是自己的夢想,有人定義成為老師是自己的夢想。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人的目的性,其實說到底,只有兩種,第一種:保底思維,至少讓在意的人事物存在和存活,這是生死,第二種:發展思維,在保證存在和存活的前提下,再謀求利益,當然了,不排除有人舍生忘死的謀求利益最大化,也不排除有人舍生忘死謀求災禍最小化,趨利避禍就可以概括人的絕大多數行為和想法和選擇,當然了,在沒法趨利避禍和與趨利避禍無關的時候,人們的行為才是真的自由,自主,想法說法做法才是等于一種自我表達,而人在趨利避害時,其本質存在一定程度的想法說法做法受限于環境或被環境所干涉。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歷史告知了人們,當個體和群體在殘酷現實環境時的選擇,什么國破山河在,什么謀反啊,什么兵變啊,什么政變啊,把趨利避害用來作為解釋歷史的一種考慮因素,就足以逆推出很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是說參與方相對少,以及受益者足夠多,而受害者相對少,受害者普遍接受程度很高時,受害者普遍反抗程度不是很高時,就不算是博弈(更像是一種碾壓和把博弈變成規則和既定現狀),而當參與方相對多,以及受益者足夠少,而受害者相對多,受害者普遍不接受,受害者反抗程度很高時,就成為了一種博弈和力量決策的比拼。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很多時候,人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也就是不再特定環境下,常常以非受害人和非受益人的角度,來評論和對特定人事物有看法,提及歷史中的謀反啊,內亂啊,政變啊,兵變啊,并不是說這些就一定要分出個是非,歷史記錄的內容,有多種,一種是能夠記錄為文字的內容,一種是史書作者所統計和調查到的結果呈現為內容,還有就是史書的幸存者偏差,歷史上存在的不允許民間藏私人史書或私家史書的情況(比如春秋戰國和后來的秦朝),史書呈現的內容,一方面取決于統計和調查,還有很大一方面取決于史書作者的文筆(當然了,歷史上的國史,大多是團隊寫作,并非個體寫作),當人們以后代的學識和后代的科技,去看歷史時,可能很多時候就如同何不食肉糜一樣,現在的人有更多的科技,所以有更多的選擇,所以很多歷史上的天災人禍都不是問題,都是小麻煩,然而在當時的科技和當時的認知上,這些都是要么要命,要么要害的大問題。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作者寫的這些內容,只是作者個人企圖使用可量化的公式和統計和分類方法,用理科的方式,來理解和解析社會科學,只能說非專業人士的作品,僅供參考。

  =科技和人=

  科技本身,作為一種人的延伸,使用物力來超越人力,是物力為了人,是一種福利,超越了人力的上限,然而,當可以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人力的上限都不足物力的下限(就如同獵豹都沒法追上超音速飛機一樣),這時,就出現了科技導致能力和人脫鉤,也就是說,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是科技更強者多助,科技更弱者寡助;也即是科技讓政治,軍事,經濟已經一定程度脫離了唯人口論,科技的發展,已經讓政治,軍事,經濟不再以人口紅利為絕大多數占比;當量決定成敗時,人們就開始研究如何用少量超越大量,用質的提升,來彌補量的不足,然而,當質提升到一定程度后,量就顯得相對多余,這也是為何歷史上存在種族歧視,以及種族滅絕;量變可以質變,然而量變不一定質變,質變可以量變,然而質變不一定量變;沒能和未能時思考如何去能,而能到有過之時,就開始思考什么是不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